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古榕树,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第八十七章 包都头

第八十七章 包都头

    “大人,韩三的案件经过我的验尸另有别情!”包拯的断案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如今一直在义庄内,这段时间也没什么命案,所以包拯他们似消失了一般。

    而如今有了疑难案件之后,包拯居然主动过来说明情况,难道他又发现了什么?

    张伦略有好奇,抚摸了下胡须,说道:“希仁,你慢慢把你所查到的案件隐情说来我听。”

    张伦叫包拯的字,可见已经认可包拯了,这已经不是以上位者的口吻,而是平等的关系,张伦已经没有把包拯当做是属下,而是平辈之间的好友。

    包拯把验尸的细节如数说明,关键点都说得很清楚,在得知焦尸不是韩三而是另有其人,不免让张伦愕然不已,如果房屋内不是韩三的话,那么他会是谁?而为什么会故意纵火来掩盖事实的真相?

    “你说焦尸可能是六十多岁以上的老者?有什么根据?”

    “我根据的是这些日子在义庄上查验尸体的经验!老者的眼球要比年轻人的浑浊,牙齿同样比如年轻的坚硬,而且大部分到了这个年纪的牙齿都会掉落不少。”

    难怪包拯会一直待在义庄,无惧尸臭和腐烂的尸体就是为了增加验尸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求知的实践能力让人佩服啊!

    “好,既然这样,后续的侦查交由你全权处置,你就是我们建安的新任都头!”都头是高于捕头的存在,上一任都头还是打蛇英雄李进,如今却给了名不经传的包拯,虽说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功绩。

    但是在日常的破案中积累的经验,为建安的司法公正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随着包拯入驻义庄,成为建安的仵作,验证了不少《洗冤录》上的验尸技巧,也对在榕树书库上看到的神书表现出了尊敬。

    “谢大人抬爱!学生必将不负所望!”包拯也很清楚,在县衙的话,光是他现在的捕快和仵作的身份,还是很难调动建安的司法力量,就连查案这种事情都要越级汇报给张伦。

    更要依靠与张伯玉同窗的身份,这才不至于叫不动他们,如今有了都头的职位,虽然也只是县衙的吏员,不属于朝廷的编制官员,但是却能够真正意义上命令这些衙役,不至于被人说闲话。

    而且有了统一的指挥,那么建安县衙的司法体系会更加完善,尽管包拯会更累一些,但是他乐见其成,而且也是因为有了旺盛的精力,不管多么疲累,他能够在保证读书的情况下,完成日常的县衙工作。

    善恶眼镜不光是能看到所谓的善恶值,这只是一个参考,更多的是升级之后的各种效果,还是非常实用的,这也是为什么包拯能在一天繁忙的县衙工作之后,回到书院内还能沉下心地读书。

    如今科举将近,大部分都是各自温习,所以说甲字班的学业还是很轻松的。

    符安也没有把这方面都限制死了,还是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何况能入甲字班的基础都是很扎实的。

    科举往往有时候是看天时地利人和的存在,有才学的情况下,也要看运气,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一时间也说不清楚,还是看你命中有没有高中的命!

    命运神奇但是又似乎命中注定,不论如何,榕树书院在这次的科举当中必定要有所作为!

    对此荣耀倒是很乐观,他比符安多了一种先知的能力,早就知道榕树书院内的情况。

    可谓是群英荟萃,真正的北宋的大咖都汇聚到了榕树书院,光是三苏的到来就让榕树蓬荜生辉了。

    更加不用说包拯、张伯玉等人了,而且还有不少荣耀培养出来的树友,虽然在历史上不出名,但是随着他们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产生的影响力也会越大,会出现不逊色于真正历史人物的存在。

    比如说李清清就是往李清照的方向走,而且成就会更大,荣耀也会尽力为李清清铺路,不至于走向李清照的那种局面。

    而回乡教书的想法也是因为书院的气氛,加上与书院次生树的联系愈加的紧密。

    产生了类似于落叶归根的想法,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见到了李威在朝堂上的进退维谷。

    不论是在外还是在内都是那种束手束脚的样子,没了以前的洒脱,或者说是顾虑重重,这种情况下,也让李清清不愿意为官了,而考取功名只是一个证明!

    毕竟不论你才华多么纵横,没有一个真正在考场上的历练还是无法证明的。

    所以说李清清就是憋了一股子的气,而有了功名之后,不论是为官还是做教喻太学之类的,反正也算是为官家教养万方了。

    也算是功德一件了,相信官家也会答应,毕竟女子考取功名不算什么。

    也能够为他的皇帝生涯划上浓厚的一笔,在赵祯的统治下出了女进士甚至是女状元的话,也算是美谈佳话一件。

    但是真正为官的话,事实上赵祯承受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虽然开创了仁宗之治。

    但是军事力量无法自保的情况下,腰杆子还是不是很硬啊,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赵祯要承受的许多的一轮。

    所以说让李清清参加科举已经是很仁慈的,大部分的权贵和大臣都觉得李清清只是走走过场罢了,真正跟天下的学子比试,她一个小女子又如何能够行?

    这也是李清清能参加科举的原因之一,就是小看于她,故此李清清也要争口气!不当官就不当,但是至少要拿個功名!

    有了功名,李清清就算去建安做一个教喻也能够教化当地的学子,从而让圣贤之书留传下去,产生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她也是转移一个赛道,同样可以做得更好,李清清也一直以此为奋斗目标。

    毕竟榕树书院也是她的心血,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李清清可是有榕树书院的“产权”的!

    书院的核心之处是李清清的祖屋,而这个产业早就是李清清的了,李威也不屑于来到建安,以此这也是他们的落脚之处。

    不论去哪里,李清清都会想到建安的榕树书院,在哪里她和母亲一起浇灌出来了大榕树“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