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一章 毁家纾难

第一章 毁家纾难

    大明洪武十一年,燕京

    坐落于原元大都西郊的一处大院内,一个偏偏美少年正躺在摇椅上晒着太阳。

    头上顶着本书的他懒洋洋的体会着太阳带来的暖意,一边感叹着命运的捉弄。

    高霖,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优秀小青年,没想到自己前几天的一场车祸让自己成为了自己的第八代祖宗。

    即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高霖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为万恶的地主阶级,属于原来所学中要被打倒的那一类人。若非亲身经历,很难想象平时网文中的穿越是真实存在的。

    重点是,曾经作为首都拆二代的他,这次穿越后又提升了一个阶级。地主啊,老香咯~~~。

    现在高霖所住的院子虽然还不是后世首都中大名鼎鼎的四合院,但是基本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出来。院内充满幽香的海棠树花已经绽放,高霖美美的期盼自己的小日子到了八九月份,提着篮子吃海棠的样子。而且还是绿色无污染那种,到时候再约两个小娘子,做点没羞没臊的事情......

    “儿啊,咱家大难临头啦~~~。”

    就在高霖还在憧憬未来的时候,一个身体肥硕的中年汉子从前院哭丧的跑了进来。

    高霖拿下头上遮着阳光的书,眯着眼看了看来人,只见中年汉子一身绫罗绸缎的穿着,不像是个下人。刚想开口问来人是谁的时候,发觉对方的面容与自己有些相仿。

    “父亲大人?”高霖小心翼翼的试探了一下。

    这一声倒好,来人竟然一把抓住了高霖的袖子,继而竟掉泪的抽泣道:“儿啊,为父对不起你娘啊。咱家的祸事来了,都怪为父啊。”

    看着眼前的便宜老子,高霖脑瓜子直疼。咋地啦?我这刚来没几天啊。

    看着儿子呆傻的眼神,中年汉子以为他是受不了打击开始嚎哭起来:“我高经述是造了什么孽啊,怎么什么祸事都让我赶上了。真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朝......”

    “父亲你先别着急,先说说什么事情。“

    还没等高经述嚎完,实在受不了的高霖打断了他。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看见自己便宜父亲现在这个样子,高霖觉得事不小。

    “为父不是听说上个月皇帝下旨擢官不拘资格吗,就托老友帮忙举荐了下。”

    高霖听了后点了点头,示意父亲接着往下说。

    高经述长叹一声,然后满脸歉疚的接着说:“这一举荐,没想到为父买官的事情被翻出来了。”

    一时间,高霖脑袋跟浆糊似的。这父亲大人说了半天,每个字他是都听懂了,但是连起来他怎么就越听越糊涂呢。

    于是高霖赶紧问道:“父亲大人,您的意思是您现在的官身是买来的,然后这件事情被人查出来上报给了皇帝?”

    见儿子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高经述满脸不忍的看着他。

    “差不多吧。”

    “差多少?”高霖心里一抽一抽的,您老人家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高经述哀叹道:“为父是跟逆元买的官啊。”

    说完高经述又开始嚎哭了起来,比刚才还要凄惨。只剩下高霖呆呆的楞在原地,这是什么神反转?

    此时的高霖恨不得找把菜刀帮这个便宜父亲一把,买官竟然能买到逆元那里去,这也是蠢得不想活的一种表现了。可是你不想活别带上我啊,我这幸福的小日子才刚开始。

    好在这边高经述及时停止了嚎哭,开始讲述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不然高霖真的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双腿,走进厨房拿出什么凶器来。

    “那年是至正二十七年(1367),你正好出生。又赶上元顺帝下诏扩廓帖木儿和皇太子孛儿只斤一起领兵平荡江淮,正好需要钱粮。为父脑子一高兴,就捐了一笔五万两的银子和两万石粮食给了逆元。”

    “好嘛,合着这事还赖我头上啦?”高霖一边听着一边心里嘀咕。

    “后来逆元给了官当,其实也就是个文散官,没什么实权。谁想到第二年逆元的皇帝就跑了,大都就被徐达打下来了。为父这个官也就做了不到一年,就没了。

    说道这里高经述如丧考妣的叹了口气,然后又接着道:“为父本来也没什么指望了,谁想到今年老友推荐为父的时候,那明朝的皇帝心血来潮翻了下逆元官员的在册名单,为父的名字正好在上面。老友这赶紧的叫人传话来,叫为父赶紧想办法打点一下遮掩此事。”

    “那遮掩啊。您老舍不得银子?”高霖心里还抱有一丝侥幸,他此时严重的怀疑这事搞不好要杀头,希望别砍到自己就行。

    “想办法了,刚才为父去了大将军府上,连门都进不去。”高经述说完,又开始忍不住的痛心起来:“儿啊,要不你带着银票先逃吧,咱老高家不能绝后啊。”

    高霖看着眼前的这个便宜父亲,很是理解他的说道:“父亲大人莫慌,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这话可不是高霖拿来安慰高经述的,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他太了解作为皇帝的朱元璋需要什么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连宋朝的铁血丹书他都能认,那他就逃脱不了肉食者鄙这条定律。而且现在正是明朝开国之初,人才匮乏。在这个正是用人之际的时候,杀一个可有可无元朝散官和维护自己统治相比,朱元璋肯定会选择后者。

    “父亲大人,若想了结此事还需您将这两件事情办成。”思考了一番后,高霖对着高经述信心十足的说道。

    高经述也是闻言一喜,示意高霖赶紧说。

    “其一,您要写一份条陈。将您被逆元逼迫捐银助响的事情说清楚,然后痛斥逆元残暴无度,和现在的天下太平做一番对比。”

    高经述闻言眼前一亮的回过神来:“嗯嗯,孩儿说的是。”

    “其二则是,咱家还有多少银子?”

    “二十几万两现银,要是不够为父我去变卖些祖产。”

    高霖一听家里还有二十几万两现银,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好家伙,自己这个家是干什么的啊,能拿出这么一笔巨款。惊叹连连的咽下口水后,他赶紧把话转回正题。

    “拿出一部分吧,五万两。去西郊买块儿地,办学。”

    高经述呆愣愣的站在一旁,没明白自己儿子的意思问道:“这么多?”

    高霖翻着白眼回答道:“你买官的时候怎么不嫌贵呢。”

    “好吧,可是我们办什么社学?”

    这社学乃是元制,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天下初定,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所以朝廷就需要在富民中选官,充实各级官僚机构。您觉得这些人是皇帝真心想用的么?”

    说完高霖正经的看着自己的便宜父亲,看看他还有没有救。

    “当然不是,应该是权宜之计吧。”高经述感觉被自己儿子盯着毛毛的,赶紧强笑道。

    高霖听见父亲的回答,满意的点了点头后接着道:“洪武八年,朝廷除各州府县立社学外,又令各地农村建立社学。可见朝廷对人才的培养的看重。这个时候您说您要办一个名声响亮的社学,是不是很对皇帝老人家的胃口啊?”

    “是极是极。”高经述高兴的点头回应。

    “所以这个社学要办的大,动静也要大。最好让太平府的人都知道这个事情,等到时候有司衙门来调查您给逆元捐银助响的时候,一看您是一个佘家办学的读书人的时候,您担心的事情就迎刃而解啦。”

    高经述这时候也大致明白了儿子的意思,跟着补充道:“读书人照顾读书人对吧?”

    “错,是大儒照顾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