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93 章 指导武艺,招商理田

第 93 章 指导武艺,招商理田

    九坞统一后,薛家坞不必藏私了。

    这一点薛肃也表示同意,即使按远期占用的资源来看,神武县的土地也是够用的,九坞不存在抢夺资源的矛盾。

    于是薛侨在岢岚军校场进行了教学,也抽空到各坞去讲解,半个月的功夫就把基本功的诀窍传授出去。至于结果,就需要定期的督促和检查了。

    这是一种速成办法,达到八品是没问题的。

    薛侨很期待八月份的秋选,看一看九坞在这样的激励、指导下,能达到怎样的选骑数量。

    令他烦恼的是,即便按照远期的需要,神武县的牧场也多出五千七百顷、土地有二百八十顷,更别说还有将近三千顷土地可以开荒为田地。

    这些空地,该怎么利用呢……

    吃饭的时候,他都在想这样的问题。

    李泌是单独居住的,几乎不食人间烟火,谢莹却一直跟着薛侨一家吃住。凌霜看到薛侨经常走神,问起情况,薛侨如实地说了。

    谢莹听到后,沉思了片刻,突然道:“子昂大哥,我有个想法,不知道是否可行?”

    “什么想法?”

    谢莹笑道:“以往各地富余的土地,都充作公廨。但官府经营不善,收不回多少钱,那是因为官员都不懂经商之道。我在想,既然招不到足够的屯田户,那就不如把这些地交给商人打理。”

    薛侨眼前一亮,心想:“这不就是招商引资么,这小姑娘心思真活!”

    他急切问道:“具体怎么做呢?”

    “例如一般官营田地,收租每亩四斗到六斗,你可以交给商人,收商人三斗,若没有商人愿来,降到两斗半,直到有人愿意为止。若愿意来得多,给价高的得地。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薛侨点点头,问道:“那未开荒的呢?”

    “未开荒的,可以类似你在屯田户做的,第一年再减一成,吸引他们前来。”

    “有道理,那牧场呢?”

    “牧场每二十亩可以养羊一只,子昂大哥可以定一个标准,例如每顷每年交成羊两只,这样他们有得赚,自然就会来了。九坞和神武县有现成的牧民愿意做,都不需要要商人……”

    薛侨欣喜若狂,赞道:“谢姑娘理政真是一把好手,眼睛一眨就想出来办法了。”

    凌霜瞪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人家眼睛一眨的,你是盯着看么?”

    薛侨顿时不敢做声。

    谢莹吃吃笑道:“我可以证明子昂大哥没看过来,我至少眨了十下眼睛的。”

    出乎意料的是,凌霜跟谢莹倒很客气。

    甚至……有说有笑。

    她虽然对薛侨看得很紧,确实个恩怨分明的性情中人。谢莹帮了她很多忙,只要不主动表示什么,她也当谢莹是朋友。

    薛侨将谢莹的说法告知了神武县丞高清,让他来处理这件事。

    之所以找他,一方面是觉得高清是个狡猾的人,知道怎么跟商人打交道,而相比起军府,商人也更愿意跟县府打交道。另一方面,牧场的问题也需要高清找神武县牧民承包。

    得到朝廷批复,处于戴罪守职的高清,对立功的机会当然全力以赴。

    三天之内,他就找到了足够的牧民,而且将抽成的比例,变成了每顷交三只羊。因为对于牧民来说只是顺便的事,让他们有收入何乐而不为。

    事实证明,高清是个能吏。

    半个月之后,他利用各种关系,在朔州、岚州找到了十位商人,用竞标的方式处理田地。结果是二百八十顷土地顺利承包,常年收三斗,丰年收四斗;待开荒田地,第一年收两斗,之后按前边标准交纳。

    这些商人甚至拐弯抹角提出一些请求:山林能否承包,他们可以交木材、药材等收获。

    还有人私下问,粟米、马料等军需,是否可以向他们采购;铁器、武器、马匹、甲胄、弓箭等物品,是否需要他们参与跟回纥人交易。

    对商人的脑洞,薛侨叹为观止。

    跟商人保持关系,也是有好处的。

    薛侨没答应他们别的,只通过高清说了一句:“军粮、马料、药品都是可能采购的,但现在还不需要。如果需要,他们是优先考虑的商户。”

    其实山林的问题,薛侨一直很犹豫。

    按说山泽之地都归于朝廷,准确的说,历来山泽是归于皇帝私库的,但其实执行起来并不容易。皇帝没有那么大的控制能力,把偏远地区山林都占着,所以实际是默许民间开发的。

    名山大川除外,产金银铜铁矿的山除外。

    用于官家经营造纸的植树山林也除外。

    岢岚军自己也占一些山林,九坞也私占着一些山林。有的改成种桑,有的改成梯田,但改造难度太大,更多的自己取木材、药材、打猎物用。

    没有私占的部分,如何处理是个问题,如果有商人愿意经营是一个好事。但个体私下悄悄使用,和明目张胆的经营还是有区别的,薛侨暂时不想触碰这个地带。

    夏风渐起。

    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中旬。

    王鉷侵地的案件,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朝廷方面,杨国忠果然是最大赢家,几乎所有王鉷的差使都给了他,包括最重要的御史大夫、京兆尹等。河东道这里,该处理的人都处理了,该出现的也都出现了。

    除了一个人:韩休琳。

    薛侨一直很好奇,这位前河东节度使、现左羽林将军到底怎么样了。他一直不露面差人来找薛侨,倒是也能理解,毕竟两人有过节。

    但完全没有动静,则很难理解。

    直到他跟马燧聊起此时,马燧告诉他:“韩休琳根本不敢露面,很多归附的突厥人视他如眼中钉。诱杀熟番的节度使不止一人,安禄山据说也这么干,但得势之时兵权在握,无人敢动。而韩休琳已经失势,他敢冒头就有很多突厥人等着他。”

    原来如此……

    马燧这话倒提醒了薛侨,他想起来去年姜曲、刘庆年曾经在突厥人中散播谣言,说三坞杀了很多突厥人,仇要记在他们头上。

    “洵美兄,这还需令尊帮忙解释下……”

    “哈哈,子昂,家父早就解释清楚了。这本就是岚州刺史的职责所在,不需子昂挂念。”

    薛侨很感动,马季龙、马燧都是君子,明明帮了大忙,却从未声张。

    次日,他带着凌尘、卢钧、薛肃到岚州,亲自拜访、答谢了马季龙。

    韩休琳的事也告一段落,他出不出现,也已无所谓了。

    五月下旬,一位对薛侨极其重要的人物,终于来到了岢岚军:

    薛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