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古榕树,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第六十八章 明月几时有

第六十八章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此时此刻出世了!距离中秋佳节还有几日,而苏轼在研究出了低配版本的东坡肉之后,又在兴致当中,喝多了之后灵感爆发!

    而天上的月亮也是很给面子,时而又大又圆,时而躲在云层内,时而变成上弦月。

    反正在入夜之后月亮的形态各异,似给苏轼找灵感一样!

    “才气+99!”

    “树力+199!”

    荣耀看到自己的状态栏,又观察了下靠近苏轼院子的几棵次生树的才气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就算荣耀的主树都得到了极强的增强,可见亲眼见证这类的经典出世,有多么的强大,最关键的还是苏轼不是荣耀的树友,还没发展成为树友级别的人物。

    但是通过这次的酒宴,荣耀的几个树友跟苏轼的关系都得到了很大的增加,苏轼跟余小雨的关系不错。

    苏澈则跟李进的关系亲密,这也让荣耀看到苏轼和苏澈头顶的一个亲密度的进度慢慢走得差不多了。

    看来再过几日,荣耀就能把苏轼苏澈两兄弟纳入到树友的序列,而苏洵则还需要一些时日。

    因为作为塾师的话,考虑的还是比较多的,老师跟学生总是有些隔阂存在,还有年龄的差距形成的天然代沟,没办法跟李进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

    所以在喝酒吃肉的过程中,苏洵还是很拘束的,到了后期的时候都借故有些喝酒了就提前回去休息了。

    亲密度上不来,也没法收为树友,此刻苏轼诗性来了,一边作词一边唱了起来。

    因为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有专门的曲调存在,苏轼的歌声浑厚有劲,又耐人寻味。

    与歌姬唱得又是截然不同的,韵味十足,连房内的苏洵都忍不住静心聆听和品茗,不由得念出声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他人也同样如此,咀嚼这首词的意境,不由得酒醒了,犹如醍醐灌顶!

    “好诗词,好意境,好才气!”李进也没有想到这次蹭饭居然会有幸听到如此有才气的诗词。

    而且苏轼虽然有些醉意,却能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如此神作,可见平时的积累有多么深厚。

    “怪不得老师说苏轼是通才全才!”张伯玉暗自敬佩不已,端起酒杯,说道:“我们举杯!”

    “举杯!”

    “敬子瞻!”

    “敬子瞻!”

    众人都是懂行的人,知道这首词的分量,而且都默记了下来,张伯玉打算明天原封不动地书写给符安,把这首词悬挂在书院!

    这首词在后世被列入教材内,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们都需要背诵,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成了千古名句。

    次日,苏轼醒酒过来还不知道自己创作了这么一首词,有点类似于李白,酒醒之后创作的诗词也都忘记了。

    好在,有张伯玉他们帮忙回忆,而且还原封不动地把这首词给书写了下来,这也让苏轼愕然不已。

    因为以他目前的才气似乎无法达到这种水平啊,算是超常发挥了,而把自己的才学如此发挥出来。

    当时的环境极为重要,所以说苏轼觉得还是厨艺让他灵感爆发,因此打算这几天再研究下烧肉。

    因为他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而且他也有些想法存在。

    这几日苏轼忙着研究完整版本的“东坡肉”,而他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已经开始传唱了。

    在建安县的醉香楼传唱,随后不久从汴梁过来的歌姬会把这首唱词带到东京,到时候苏轼的名气会得到增强。

    当然了,如果苏轼没有取得功名,这首词的影响力也就这样了,而一旦苏轼参加科举,成绩名列前茅的话,那么得到考官和官家青睐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御前钦点的时候自身名气的加持还是有用的,不论如何,这首词的提前出现,也让苏轼今后的仕途会顺利一些。

    毕竟才气得到肯定之后,那么在仕途之上还是很顺利的,要知道宋朝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士族了。

    但是形成的新的门阀也就是学阀的趋势也就愈演愈烈了,所以说要在汴梁混起来的话,被拉拢是很正常的。

    而他们这些学子,并且是有才学的学子是这些学阀们拉拢的对象,李威也是如此,今后他们考取功名之后,同样也是各个学阀之间拉拢的对象。

    这几天李进也适应了新的榕树书院的氛围,除了每天都戴着老鹰铁子一起听课之外,倒是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这跟李进的性格还是格格不入的,可能也是在军队待过了一阵子之后,山寨的痞气少了不少。

    反而对于规则方面还是很讲究的,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课,李进有时候还会主动站在门面听课。

    颇有点迟到学生被老师惩罚的感觉,不过李进作为提辖,也算是朝廷命官了,一般的塾师哪里敢惩罚李进啊。

    就算是符安也要给他几分面子,在书院可谓是横着走的,而且还有不少的小弟一直驻守在书院四周。

    这也让这些天本来想在书院附近蹭“空调”的村民们也不敢离得太近了,免得被这帮军爷们驱赶!

    不管怎么样,榕树书院现在的规格还是很高的,得到了很好的一个发展,另外就是不论是父母官张伦,还是福州的知州他们都知道。

    榕树书院要在这次的科举建功的话,那么让这些有参加考试资格的举子们好好学习是关键。

    类似于后世的高考一样,官方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为学子们营造良好的环境。

    所以说不管是沿途的护送,还是在学习当中的安静问题都是要好好考虑的。

    榕树书院能出几个进士,这不是建安一个地方的事情,而是整个福州甚至福建共同的事情。

    而福建为什么出进士多,就是因为当地官员和老百姓们对于读书人的一个青睐。

    也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给读书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才是他们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