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古榕树,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第四十四章 学区房

第四十四章 学区房

    张伦各种晦涩的祈雨祭文流利的念出,平仄起伏恰好,对于宋朝的读书人来说有感情有技巧的朗读文言文是基础。

    加上张伦做了这么多年的县令,威望摆在哪里,台风还是不错的,在这种场合下能够镇得住也只能是地方的行政长官了。

    蜥蜴祈雨法会做出教科书,也是因为意思很明确,就是向龙王爷祈雨,毕竟江川湖泊大海都是以龙为尊。

    因此在这里开坛祭祀,父母官带着百姓们一起诚心祷告,仪式感还是有的,而且也是真心实意地祈求龙王施云布雨!

    可是如同《西游记》的凤仙郡一样,三年不下雨的凤仙郡老百姓更加苦不堪言,建安只是干旱了数月就已经民不聊生了。

    毕竟民以食为天,特别是福建这种一亩三分地,辛辛苦苦耕种一年本来收成就不怎么样,如今大旱一场又如何生活?

    张伦带领着他挑选出来的老百姓,这些老百姓有一个特点就是会“演戏”,毕竟是祭祀,还是要讲究一个演技。

    不管是人还是神都喜欢会“装”的人,至少不能让这些神灵们觉得你的诚意不足。

    不管张伦这场大戏如何紧张,蜥蜴祈雨法做得如何标准,建安的天空依然是艳阳高照,一丝下雨的预兆都没有。

    而且今年比往年干旱的时间更长,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力更大,加上官府没有什么具体的策略。

    或者说政策上的扶持亦或者引水灌溉之类的具体方法,而宋朝干旱的只能求神拜佛,而且还是官方下文让地方官专注于祭祀……

    另外一方面,榕树书院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在奋笔疾书或者高声朗读经典诗词,语言的话是有共通之处。

    只有在大声朗读的情况下记忆力会加深,也会有更深刻的一个理解。

    这方面的话符安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这样,朗读经典不要怕读错,就怕不敢读,不自信!

    书院在认可的教学,虽说没有空调、电风扇之类的,但是每个学子都有一把扇子,在课堂上读到兴奋处,扇上几下,又装比又解暑。

    而且从扇子的质量和装饰上看也能看得出家境,在唐宋时期,以竹子为骨架、以绫绢为扇面的“纨扇”开始出现,并且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的身份象征。

    书院里面拿纨扇的人不再少数,都是官宦子弟和商贾子弟,简单地说有钱有权才能购置得了啊,毕竟其中不乏一些用玉石、象牙为骨架的纨扇。

    最常用的还是性价格更高的蒲扇、苇扇了,几乎是人手一把,毕竟是三伏天,没一把扇子降暑,根本无法专心读书。

    不过在荣耀这棵大榕树的照拂下,挡住了大部分的炙热,为学子们提供了阴凉的学习环境。

    不然这种温度下别说读书了,能不能在室内待得住都是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福州各大书院都停课的原因,各个躲在家里面避暑去了。

    毕竟都是官宦子弟,各种解暑的利器还是很多的,比如说把冰块拉倒家里面的,也有做冰镇西瓜、冰镇酒的,反正各种方式。

    老祖宗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当然了,西瓜也只有真正的有钱人才能吃得上,这个时候西瓜刚在宋朝发现,慢慢也开始成为上层人士夏季的解暑佳品。

    榕树书院的学子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大榕树、小榕树村的村民同样也是如此,由原来城东村而来的村子。

    经过这些日子的扩展,城内的许多有钱人都宁愿来榕树村建房,也是看中的是榕树书院的师资力量,利于自己的子孙可以在这周围生活读书,这也是最早的学区房的来历。

    为什么会有大小榕树村之分,这也是因为大榕树村主要是一些有权有势子弟居住的,大多以四合院的别墅为主。

    小榕树村则是平民百姓,所以说阶级的区别在榕树村就已经固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在后世医院、学校等地方周围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了高楼大厦,这就是商人赚钱的方向,其实他们这些人也算是投资,开发好了这里之后,到时候不论是自己住还是出租出售价值都要高。

    要知道周围有榕树书院这座媲美北宋四大书院的存在,随着榕树书院的出名,他们的这些慢慢建设出来的大榕树村别墅区很快就能够升值了。

    毕竟一开始这只是建安县的郊外村落,如今却是慢慢变成了核心地区。

    再多发展十多年,这里估计都要变成一座城镇了,各种小商小贩也纷纷开始涌进这里了,毕竟有学生的地方就有生意!

    不过此刻的话,也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村民们都在榕树底下纳凉聊天,各种八卦也让荣耀大开眼界。

    古代因为没有手机的缘故,娱乐消遣的项目较少,所以说造娃的节目会上得比较多,各种中年妇女和寡妇们在树底下开黄腔的不少。

    也不得不说宋朝的女人够开放,但是却有一种自卑心作祟,没有唐朝的女人是真正的发自内心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的女人,所以说人文环境不同。

    毕竟宋朝经济发达,军事力量薄弱,官家的软弱也让老百姓们觉得没什么地位,特别是在北方,各种劫掠平民的事件发生,朝廷的态度还是很暧昧的。

    简单地说,不硬气!这也跟宋朝采取对待北方少数民族国家的策略有关,主要还是“互市贸易”用金银财宝来拉拢他们。

    但是要知道所谓的生意看似是互惠互利,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来护卫这一切的话,他们觉得还不如来抢。

    抢过来的东西实在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宋朝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一直被压着打的原因,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骨气。

    纵观中国历史5000年,唯独有一个朝代从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是唯一一个没有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朝代。

    它虽然没有汉朝的威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也没有大唐的繁盛,但是这个朝代不论是君王被俘,还是瓦剌大军围攻首都,从没认输过!

    这个朝代共计276年,被后世称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他就是明朝,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