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古榕树,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第六十七章 简易版东坡肉

第六十七章 简易版东坡肉

    荣耀看到他们其乐融融地相聚在一起,这种场景还是很温馨的,特别是苏轼掌勺,这就有些惊奇了。

    不过想着后世东坡肉如此出名,苏轼会做菜也在情理之中。

    苏轼至少也是一个美食家,而且一般这种上得了厨房下得了厅堂的人,不论男女,成就都不会低。

    这次余小雨从海边回来就不回去了,这段时间通过榕树树枝打造的钓竿,余小雨可谓是收获颇丰。

    每次出海都有收获,所以说也跟岸上的鱼贩子形成了合作,这样一来销路就不愁了,捕获了稳定的渔获。

    也使得家里面的经济压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父亲的身体也日渐好转了,心情好,自然得好睡得香,因此余小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他父亲也很支持余小雨参加科举,这些日子余小雨也没有耽误读书,因为提前写出了名诗的缘故。

    余小雨也得到了上面的认可,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得到了参加科举的资格,这是非常难得的!

    这也跟余小雨把次生树的所有营养物质都兑换成了跟读书有关的相关属性,比如说才气纵横、过目不忘、书法天赋等等。

    这也使得余小雨的进步神速,加上一直都在自学,所以说书院方面也没有意识到余小雨现在的实力完全是能考取进士的。

    就算不是在三甲,也能挺进五甲!宋朝录取进士的数量提升了许多,在仁宗时期就不限制人数了,从三甲增加到了五甲,并且每一甲的数量不定。

    也就是说可能有两个状元,也有可能有三四个榜眼,这也要看这次考试的具体情况如何。

    毕竟怎么定成绩,最终是官家说了算,宋朝重文轻武,对待这类考试极为重视,所以说还是以才学为先!

    余小雨之所以会来苏轼家里面,也是受邀过来的,余小雨的才气在上次的诗词大会上就已经检验过了。

    三苏对于余小雨还是很欣赏的,特别是苏轼,已经跟小雨成为了挚友,平时还会以书信交流,也是因为苏轼的指点,也使得余小雨的读书之路更加顺利了。

    “各位品尝下我新研究出来的新菜!”苏轼一身厨师装跟平时截然不同,没想到苏轼除了读书还以为做菜啊。

    但是这个菜似乎是黑暗料理?宋朝讲究“三分技术七分火”,“锅气”的烹饪手法,使中华传统菜肴美名天下。

    “这是猪肉?又不太像啊。”余小雨如同好奇宝宝一样四下打量了下,他也是经常下厨的,但是都是以清蒸为主,这种黑乎乎重口味的食物能吃?

    毕竟福建这边的菜式以汤为主,讲究一个原汁原味,这种各种调味料的食物还是很少见的。

    “这是我研究的烧肉!”苏轼一脸自豪地道,在宋朝还没有出现红烧肉更不用说是进阶版本的东坡肉了,所以说苏轼在榕树书院提前把东坡肉的简易版本给研究出来了!

    “烧肉?”大家抱着极为痛苦的表情浅尝了苏轼发明的烧肉!

    荣耀利用树枝的延展性,扩展到了院子的桌子,看到了烧肉的卖相,不由得道:“卖相还是差了点,但是味道的话,应该还不错,慢慢再研究下东坡肉很快就会亮相!”

    当所有人都吃了一口之后,表情都不一样了,从痛苦面具直接是又惊又喜,表情丰富的程度堪比演戏。

    “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张伯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平时不怎么吃猪肉的他连续干了两大碗米饭,在宋朝如今还没有红烧肉,更何况是进阶版本的东坡肉了!

    “好吃!”其他人也开始干饭,也不多说,生怕烧肉被人抢完了,作为诗人自己的作品能够让人击掌叫好肯定是很高兴的。

    如今作为厨师,自己亲手烹饪和发明的新菜能够得到认可,这也大大地增加了苏轼研究新菜的想法。

    所谓劳逸结合,一直埋头读书反而会使得人丧失掉读书的乐趣,所以苏轼的话喜欢烹饪也在情理之中,喜欢钻研的心思也应用到了各方面。

    “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是真的不错,没想到五花肉还能这么做。”包拯虽然脸黑了点,但是也觉得这道菜在色泽上稍微差了一点。

    所谓色香味俱全,在色方面这道菜就不行了,好在最后胜在一个奇字上,第一次吃,虽然有些好奇。

    因此在真正吃进去的时候刚开始在色字上的扣掉的分数,在后续直接上涨了,当然了,这道菜还没有真正达到完美的程度,只能算是简易版本的东坡肉。

    后续的研究和跟进还需要苏轼慢慢去琢磨,后世的话,苏轼是在西湖任职的话研究出来的东坡肉,该菜选用皮薄肉厚的五花肉,加入加白糖、老酒、酱油等配料焖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

    现在的话只是黑乎乎的,在炒制糖色这方面还没把握好火候,而且还有一股猪肉的骚味,显然是没有放料酒去腥。

    可能也是当地用酒拿来料理食材的情况还是很少的,所以总觉得这盘烧肉缺少点什么,具体什么时候苏轼能够悟出来的话也需要一段时间。

    但是因为建安这边的猪肉品质还不错,骚味很少,也就没有吃出来,但是懂行的厨师也知道这种烹饪方式很难掩盖骚臭味的,到底要用什么材料可以掩盖?

    宋朝的厨师还没琢磨出来,也要靠苏轼在一次意外之中才能悟出来,每一道经典的菜式都是在不断地研究出来的。

    除了苏轼研究出来的烧肉之外,后续还有余小雨带来的各种海鲜,不管是拿来煲汤还是清蒸都是比较不错的菜式。

    院子内其乐融融,喝了几杯酒之外,文人墨客就开始行酒令了,而书院的行酒令很简单就是吟诗作赋!

    一直吃喝到天黑,此刻明月高挂,苏轼兴致来了,一首千古名句马上出炉!

    荣耀也是高度紧张,因为一旦现场出现了名句,不光是荣耀的实力也会有所增加,在场的次生树也会得到才气方面的加成。

    这也是为什么上次余小雨的那首《大海遇雨》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直接让余小雨从无名之辈转而跟苏轼等历史名人把酒论道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