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58 章 六坞联盟,点兵肃令

第 58 章 六坞联盟,点兵肃令

    “齐宣敢违抗敕令?”

    回到九坞的薛侨,把薛肃、卢钧、崔游之都聚集到了凌家坞商议。凌霜也来了,一听到这消息就火冒三丈。

    薛侨倒没有太生气。

    “他不敢,敕令确实没有明说让我带多少人去。这是在给我个下马威。”

    凌尘道:“辅中使在此,是否可以将此事告知他,借他之力向齐宣施压?”

    薛侨摇摇头:“监军狡猾得很,有好处会上,这种要站队争权的事,他一定会保持中立。帮我争几百人对他没什么好处,反而得罪齐宣和他背后的人。”

    崔游之道:“我跟王元振有些交情,我去劝劝他,让他主动跟齐宣申请同去云中!”

    卢钧道:“那我去跟柳青聊聊……”

    凌霜对父亲道:“爹,你能不能跟武叔叔、李叔叔说情?毕竟咱们三家多年也算有些渊源,此时又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能否支援咱们?”

    凌尘沉吟道:“可以去聊聊。但这次子昂已经帮了他们,按说他们应该主动表态,此时还没有来,说明是在观望……”

    薛侨明白观望的意思。

    他成了九坞的直接统领,但他上头还有齐宣,两人的矛盾,这几坞不想站队。

    自从姜曲将九坞搅得一团乱,九坞之间已经没有了信任,各自抱团而已。

    政治就是这么现实……

    换个角度看,也能分得清谁是盟友。

    崔家坞已经彻底倒向他们了。

    薛肃忽然道:“上次我们去武家坞,武兄对我还算客气,这次我跟凌兄一起去吧!”

    这句话给了薛侨灵感。

    “我有个办法……”

    凌霜急问:“什么办法?”

    “跟武家联姻!”

    “你敢!”

    凌霜俏目生愠,一脚踹了过来。

    “哎呀,不是我……坚弟转年不是十五岁了么,我记得武家姑娘跟他同年,是不是可以提亲……”

    薛肃次日就去了武家坞。

    他的提议得到了武嗣昌的欢迎。

    在齐宣与薛侨的对立中,这位性格直率的坞主是倾向于薛侨的。比起齐宣一味谋求私利,薛侨是真心为九坞着想。

    但上次他拒绝了薛侨结盟请求,很难再拉下面子去表示服从。

    薛肃的提议给了他台阶,与副军使所在的薛家结成亲家,本来就是很有利的好事。而且,他已经听说薛坚不到十五岁,就已经达到八品上的实力了。

    相貌嘛,身高已经接近六尺,五官端正,体格健壮,很有男子气概。

    这是一位不错的女婿!

    武嗣昌许诺婚事之后,当天立即找到了李骞,两人到薛侨府上表示愿意同去云中。

    另外两路说客没有成功。

    柳家和王家跟薛侨积怨太深,与其向他低头,不如与齐宣站在一起。

    薛侨听说后笑了。

    “没关系,辛苦二位叔父!咱们六家已经足够,把所有通过选骑考核的人都带上,我算过有四百七十五人,不需要那三家了。”

    人数已经凑齐!

    六家立即开始着手准备,从九坞去云中,选骑们最多需要四天,只需带几日干粮即可。

    武、李两家做准备的同时,武嗣昌和李骞去了岢岚军,向齐宣主动表示随薛侨驻防云中。

    齐宣同意了。

    他不能不同意,阻挠和不配合有微妙的差别,他知道不能过线。

    离约定到云中汇合还有六天,薛侨将队伍集结在凌家坞牧坡上。

    点兵出发!

    六坞骑兵随身不需携带铠甲、兵器,这些云中都有。况且沿路还有州郡,非战争状态下,带着装备一路行军是不允许的。

    他们带着干粮、衣物和扎营物资。

    这些骑兵的士气,眼见的低落,彼此间也很生疏,与安西军完全不同。

    由于此时同姓不允许结婚,九坞人一直都有通婚的传统,按说关系本应很融洽,但经过近两年的内斗,各家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感,若非坞主们选择结盟,根本不会走到一起。

    不仅如此……

    就连一家子弟,也显得生分!

    薛侨很清楚原因:

    六坞的选骑总共只有三百六十个名额,但通过考核的有四百七十五人。选骑才能分到牧场、马羊和更多的梯田。那些通过考核却没录到选骑里的,是坞主来决定如何分摊和补偿。

    时间长了,总有不服。

    就拿这次出征来说,那些非选骑的子弟,连他们的马都是从选骑处借来的!

    说到底,还是资源不够的问题。

    这些问题薛侨迟早需要解决,否则九坞内斗、貌合神离的局面不会根本改变。

    但他现在还没有实力,也没有决定权。

    想要解决这些……

    他不止需要岢岚军使支持他的分配政策,还需要更有权力的人调度资源。

    那些只能以后再说。

    眼前要解决士气、军纪的问题!

    有了安西军的经历,这些对薛侨并不困难,他早就想好了办法。

    他仍然将队伍分成了六支,各坞的坞主分别带队,这样的小队有天然的血缘纽带,更有战斗力。

    六支队伍分别是:

    凌家坞一百零五人,凌尘统领。

    武家坞九十四人,武嗣昌统领。

    李家坞九十三人,李骞统领。

    崔家坞六十三人,崔游之统领。

    薛家坞六十二人,薛肃统领。

    卢家坞五十八人,卢钧统领。

    他与坞主们要么是亲人,要么是盟友,倒不担心他们是否服从,只是军纪方面,必须号令严明!

    他骑马站在队伍面前喊话:

    “六队人马,每队统领选择三人,给我做旗手、护卫和斥候兵,由我直领斥候队!”

    “每队统领分别指派一人做队副、一人做旗手、一人做副旗手,还有一人做军令官!”

    “从此处到云中守捉,共六百四十里,分四天行军,按规定路线行军扎营!”

    “第一天,宿神武关内五里!”

    “第二天,宿神大同军南五里桑干河边!”

    “第三天,沿桑干河北行,宿怀仁南五里!”

    “第四天,集结至云中守捉南门!”

    “每天卯时一刻出发,沿途可以自行休息,酉时一刻必须到达!”

    他宣布完行程,开始交待军法:

    “各队统领、军令官,听我军法!”

    “每天详细记录行军路线、时辰、军资消耗,保持军容齐整、扎营规范,我会每天检查!”

    “若每日记录详尽、军容齐整、按规扎营、按时到达,四日后该队记优秀一次!”

    “若有一日记录不全,或者军容零乱、不按规扎营,记不合格一次!累积三次不合格,四日后该队记拙劣一次!”

    “若记为拙劣,明年该队减选骑名额十人!”

    “若记为优秀,分拙劣所减选骑名额!”

    “统领、军令官,能否尊令!”

    薛侨的军法,让凌尘、薛肃和卢钧都感到惊讶,这位十六岁的少年站到队伍前,似乎变了个人,变得冷峻起来……

    他们和军令官一起高声回答:“尊令!”

    薛侨点点头,向全体骑兵申明最关键的军法:

    “所有将士,听我军法!”

    “每队只要有一人不按行军路线、不按时到达宿营地,该队记拙劣一次!”

    “有骚扰百姓者,立斩!”

    “能否尊令!”

    薛侨听到了响亮的回答。

    “尊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