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初:我和老朱摊牌了 » 第二十六 咱四十几万子孙,居然有几万人没有名字?

第二十六 咱四十几万子孙,居然有几万人没有名字?

    “这也就是您之后的建文帝削藩的原因所在”

    “藩王叔叔们在各自的封地手握重兵,说是为大明靖边,拱卫京师,可是建文帝会认为,他被群狼环绕”

    “这……”

    朱元璋愣住,虽然之前听陆听寒说起过这事儿,但他只顾着发怒,还没有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当然了,这都是小事儿,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皇室宗亲的俸禄,待遇问题”

    “据我所知,史书记载,大明皇亲,勋贵们不可经商,不可从政,不可科考”

    “爵位世袭罔替,有朝廷根据爵位高低下发田地,俸禄,可免除税收”

    “那么陛下,您考虑过在这些前提下,那些宗亲,勋贵们每日有什么事儿做吗?”

    “难道不应该如此吗?咱不许他们从商,是怕他们与民争利”

    “不让他们从政,科考,是怕外戚专政,怕那些王爷左右皇权”

    “所以咱让他们在家老实呆着,咱养着他们,咱不认为有问题”

    听完陆听寒的话,朱元璋反驳道。

    “可是问题就是出现在这里,他们什么都不能做,那么他们只能每天无所事事”

    “享受他们的生活,每天都会不停的造人,以期待自家儿子再次从朝廷手里分田地,拿俸禄”

    “现在宗亲勋贵倒是不多,可是陛下您知道明末时期,光是您朱家有多少人吗?”

    “多少人?”

    朱元璋吞了吞口水,他知道陆听寒将要说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整整四十几万,光是皇室而已”

    朱元璋呆了,他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惊。

    说实话,他将有四十几万的后世儿孙,他很开心,但是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

    “就算陛下给每人十亩耕地,那四十万人会有多少?”

    “再加上他们的爵位,他们的俸禄,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国库出钱”

    “当然了,经过后世那些个帝王的操作后,俸禄这东西算是名存实亡了”

    “但是他们还有土地在啊,他们还有爵位在啊,那他们便始终高人一等,他们便一直趴在大明身上吸血啊”

    朱元璋本想站起来,但听到这话,他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了。

    “什么叫俸禄名存实亡了?”

    朱标在一旁问道,他都惊到了。

    “呵呵,史记记载,洪武一朝发行宝钞,以此替代银两不方便携带的弊病,一宝钞等于一两银,这是好事儿”

    “但是架不住陛下后期大方啊,随手赏赐便是几万几十万,到建文一朝更甚”

    “以至于永乐一朝的时候,皇帝想改革都每处下手,那时宝钞的价值便开始下滑了”

    “到了仁宗,宣宗时期,宝钞彻底沦为不值钱的东西,而那之后的皇帝便以此忽悠那些宗室”

    “一给便是几百万的宝钞,反正俸禄是给他们了,花不花的出去那是他们的事儿”

    朱元璋脸色涨红,这是他的原因?大方也有错?咱难得大方啊。

    “所以之后的宗室因为皇明祖训的原因,依然没有从政,依然没有科考,“

    “但是为了活下去,他们便只能从商,而皇帝也当做不知道”

    “而朱家皇室那么多人,在大明灭亡之际居然还有几万孩童名字都没有,因为取名要排队,要经过朝廷”

    陆听寒讲解道,他看过以后也觉得奇葩,堂堂皇室,连名字都没有。

    朱元璋麻了,他的子孙连名字都没有?

    “如此,那怎么能说对于宗亲的耕地,俸禄,爵位有问题?”

    朱标问道,他已经自动免疫大明亡了得事儿了。

    “殿下天真了不是,从商能养活四十几万人?”

    “那还是得依靠田地,他们依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且殿下,我只说了每个人十亩地,可是事实真的只有这么点儿吗?”

    朱元璋有点慌了,脑中开始思考起对策来,其他人也是如此。

    可是陆听寒可不会给他们时间思考,他依旧还在继续。

    “那么宗室基本就这样,但是还没有算勋贵啊,他们加一起是多少?还有朝臣呢?”

    “他们可都是不交税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税收都是由百姓分担了,陛下,您觉得百姓能分担的起吗?”

    朱元璋无话可说,但他认为勋贵朝臣的这点钱算什么?现在最重要的是他的子孙后代。

    “陛下可能认为这不算什么吧,”

    “可是陛下知道,大明末世皇室崇祯,在国家危难之际,不得已向朝臣勋贵们筹款,筹到了多少吗?”

    “二十万两,他只拿到了二十万两,可笑至极”

    “可恨,可恶,他那个皇帝怎么当的,居然向朝臣募捐,还只拿到二十万两”

    朱元璋大怒,他觉得丢脸啊。

    “陛下也觉得可恶对吧,那陛下知道差不多的时间,有一支起义军闯入京师,杀人抄家,得了多少银子吗?”

    “多…多少”

    “差不多七千多万两”

    听着陆听寒报出的数字,朱元璋觉得头晕目眩。

    光是抄家朝臣勋贵便得了这么多,还只是京师一地,那其他地方?

    但是他那个子孙只得了二十万两,简直不忍直视。

    李善长三人也是脑袋冒冷汗,太大胆了,太贪了。

    “如此,殿下还觉得有问题吗?”

    “没…没问题了”

    朱标不知道该说啥了,他这个太子都没见到那么多银子。

    “而整个明朝,因为陛下的节俭,所以朝廷官员的俸禄是所有王朝中最低的,低的离谱”

    “都说学的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的过上好日子,”

    “那明知朝廷俸禄低的可怜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前仆后继?”

    “因为他们看中的就是田地,就是免税,”

    “陛下,您觉得您的决策有问吗?”

    陆听寒说的兴起,不知不觉开始拱火。

    “……”

    “所以陛下说的节流和我说的节流是不一样的,”

    “陛下的节流是节了不该节的流,而偏偏该节流的却放开没管,陛下觉得是不是方向错了?”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