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古榕树,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第八十八章 神奇的眼镜

第八十八章 神奇的眼镜

    包拯成为了县衙的都头,事实上这也是很理所当然的,包拯的查案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如今又发现了建安焦尸案的疑点,由包拯暂领都头的职位,用于查案的话,还是很方便的,县衙的衙役也算是有一个主心骨,不至于受到牵制,可以专心地查案。

    毕竟连杨忠他们这些捕头都要听命于包拯,在基层一线就忌讳的是以下犯上。

    很多时候包拯的一些话语还是会触怒杨忠这些捕头的,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捕快,如今虽然是仵作了,可是这都是县衙的最底层,又如何能够得到杨忠等人的认可。

    如今有了都头的职位,杨忠不得不听命,随着跟包拯查案的日子久了,他逐步开始佩服这个书生了,他绝对不是凡人!也开始在建安百姓的口中开始神化包拯了。

    毕竟包拯断案如神,还民于冤情,光是这一点就让许多的老百姓感激不已。

    更何况随着包拯的名气显现,考取功名之后真正开始治理一方的时候,他的为官之道也足以让人啧啧称奇,这也是为什么包拯能够留传万世的原因之一。

    包拯成为都头的消息不胫而走,县衙里面传得飞起,不多时,衙门内各种谣言。

    说包拯是靠张伯玉的裙带关系之类的,诸如此类的话语有多难听就有多难听,包拯却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虚拟化的眼镜已经可以实体化了,而且带有显微镜的效果。

    也就是说包拯最近也是凭借这幅眼睛来观察尸体的情况,毕竟很多细致处需扩大的功能。

    而且在昏暗的环境下检查尸体,更要具有照明功能的眼镜!这幅眼镜有点类似于后世的AR眼镜。

    而且功能性更加齐全,本身就有点近视的包拯戴着这幅仿照后世金丝眼镜设计风格简约化的一幅眼镜。

    乍看起来还是很时髦的,在宋朝特别是潮流一线!而这种眼镜,在宋朝也算是西洋镜了。

    但是大多也都听说过,一些汴梁的贵族也是会有一些这些西洋的眼镜,毕竟在宋朝的时候海上丝绸之路还是畅通的,各个国家的珍奇异宝都会齐聚东京,所以说也有这类眼镜的存在,只是样子类似。

    但是真正的功能性与包拯的这套由荣耀树枝等部件炼化的眼镜是截然不同的,这方面是可以肯定的。

    而包拯也在逐步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善恶眼镜的一个神奇之处,慢慢把善恶眼镜往自己的需求转变,比如说查案方面。

    “师父,你做都头了?”这段时间见习衙役宋义跟着包拯一起在义庄上学习和练习如何验尸。

    宋义的悟性一般,但是却肯吃苦肯努力,没有因为处在一個陌生糟糕的环境下而自怨自艾。

    也默默地给包拯在打下手,这些的话,包拯也都是看在眼中的,也有意培养宋义,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拥有了一个技能的话,就是立身之本。

    而验尸查案的技能在古代就是神技,这可是能吃一辈子的技术,而且在宋朝的话,特别是北宋时期掌握这门验尸技巧的人还没出生!

    毕竟宋慈的话是南宋的人,距离此时也有百来年了,所以说作为本家的宋义可能都是宋慈的爷爷辈了。

    “只是临时都头罢了,到时候该你上了。”包拯知道宋义可是期待捕头都好久了,更何况是都头了,对于刚入县衙。

    还是靠关系和银子进来的关系户,能一直保持这个职位就不易了,更不同说是升迁了,他的能力够?

    “开玩笑吧?”

    “哈哈,只要你认真学习这门验尸查案的技术,整个建安除了我,就你会了,怎么会不做够都头?”

    “但是……”

    “我终究要离开建安的。”

    包拯是龙肯定要龙游四海,建功立业的地方不会局限在建安,所以说包拯也是在为建安这个地方积蓄司法的力量。

    宋义虽然悟性一般,不过耳濡目染之下,还是能够学上不少的真功夫的,到时候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到了宋慈这一代的话。

    肯定会比历史上的宋慈更厉害,不管怎么样,包拯也是为了能有更多的能人可以学会这个技能,应用于查案上,那么许多的冤案假案就会少一点,这也是包拯的一个想法。

    “相信自己!”包拯的鼓励,让宋义更加坚信了跟着包拯一起学艺的想法,尽管这个过程会遇到各种的问题,但是他依然会勇往直前!

    眼前的建安焦尸案就是他们当前要处理的紧急案件,也是包拯作为都头接手的第一个案件。

    许多人的都在看包拯他们的笑话,毕竟他跟李进不同,作为外地人的包拯来到建安不久建做了都头,而且还是以这种关系进来的,的确不会让人信服,他到底有什么能力?

    一个读书人,又不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乱去做什么衙役,无非是看到了作为衙役能得到不少的外快,保护费什么的,而且吃饭住宿都不要钱。

    在县城算是比较光鲜的职业,待遇相对来说还算不错,所以说也觉得包拯说看到了县衙工作的稳定,而忽略了考取功名之后的光宗耀祖。

    不管怎么样,包拯在他们看来属于是失败人的角色,因为没有共鸣在身而去做衙役。

    就算做到了都头也仅限于此罢了,算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吏员,又怎么跟官员比较啊,这是天差地别的!

    撇除了所有的负面情绪,包拯和宋义专心地进行查案,这个时候石超他们带来了好消息。

    “都头,我们去了解下,韩三有两个兄弟,都不在建安,大哥在福州做生意,二哥好像去更远的地方,据说是契丹那边了,好像生死不知,韩三跟他大哥韩大感情还不错,经常会走动。”

    “除了韩大之外,还有其他的亲属朋友?”

    “好像没有了,韩家兄弟的父母早逝,全靠韩大一手把他们都带大,所以说两兄弟对于他这个大哥当作说父亲一样对待。”

    “这样的话,把侦查的重点放到韩大身上!”包拯眼皮跳了跳,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