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83 章 册外之地,神武之谜

第 83 章 册外之地,神武之谜

    第三天,崔游之的功曹讨论很顺利。

    功曹的管理内容,包括了医药医官、城防管理、河防管理、行军制度、功过赏罚制度等等。

    他本来就很有心得,加之两天下来大家讨论更有效率了,所以半天即解决问题。

    另外半天,杜甫临时加入议题。

    他看这天还有时间,便将自己关于管理文书、办公耗材、造册管理、军城各户教化、九坞民众教化的方法仔细说明。

    大诗人处理起这些问题,十分轻松。

    与大大咧咧、不事细务的李太白不同,杜甫的性格颇为严谨,虽然不乏诗人的浪漫,但执行政务的耐心是有的。况且他感于薛侨的举荐,自然兢兢业业。

    薛侨有时想,加入供奉翰林的是杜甫,他跟李太白的走向恐怕完全不一样吧。

    之后的议题由凌尘主持。

    他让武嗣昌、李骞、卢钧分别讲了仓曹、兵曹、胄曹的管理方案。

    对于武将而言,处理军仓、军士训练、公共兵器和私人兵器维护更为得心应手,这些都是他们平时经常打交道的事情。

    这些问题,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就完全商量清楚了。

    各细节已定,接下来就是执行。

    有几件大事最紧要:

    第一,已有士兵的分流。

    第二,神武县的治理和资源协调。

    第三,整体牧田林的重新分配。

    第一件事不能轻举妄动,这涉及到军营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哗变,以至于骚扰民间、酿成兵祸。

    他让负责户曹的薛肃,会同执掌文书的杜甫,将马燧的意见拟定为奏议,由薛侨确认后签名上奏到武部,等武部通知。

    利用窗口期,他可以处理第二件事。

    这天,他带着一队亲兵,策马来到了神武县,没有到县衙,而是先自己跑了一圈。

    神武县确实宽广,虽然有山林沼地,但垦殖并不太难。按户部的记录,这里人丁不过三百五十户,而且都是下户,很让人费解。

    “比起九坞牧坡,这里感觉大得多!”

    今天正好是卢飞的亲兵队轮勤,他的这句话猛地击在薛侨心头,一个念头闪过。

    “姐夫,你是说,这里比九坞大很多?”

    “是啊,至少大几倍!”

    “不会吧,九坞三千顷,这里五千顷,虽然是大一些,但也不至于大好几倍吧?”

    “五千顷?不可能!我从小在九坞长大,跑几圈就知道有多大了。这里被土山分割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九坞那么大……”

    薛侨看天色已晚,带队先回了岢岚军。

    第二天,他找到薛肃,让他把户曹役吏派出去,又借给他两队亲兵,先丈量神武县的牧场、田地、山林。

    花了两天时间,薛肃带着结果来了。

    “子昂,你猜神武县有多少牧场?”

    “一万顷?”

    “一万七千顷!”

    “这么多!都是空着的么?”

    “怎么可能!都有人在牧羊……”

    “是谁?”

    “我问了十几家,有的一言不发,有的支支吾吾,有的说了,是县令、县丞、主簿、众曹还有一干衙役、里正的……”

    “可以啊,能瞒那么多!不是有监察御史么,在户部怎么藏的土地?”

    “这其中,恐怕还有其他人……”

    “我知道了。那田地、山林呢?”

    “山林不好丈量,田地也有瞒报。说是八百顷,实际超过两千顷。而且有很多沼地和小山丘是可以开垦的,我估计都开荒,总共有五千顷以上。”

    “五千顷田地?”

    “是的……”

    这个丈量结果,震惊了薛侨。

    大唐立国百余年,统计人口也增加了几倍,赋税自然也增加了很多。但开元盛世后,却渐渐入不敷出,除了四处用兵,开支巨大之外,赋税不继也是很大的问题。

    田地兼并后,很多失去土地的流民成了佃户、客户,不在纳税的范围内。而租庸调按户、丁收取,从大户身上收的太少。如果按实际占用土地报,至少还有地税可收,但若是瞒报,哪里还能收到!

    再者,牧场本来用于军队养马,或者牧马监管理。少报牧场的话,就不设牧马监,让附近军镇就地管理了,理论上属于大同军。大同军也不用的话,就有机可乘了。

    一个神武县,竟然瞒报了这么多!

    一万两千顷牧场、一千两百顷农田!

    薛侨怀着好奇来到了神武县衙。

    县丞名叫高清,字静之,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灵活而狡黠的官僚。他看到薛侨到来,带着县尉、主簿、六曹等官员到大堂拜见。

    “薛帅来了,我们就有倚仗了!”

    “高县丞太客气了,我初来乍到,事务不熟,还得仰仗诸位鼎力相助!”

    简单了解了当前政事后,他让诸人各司其职去了,单单留下高清。

    “高县丞,咱们二堂叙话吧?”

    “尊薛帅令。”

    来到二堂,薛侨把守卫的衙役支开。

    “高县丞,神武县有多少牧场?”

    “回薛帅,一万七千顷。”

    高清早就得知有人去丈量了土地,做这件事的,薛侨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哦,怎么户部册籍上是五千顷?”

    “从前上报的也是一万七千顷,十年来,因为冰雪侵害渐渐变成了沼地,慢慢地就变成了五千顷。”

    “这话我没明白,现在不还是牧场?”

    “回薛帅,确实还是牧场,但在户部的册籍中,记录为牧场变成沼地,就是五千顷了。”

    “我懂了,监察御史不来核实么?”

    “自然要来,核实后确认是五千顷。”

    薛侨笑了,既然他是下一个来核实的人,这位县丞总不能一直打哑谜。

    果然,高清没让他久等。

    “薛帅,下官到此任县丞七年,来时已是这般记录。一万两千顷牧场,县令、下官、六曹、主簿以下,还有衙役、里正,总共能分到四百顷,到下官手里是二十顷。”

    “三百五十户百姓分五千顷,平均十四顷,你占得不比他们多多少。”

    “薛帅,百姓每户十顷,其他用作公廨。十顷已经很多,足够他们牧五十只羊。比起岢岚军的九坞,日子要好得多,因此他们也乐于生活在此。”

    “你如果离任了,还有这牧地么?”

    “离任自然没有了,留给下一任县丞。小人宁愿不升不降,一直在此。”

    “那江县令岂不是恨我入骨?”

    “江县令在此八年,想必也已经满意了。”

    “那我能分到多少?”

    高清露出了神秘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