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初:我和老朱摊牌了 » 第二十七章 天下土地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第二十七章 天下土地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他陷入沉默,自己对朝臣这么苛刻吗?

    在不该调整的地方调整了,在该调整的地方却没有调整。

    “陛下觉得您的节流就这些了?”

    陆听寒冷不出的又来了一句。

    “还…还有?”

    朱标代替自家老爹问道。

    “怎么没有?”

    “还有一点便是对寺庙的制度了,”

    “因为陛下当过和尚,因为陛下认为佛教可以阴翊王度、暗助王纲”

    “所以对寺庙也多有宽待,可这也是不亚于宗亲的败笔”

    “殿下可知鸡鸣寺拥有多少良田?”

    “不知”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自陛下开始,到永乐一朝,鸡鸣寺拥有良田九千余亩”

    “栖霞寺一千八百余亩”

    “灵谷寺两千余亩”

    “报恩寺五千八百余亩”

    ………

    “光是应天府大小十余座寺庙便占据良田十万余亩”

    “这还只是应天府而已,应天周围呢?其余州府呢?”

    “到永乐一朝,大明所有寺庙拥有良田少说也得有千万余亩”

    “按照大明律,寺田免收赋税,寺庙越来越多,田地越来越大,人人都以当和尚为荣”

    “殿下”

    “若是再五十年后呢,两千余万亩?”

    “若是一百年后呢?四千余万亩?”

    “若是一百五十年,两百年后呢?”

    “八千万亩?一亿六千万亩?”

    “据我所知,大明军田那时候也不过一亿余亩吧”

    “整个大明所有耕地也才十二亿亩左右,光寺庙便能占据近一成”

    “朝廷总说商人不事生产,那寺庙呢?”

    “从古至今,商人至少能调配天下货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寺庙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他们免税啊”

    “就算陛下下旨加收官员的赋税,他们也会将自身的田地挂在寺庙名下,以此逃避赋税”

    “两百年后,大明有多少可供百姓所耕之地?”

    一个个的数字从陆听寒口中说出,朱元璋,朱标等人目瞪口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

    也从来不认为寺庙免除赋税有什么不对?

    而现在听闻,只觉得晴天霹雳。

    “而事实上,这便是拖垮大明,致使大明亡国的原因之一”

    “明末崇祯时期,朝廷收入的粮食,还不如刚刚开国的洪武时期,还没有陛下您所治下的一朝五分之一”

    “等您的子孙反应过来,一切都已经晚了”

    “那些和尚高高在上惯了,他们会甘心将手中的田地交出去?”

    “陛下,您别不说话,您告诉我,如此条件之下,大明能不亡吗?”

    “……”

    所有人沉默,他们觉得太过骇人听闻了。

    朱元璋嘴巴颤抖,良久闭上了眼。

    他能想象到,当他的子孙接过皇帝位的时候,当他的子孙看到大明的赋税粮食的时候。

    回首望去,遍地都是庙宇寺田的时候,该有多么的无奈,该有多么的不甘,他们会怪他吧!

    一切源头都在咱啊。

    “咱错了…”

    “陛下以为这便完了?”

    朱元璋听到陆听寒的话,猛然睁开双眼,直直的看着他。

    “殿下以为呢?”

    “愿闻其详”

    “老李,老刘你们觉得呢”

    “……”

    李善长和刘伯温无语,已经很吓人了,你就别拖我俩下水了。

    “致使大明亡国的从来不是外敌,只是内乱而已”

    “刚刚所讲只是我认为的四个亡国原因之二而已,”

    “我认为还有两个原因,陛下要听吗?”

    “小陆但说无妨”

    朱元璋勉强一笑,心中抱有一丝侥幸,应该不是咱的原因吧?

    “陛下认为什么是盛世?如何开创盛世?”

    陆听寒坐到地上,轻声问道。

    “盛世?那当然是治下的百姓能吃得起饭,能吃得饱,穿的好,一个国家的君王足够的圣明,这便是盛世王朝”

    朱元璋说道,他有自信他也能开创出洪武盛世。

    “你们呢?也是这样认为的?”

    陆听寒转头向御书房内的其他人问道。

    “上位说的对,我们也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李善长说道,其他人也点头认可。

    “可是我却有不一样的答案,”

    陆听寒叹了口气,他也不知道对不对。

    “嗯~?这还有其他方法不成?”

    朱元璋起身问道。

    “纵观历史,自汉到宋,华夏各个王朝都有盛世存在”

    “可你们考虑过没有,为什么只有每个王朝的前几位帝王开创出了盛世?”

    “如汉武盛世、文景之治,又如开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这都是一个王朝前期的几位帝王开创,而后年的帝王再也没能开创盛世,他们只有中兴之治,为什么?”

    “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后世出了昏君吗?”

    朱标开口问道。

    “殿下,难道每个王朝都只有那么几个圣明之君吗?后世其他帝王全是昏君?”

    “史书记载,陛下这一朝为洪武盛世,然后有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后面便再也没有盛世存在了”

    “归根结底,一个盛世的基础便是人口,便是土地”

    “每一个王朝开始都是经历了一个乱世,乱世之下,人口锐减,土地空余,那么发展空间便出来了”

    “说实话,在这样的前提下,就算一个皇帝什么都不做,他也能白得一个盛世之称,”

    众人膛目结舌,盛世是这么来的?

    他们想反驳,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为什么开创不了盛世,因为人口多了,土地兼并,可耕之地变少了,发展空间没了啊”

    朱元璋听了他的话,不以为然,大步走到陆听寒的身边。

    “照你怎么说,那咱便控制人口,将寺庙和宗亲的土地收回来,人口少了,土地多了,难道还开不了一个盛世?”

    “呵呵”

    陆听寒失笑,这么做就我有用了?

    他不由的站起身来,和朱元璋面对面。

    “陛下您还没懂吗?发展空间没了啊”

    “天下的土地就只有这么多,那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传宗接代是我们华夏每个人刻在骨子里的事,您能禁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