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59 章 檀州告急,烽烟再起

第 59 章 檀州告急,烽烟再起

    凌霜这次也随薛侨出发。

    她在一旁看到薛侨发号施令,知道他从安西回来后,又进步了。

    从一个勇敢的将军,变得有点统帅样子了。

    她一直认为,薛侨更适合做一名统帅,而不只是冲锋陷阵,更不只是在背后出谋划策。

    薛侨的军令,让这一路非常顺利。

    他有调令在身,又有辅璆琳在大同军、云中守捉都打好了招呼,过关卡、军镇时没有遇到麻烦,而军容和军纪也备受百姓称赞。

    坞主们素有威望,在他们的严格约束和检查下,行军的时间、军容和信息记录都认真落实到位。另外,六坞人有自己的家业,哪怕并不太富裕,也不至于掠夺临郡百姓。

    更何况,有薛侨的军法在!

    每日扎营之后,薛侨会让卢飞、薛坚、凌霜找一些族里年轻有热情的小伙子,围坐在一圈,给他们讲出征安西的故事。

    听着鏖战凶险、行兵神速、大漠壮丽、异域风情,这些小伙子十分投入,流露出向往的神情。

    第二天,更多人加入进来。

    第三天,连坞主们都忍不住听。

    第四天,已经到云中,大家嫌不过瘾!

    “辅将军,早到两日,没给你添麻烦吧?”

    薛侨笑呵呵地跟辅璆琳打招呼,这位监军看到他身后昂扬的队伍,竖了个大拇指。

    进入云中守捉城后,辅璆琳引薛侨拜见了留守的副守捉使周健。

    周健三十五六岁,是一个直爽干练之人。由于此处骑兵都被调走,由主将高秀岩带领合兵征讨契丹,薛侨的骑兵协助防守,确实是能帮到忙的。

    偶尔还是会有小股胡人出现,骚扰附近放牧的百姓,没有骑兵根本追不上!

    薛侨任命崔游之为军需官,向守捉城的司仓曹参军去安排住所、领取军粮。至于兵器、铠甲,每日出勤时领取即可。

    此时已是十月底,云中已经很寒冷。

    安禄山选择在此时征讨契丹,是有些费思量的,这是一个对大家都不利的时候。

    若是保养得不好,连弓弦都未必拉得开!

    但劣势是相对的……

    中原物资丰富,马的草料齐备,即使是冬天也能够喂得饱饱的,而对方就不一定了。今年他们收成不太好,储备的粮食和草料都不够。

    来到云中后,薛侨每日都会跟周健、辅璆琳讨论城防情况,顺便问问安禄山的军情。

    六家坞堡分成三班,由坞主组成正副队长,每天轮一班去附近做哨骑,其余操练轻、重骑兵战法。

    很快十天就过去了。

    正当他以为在云中就是摸鱼混日子时,前方军报来了。

    “急报!”

    “师州紧急军报!”

    “安节帅被契丹人围在师州,奚人趁机反叛,攻打檀州北口关!节度留后紧急调云州、横野军驰援檀州威武军!”

    薛侨对这段历史有点印象,但之前忘了。

    周健、薛侨、辅璆琳紧急商量!

    “薛校尉,檀州距此八百里,轻骑才赶得及。云中的马都被征到辽东,剩下的军士不谙骑术,此时只有你的岢岚军能去救援……”

    周健颇有些为难,因为薛侨没有接到出兵的命令,按理是不能去的。

    薛侨问辅璆琳:“辅将军以为如何?”

    辅璆琳不敢承担责任,犹豫着没说话。

    这是周健的辖区,他是有责任响应驰援的,此时他最焦急,又无可奈何。

    看到辅璆琳的态度,薛侨大喝一声:

    “事急从权!辅将军,咱们是安节帅借调过来的,此时就算是云中的守军,受他节制。河北道遇到危急,调云中守军去救援,咱们自然需听从军令!”

    “薛校尉之言有理……只是……”

    薛侨把辅璆琳拉到一边,压低声音:

    “辅将军,咱们如果按兵不动,檀州若是沦陷,安节帅日后上奏朝廷追责,可是不小的罪名。圣人对安节帅恩荣有加,他临时征调的事不会介意的……”

    辅璆琳眼睛骨碌一转,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薛校尉请即刻点兵出发,莫要耽误了时机。我骑术不精,只怕耽误了你们急行军……”

    这位监军,骑术还真是忽高忽低!

    算盘打得很精明,如果薛侨驰援成功,他就是力排众议,坚持出兵;如果薛侨败了,那就是将领不听军监的话,擅自出兵……

    有功他就有份,有过就是薛侨的。

    败军之将是没有发言权的!

    “好!我这就出发!”

    薛侨没跟他计较,即刻召集六坞骑兵。

    安禄山征讨契丹的历史细节,他记得不太清楚,但结果他是知道的,安禄山并没在这场战争中阵亡或被俘,说明他还是控制住了局面的。

    也就是说,他们应该是安全的。

    辅璆琳不担责任,但军事常事是有的。

    “薛校尉,你们打算走什么路线去北口关?求救信兵来此已经用了近三天,威武军主力也在辽东,此时北口关未必还守得住。”

    薛侨指着地图,跟辅璆琳、周健和六位坞主说明线路。

    “沿桑干河往东经妫州,过居庸关直奔檀州,再往东北北口守捉。只带随身口粮、弓箭,轻装奔袭,三日赶到檀州补给!”

    周健有些担心:“奚人常常同时攻妫州、北口,若轻装赶去,路上遇敌怎么办?”

    薛侨指着地图上的居庸关。

    “不妨,妫州清夷军驻守长城以北重要隘口,与关内的威武军不同,我料安节帅不会轻易出动清夷军主力。如果当真有危险,妫州离云中更近,求救信使早就来了!”

    众人都点头同意。

    薛侨临走前,当着周健对辅璆琳说:

    “辅将军,如果仗打起来,安节帅又有征调,我会差人告知将军。也请将军把今日赴檀州之事告知朝廷,免生猜忌……”

    辅璆琳含糊了两声,有些不情不愿。

    四百七十五名六坞子弟,随薛侨离开云中守捉,沿桑干河东进。

    云中往南的桑干河谷地,虽然也有小山丘,但多半是平坦道路,直到妫州边界又有山路。按行军速度来说,第一日可以直接奔至妫州涿鹿,但薛侨选择了先休息。

    如果赶路翻山,到对面也很累了。

    万一奚人真的分兵到了妫州,而清夷军又没有挡住,他们将有可能在疲惫中遇敌。

    冒着危险走这条线路,在妫州一带遇敌兵败的事,后世真有人干过……

    出事地点还有个响亮的名字:

    土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