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古榕树,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第一百零二章 宋朝科学家

第一百零二章 宋朝科学家

    而这些日子李清清的杰出学生还有一个天才,名叫沈括!也是历史人物。

    沈括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可见一个好的老师会教出许多领域的强者,这才执掌书院没多久,就发现了几个好的苗子。

    虽然他们年龄都不大,张择端8岁左右,沈括10岁左右,不过却是潜力十足。

    经过李清清的教导,很快就是神童般的存在,在当地慢慢有了名气。

    如同当初的张伯玉一样,都是神童出身,然后考取功名当官。

    榕树书院就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第一批人才分散于各地,开始造福当地的百姓。

    比如说包拯、苏轼之流,都是在榕树书院进修之后才考取功名的,算是榕树书院派系的。

    而第二批的话,则慢慢开始显现其天赋的存在,不过年龄较小,还没有真正达到出世的程度。

    不过也因为年龄小可塑性更强了,使得他们在今后发挥出来的能力会更强一些。

    比如说在考取功名方面有榕树书院加成的原因,考到的名次会更上一层楼,做到的官职也会更大了。

    而且也因为有这个背景的原因,为以后的仕途顺遂做着一些准备。

    不管怎么样,李清清有发现人才的一双慧眼存在,不管他的家境如何,只要喜欢读书,有这方面的潜力,李清清都愿意帮衬一把。

    而张择端就是这么一個例子,不仅包吃包住不说,还给了张择端一个工作就是在书院打杂!

    每个月的工钱可以缓解家里面的拮据,这也是张家同意他过来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毕竟给地主家放牛也是有工钱的,而到了书院工作工钱多了十倍不止,而且还能够有出息,谁不愿意啊?

    而沈括的话,家境比较不错,有着当官的父亲,因为到南方上任,又听说榕树书院有国子祭酒的存在。

    懂些内幕的沈括父亲因为跟张伦有旧,因此多说了几句好话就让沈括上了榕树书院,熟悉周围的环境之后。

    沈括就开始发挥其潜力了,这也得到了李清清的注意,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一下子就开出了沈括的不凡。

    因此李清清开始重点培养张择端、沈括,这是李清清接管书院之后,吸引过来的两个历史人物大咖,而且潜力无穷,今后在绘画领域、科学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经过李清清在幼年期的一个调教,两人的成就会更大,至少在考取的功名会更上一层楼,从而使得仕途会顺利一点。

    专业领域的话,也在李清清的引导下更加精进,这是可以肯定的,而且李清清的名气愈大之后,书院也更加受益。

    她也明显感觉到了书院不够了,不光是教室不够,很多都是外地的学子,要在书院吃住学一体的,类似于寄宿制的话,那么没有房间肯定是不行的,现在可不能一人一间这种标准了。

    但是也至少要保证有房间给人住啊,好在喻皓设计出来了上下铺的床,使得宿舍住得人多了一些,暂时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

    可是对于李清清来说,还是觉得学子们条件太艰苦了,而且还是会有各地的学子不远千里过来求学,很多时候善良的李清清又不好拒绝。

    因此扩建书院和寺院的相关工作也在同步的建设当中,寺院的话因为是广济在负责,也算是他的修行,过多干预的话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寺院建设的进度不会这么赶,讲究一个精益求精。

    广济打算花费几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打造,所以只是书院的建设的话,喻皓负责设计打造,并且参与监督,担任总工程师,木料和石料都是现成的,周员外还会提供工匠和民夫。

    因此书院方面出得资金不会太多,趁着还没有到招收新学生的高峰期,榕树书院的第二轮正式的建设在李清清的任职下开始了,火热朝天的建设虽然会影响到学子的读书,却也在尽量不打扰的情况下。

    毕竟在后世的学校建设当中,工期还是很赶的,暑期结束之后工期可能还没做完,只能加班加点,同样的在现在榕树书院也是这种情况。

    每一个书院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的改变都是不一样的,而现在的话李清清有这么多人才的协助下,书院的建设会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施工。

    加上审美方面李清清还是很强的,有她的把关下,书院的建设会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也对得起官家把榕树书院列入到了国子监的序列之下的决定,已经开始赶超四大书院了。

    要知道如今列入国子监的书院在这个阶段还是没有的,而过了几十年之后才会有四大书院列入了国子监,而这也是因为有历史人物的加持下。

    现在的话,榕树书院独占鳌头,正处在黄金时期,关注度还是很大的,趁着这个时候,把书院各方面的建设给固定下来。

    这也是为接下来的学子提供便利,而且作为李清清来说,她才十八岁不到,年纪轻轻的院长可以跟着书院一起成长。

    所以说符安虽然是第一代的院首,但是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书院的真正建设起来的还是靠李清清、张伯玉,初期的话,张伯玉的协助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到了第二代院首李清清执掌,所以的压力和权限都到了他这边,张伯玉如今走得是仕途,虽说也在建安做县令,但是他要管理的是一个县!

    平时也就是闲暇的时候来书院跟李清清探讨下书院的发展路线,提供一些建设上的意见,但是真正去做的话,只有李清清了,张伯玉实在是太忙了!

    “什么?发生命案了?”张伯玉到任之后,虽然励精图治,但是一个地方不管治理得如何好,总是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的,命案的话也同样如此!

    有了上次广济大闹醉香楼的经历,使得建安免于了一场灾祸。

    不过建安的治安了不能单纯依靠一个出家人,作为衙役们来说,建安出现了命案,是该由他们去查的!

    “可惜希仁去天长任知县了。”包拯也取得了功名,在京待选了一阵子,刚好天长县有空缺,就让包拯去赴任了,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天长县在后世的安徽境内,距离福建也有几百公里左右。

    他们之间也只能通过书信了,官员之间的书信往来有专门的信使,倒是很方便,所以张伯玉也知道包拯最近的一个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