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杀心五段 » 第三十话:一卷节终章『下』

第三十话:一卷节终章『下』

    一,第一,羽北向,荆州空虚;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帅精兵二万北会樊城之役。羽因樊郊灌禁七军,羽大盛,禽樊之愿甚大。欲下樊;羽趣荆州之急遣军。于是荆州城兵亦不足。

    二至日,荆州守将降。

    三月,权视羽在外,荆州兵不足。又留荆州大将糜芳、傅士仁,反仄半,拒意甚锐,发荆州袭之。将吏芳及傅士仁遂降于吴,荆州卒亟亡之。

    于吴,第三等继广战果,羽还不时,未能得荆州。

    吴兵既陷荆州,驰西上,推吴辎重于夷陵峡口,且以高压武陵、零陵二郡降。能塞益兵,亦塞羽自夷陵路而还。荆州颇被东吴囊中。

    然我知之,羽师还前,荆州覆没。故羽至当阳,知荆州之失音,羽兵驰下谷底。然羽实犹有反噬也。

    陆逊大谋。羽前使人驰传,言吴楚之父老至美,使羽左右荆州籍得安。遂其以此动,倏忽致其众离心。数日,众二万遂瓦解。

    四回,第四——羽北走,吴人就临沮擒后杀之。

    既涣然,羽欲奔益州,吴人已下天罗地网取之。后羽走去益州二十馀里临沮见获。后东吴,斩之。

    荆州之机,在于——糜芳、傅士仁不能守荆州。能守江陵不失,权断不与羽在荆州。此既为权主之性,亦吴时其外急所为也。简之如此,细之则是——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破曹公,取汉中,汉至矣。及顷之,吕蒙因羽北伐襄平,后虚,举兵取荆州,羽遂败死。其后备复欲取荆州,为关羽报仇,自将以击吴,又败于夷陵,蜀兵精几尽,失其所争之材。

    故荆州之战,常视汉人盛衰。由是亦多以为关羽不北伐,而守荆州,则汉一举而定。然原三国之魏,蜀虽不失荆州,难争天下。

    汉之末,北阻群雄而起,合战而不休,南州乱兵相少,以平为期。由是士民多避乱南走,而南荆、益、江东反得必矣。刘表之制荆州也,有众十余万,人物辐凑,当是时牙军子之南。

    刘备之据荆州也,虽经事之后,荆州不如盛利。且荆州七郡中,丁口极南阳,应以江夏之多,刘备既得益州,以长沙、桂阳、江夏二郡委权,实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唯当小半荆州。

    然虽仅保此半荆州,亦有大益于蜀矣。

    初而言之,荆、夷陵二败是也。

    荆州之役,关羽、守荆州者不战死,虽降于吴,荆州数万人悉没于吴。周存张南、冯习等战死,马良遇害,黄权、杜路、刘宁等或投魏或奔吴,亡蜀兵亦数万以上。

    若不再败,蜀不惟南郡、零陵、武陵,犹饶众十余万;然则三国之鼎,而汉之势重矣。

    其次,荆州之后,蜀机用匮者必笃。

    备终荆州久之,士大夫颇善,而荆、汉速至之机本。如不失荆州,则汉后期之士有本焉。

    更大者,汉世豪桀多穿地众,尽影听极。避乱寻常,每裁衣冠。刘备既失荆州,避益土之势,抑损益州之士,任以元老、荆州之士,犹避乱之东州之士也。大者小竖之用,亦成益州之士之离心焉。

    若不失荆州,则蜀尽归益州之士,用其力耳。然则汉既益蜀土之源,又能益益益州之士凝力,可谓一举而得矣。

    后汉三,汉人继有荆州,北伐辄众。

    诸葛亮述《隆中对》,则云从荆、越两路而北伐,兴复汉室。失荆州已后,蜀不唯北伐单路,且自益州一举,能攻关西,远魏主意难图。

    故保荆州,于蜀汉之伦。

    然要亦须留意,虽有荆州,而蜀之体势殊远也。

    先主所制荆州,实三郡,唯荆州一小半而已。益之于蜀,汉之诸王,半州之地而已,比之经略幽、冀、并、青、衮、徐、雍、凉等州,敌远矣。

    且时中国北伐早发,由是数万众,而蜀、魏相远,师道相望。刘表之据荆州也,拥兵十余万,蜀虽守荆州,众至数万。益州盖能养兵十万,此乃蜀之众,不过十余万。留役守者,直用与魏战者不过十万。此兵欲败魏,为难也。

    况孙、刘之援,徒逼群下故得合。蜀汉一实,则权尽与羽北伐,而南和魏。汉兼对魏、吴,胜为劣,犹难破鼎峙之鼎。

    一旦相持期,北原以乱败复者,终如三国后,魏北构吴、蜀而统之。

    故汉虽不失荆州,恐亦难回天,不能改图。(所以蜀汉即使没有丢掉荆州,恐怕也难以回天,无法改变历史上的结果。)

    余于寻出一异,得于室之初,指尖当书『二卷』书后又有所系一名——原卫,而余于此笔,劳苦本味矣。此文由古今人之魂魄所造也,江湖之豪矣,正之,非盗矣,若有异议,无能为力乎,盗也不义为无语之。行之艺,风之动,问心无愧即可。非无用佳作,为我己,盲目者不可为之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