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三十五章 去往直沽的路上(已签约,求推荐票)

第三十五章 去往直沽的路上(已签约,求推荐票)

    回到营中,高霖只能匆匆忙忙的安排了接下来的训练后,就要准备离开。

    就在他临行之际,马佥事带着一个叫蒋三的军匠找到了他。

    “高副佥事,这是魏国公派来一起跟你去直沽一地的军匠负责人,是位老木匠了。”

    马佥事介绍完后,蒋三上前参见道:“拜见高副佥事。”

    高霖赶紧上前扶起来人:“快快起来,这趟差事还需您多多费心。”

    “大人恭维了,真是折煞小人了。”见高霖如此谦虚,蒋三赶紧表示自己尽全力配合。

    与蒋三约好出发的时间后,高霖接着忙自己手头上的琐事了。

    第二天一早,高霖就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

    直沽。金、元时称潞(今北运河)、卫(今南运河)二河会合之地。直到朱棣后来在这里建城,才改名为天津。

    他所带的护卫并不多,但军匠却实不少。

    一路上队伍多沿河道而行,将能建立水锥之地都标在舆图之上。

    可就在整个高霖在河岸上等着军匠们的勘探结果时,一个熟悉的背影被他不经意的看见了。

    高霖定睛一看,不是朱棣是谁。

    “那小子,说的就是你!给我转过身来。”

    朱棣见自己已经暴露了,于是转过身小心翼翼的陪笑道:

    “高副佥事,没想到你的眼力可真好啊,这么快就发现我了。”

    见对方还有心情调侃自己,高霖打量了一身粗布麻衣的朱棣,叹了口气道:

    “你怎么跟着混出来了,赶紧回去吧,要是魏国公发现了到是按军法要打你军杖的。”

    “嗨,我这不是听说你要离开军营几天么,就找舒日台打听了一下。他说你要去办大事,于是我就跟来想涨涨见识。”

    朱棣无所谓的解释道,在他看来自己的岳丈肯定舍不得对自己用军法,顶多也就是责备两句。

    听到朱棣的解释,高霖真为朱棣的智商感到担忧,舒日台那家伙的话你也能信?真不知道你以后是怎么当上永乐大帝的。

    见朱棣不想回去,高霖也懒得管他,毕竟人家的后台比自己要硬多了。

    朱棣在旁道:“我说高副佥事,我刚才听军匠们说你这趟出来是要考察北平到直沽一路的河道,咱们这是要搞什么啊?”

    “见水锥工厂。”高霖也没打算瞒着他,直截了当的回答了。

    朱棣如同好奇宝宝的追问道:“工厂?那是用来生产兵甲的么?”

    高霖道:“主要是为了生产甲胄,当然别的也可以生产。”

    朱棣还想再问,这时军匠的头头蒋三从远处一脸喜意的跑了过来。

    “高副佥事,结果已经出来了。这边水速合适,而且河底堆积的泥沙也不多。是一块儿上好的选址啊。”

    高霖道:“辛苦诸位兄弟了,赶紧让他们上来烤烤火。我这就让人去准备姜汤。”

    蒋三赶紧摆手道:“大人客气了,还是小人去带人去吧,正好午膳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您看是不是进完饭后再出发?”

    “可以,让兄弟们都就地休息下,你再派俩人去周围的村落买点白面回来,看看能不能下锅面条。”说着高霖还从怀中掏出几两散碎银子递给蒋三,这是他之前回家拿出来的。

    蒋三接过一看竟然有五两,赶紧鞠躬道谢:“多谢大人,那小人这就去办。”

    说完,蒋三美滋滋的招呼了俩人亲自带着去周围的村社了。

    待蒋三离开后,朱棣“没想到你还挺大方,竟然舍得拿出五两银子。”

    高霖白了他一眼:“怎么?你要是嫌少了你拿啊,人家是给你老朱家服徭役,又不是给我打工的。”

    朱棣有些唏嘘起来:“我还没有就藩,手里没什么钱,要不先跟你借点。”

    “得了吧,你父亲也就是当今陛下刚没收了我家两万亩良田,你还是找魏国公借去吧。”高霖没好气的回绝了朱棣的提议。

    气氛一时间有点尴尬。

    一般情况下,要是换做别的皇子估计早就跟高霖翻脸了。但是朱棣不同,他是一个有大志向的藩王,而且他也看出了高霖是满腹经纶的人才,所以朱棣并没有太过计较此事。

    朱棣率先的打破了沉默,好奇的问道:“对了高兄,我听说你不承认自己是读书人,有这事么?”

    高霖不明白朱棣要问这个,于是解释道:“不是我不承认自己是读书人,我只是不想跟儒生搞到一块去。”

    “哦,我明白了。高兄推崇的是法家思想,所以想以法家自称。”朱棣自作聪明的给出了结论。

    高霖听到这个结论呆滞了片刻,方才开口说道:“现在哪还有什么法家,外儒内法两者都已经一家了。”

    “那是为什么?”朱棣好奇的追问。

    高霖想了想给出了开口道:“因为你能从王莽身上看出,孔子追求的恢是周礼,那些所谓自称他的弟子是根本不信的,只是打着羊皮卖狗肉罢了。”

    “这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太懂。”一时间朱棣被高霖搞糊涂了。

    想着对方以后会是永乐大帝,自己跟他多说说算不上是在开历史倒车,于是高霖招呼朱棣一起坐下后开口询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强国会选择么?之前你的先生给你讲过春秋战国的大背景么?”

    “不知道,也没有讲过。不过孔子的思想我知道,他主张克己复礼,为君者施仁政。”朱棣面色凝重回答道,虽然在大本堂时他不怎么认真读书,但是这些他还是知道的。

    可是与他预料的不同,高霖斩钉截铁的说道:“如果你要是这么看,那就太片面了。”

    顿了顿,高霖拿着一个小木棍在地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后讲解到:“周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下面是士。这些是西周的统治阶级,他们是整个西周的统治阶级。然后在下面是农民,与奴隶,他们就是统治阶级被剥削的对象,其中被剥削的最狠的就是奴隶。”

    “剥削?高兄这话未免太难听了点吧。”朱棣不同意的指责道。

    见到朱棣这个样子,高霖反而笑着问道:“那你说,一个国家是上面这四个统治阶级重要,还是下面的农民和奴隶重要?如果没有农民和奴隶,徭役谁去干?如果没有农民和奴隶,地谁去种,成熟的庄稼谁去收?敌人打过来谁去上战场?”

    听到高霖连珠炮一般的问题,朱棣不由地心头一震。

    “可是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啊。”朱棣还是心服口不服辩解道。

    “义务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是有平衡点的。为什么会有农民起义,其实大多都是因为平衡点被打破了,这个我以后再给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