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古榕树,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第七十四章 书香世家的熏陶

第七十四章 书香世家的熏陶

    当然了,这只是符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从四大书院所谓的委婉的一些字句中推测出来的。

    加上年龄确实上来了,在古代古稀之年算是真正的长寿了,所以也有退居二线的想法,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科举过后。

    李进算是众多书院学子当中第一个当官的人,官至福州经略府提辖的职位。

    比较出名的就是《水浒传》的鲁提辖了,而能当这个职位的,武艺自不用说,都能跟林冲林教头称兄道弟打得不分胜负,可见提辖这个职位还是很重要的。

    而李进不光光只有武艺了得,为人还十分仗义,加上如今看得书多了,也知道读书人那些花花肠子。

    做人做事方面也懂得了所谓的中庸之道,对于今后的仕途来看还是很有帮助的。

    到时候李进高中之后的话,达到了真正的文武双修之后入祠堂那就铁板钉钉了。

    如今的李进还是有黑历史存在的,就算进了编制,也没法弥补。

    只有高中方能把黑料全部抹掉,这就是科举的神奇之处!

    就连中举都如此何况是中进士了,古代当中这种瞬间变脸的形象还是很多的。

    多年为中举的秀才,徒然中举,连平时看不起的岳父都给其端茶送水,可见读书中举中进士之后对于人生的改变是多么的巨大。

    李进要实现真正的阶级跃进只有读书中举中进士,唯有此路,他原先的黑历史就会真正的消失。

    不然就算进了军队,以目前军队的一个环境来说,跟山寨的环境里面差不多。

    而且很多时候文人掌控全局的情况下,不论是做什么都要听一帮纸上谈兵的文官。

    这可是李进无法接受的,所以与其把命运交给别人,还不如自己主宰!

    李进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读书,以自己的实力考取进士,然后在军队里面发展!

    毕竟他本身就是有军队的编制存在,但是有一个进士出身的功名从事武官的话,那么意义就不一样了,李进的成长和仕途会顺利!

    而且榕树书院出来形成的一個团体学阀体系,也会给李进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虽说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不愿意有党派和小团体的存在。

    但是人都是群居动物,更何况是读书人,各种团体的出现也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同科进士、同书院出身等方面的情谊,让这些读书人极为看中。

    这也是最早的学阀的形成的原因,还是因为读书时期形成的深厚的感情。

    随后把这些都运用到官场了,形成了进退的攻守同盟,如果再把感情深入的话就是家族式的联姻了。

    李进知道这些也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史书要比话本更加真实了,李进逐渐明白了。

    如今他虽被招抚,但是还只是朝廷的炮灰而已,真正遇到了什么的话,他可能会被牺牲。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也为了给自己这些兄弟们一个交代,不至于被招抚之后很快就变成了炮灰,李进还是要提高自身的一个地位,其中最简单也是最优的办法就是考取功名。

    一般的武夫还真做不到,但是李进本身就是有天赋存在的,李威跟他也是一个家族的,既然他都能中状元,李进为什么不能?

    只是李威那一支以诗书传家,李进这一脉则是以武学传家,在宋朝武官肯定没有文官吃香。

    不过在战乱时期,李进一家可是出过大将军的,也算是有将门之家了。

    不管怎么样,李进的潜力无限,如今在书院内又得到了精力果实,对于看书瞌睡的毛病有了缓解。

    通宵达旦地把苏洵之间藏的一些书全部看完了,在看完之后,李进收获了不少,也明白了苏洵的深意,因此跟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真正意义上确定了师生关系。

    而且也能够跟苏洵、苏澈一些学习,而在唐宋八大家的书香世家的熏陶下,李进的文学素养得到质的增加。

    也是因为李进经常性到苏家蹭饭吃,是跟苏洵、苏澈的关系也日渐提高,三苏头顶上的进度条也在持续地拉满,相信在开春之前就能够正式成为荣耀的树友!

    历史名人作为树友的话,对于荣耀的成长也是极为有好处,之所以会开发出这么多的金手指。

    也是因为这些历史名人的加持下,吸收到的营养物质都要比一般人的强大许多,而且树友之间的关系是很奇妙的,属于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关系。

    而不是一味的付出或者索取,最关键的是荣耀不会强行改命,而是尊重他人的命运,形成一种良性可持续的关系。

    而且在李进这个老饕餮的帮助下,苏轼的烧肉慢慢开始进化成为真正的“东坡肉”了。

    现如今苏轼还没有叫做东坡居士,所以说这道菜也没一个正式的名称,只有真正出名的时候才会被冠以具有个人色彩的名字。

    李进和三苏“混”起来了,余小雨也同样如此,有苏轼这层关系,余小雨有空的时候都会找苏轼深入交谈下,把苏轼当做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苏轼也很乐意指点余小雨,虽然小雨的基础不行,不过有天赋。

    那首诗的气势已经让苏轼觉得小雨的成就不止于此,诗见其人,余小雨也凭借梁启超先生的那首诗得到了苏轼的认可,这也是意外之喜。

    也是因为苏轼的倾囊相授,也让余小雨遇到了进士的尾巴,当然了,这只是后话。

    本身就是一个渔夫的余小雨,能这么快的成长起来,也是因为上次的海鲜诗词大会的大放光彩。

    使得他能够一路过关斩将,这是其他人几十年都无法达到的高度,可见千古名句的加持下,余小雨的才气瞬间就提高了。

    加上自身的努力,也使得小小的渔夫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读书梦。

    要知道能够苏轼交流的那是祖坟冒青烟了!毕竟后世有关苏轼的赞美是多不胜数的。

    毕竟留传的千古名句众多不说,在其的仕途上也有许多的传奇色彩存在。

    不过李进和余小雨的到访苏家,也是互相影响的,不光是三苏们的才学和学习的方法让李进和余小雨受益匪浅。

    李进和余小雨的一些偶然天成的一些经典诗句和道理也让三苏们感慨良多。

    他们可谓是醍醐灌顶,许多原先想不通的地方也经过两人的聊天和交往当中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