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三十八章 私盐贩子(求推荐票)

第三十八章 私盐贩子(求推荐票)

    “那我们现在干什么?”

    “干什么?干正事啊。我等下午还要赶往直沽,早点忙完我还要继续训练延庆卫呢。”

    高霖摆了胡思乱想的朱棣,准备招呼军匠们休息结束了。

    直沽,分大小之别。古语有“先有大直沽盐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之说,这里说的天津卫就是小直沽。

    抵达了直沽,高霖的此行的任务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因为直沽是蒙元海漕终点,这里曾设有“接运厅”和“运粮万护府”。

    不过现在因为朱元璋海禁的政策再加上北方连年的战乱,直沽已经没有了往常的繁荣。幸好这里还是漕运的中转站,需要在三岔口处卸船,然后改为平底驳船才能接着走北运河才能抵达北平。

    高霖不由地感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朱棣就在高霖身旁,听闻词句便问道:“高兄为何如此悲鸣?”

    高霖指着前方道:“这直沽曾是北方重镇,河、海两漕皆在此地。而且直沽还盛产上等盐,产量可供给北方各省。但你现在看看都凋零成什么样子了?”

    说着说着,高霖唉声叹气起来。

    朱棣没想到眼前这个笸箩的城镇竟然这么重要,也唏嘘道:“连年战乱,北方百姓不是被杀死就是逃荒了。不过高兄切勿感伤,待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北方各省的情况就好了。”

    高霖也明白朱棣的意思,这是历史的趋势。对于刚刚经过战乱没有几面的直沽,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就不错了,也幸亏这里不是明朝与蒙元的主战场,要不然这里早就打成一片废墟了。

    “走,我们去盐场看看。”突然想到日后大名鼎鼎的长芦盐,高霖提议道。

    他这回想带点回去,军队的供盐本身就少,延庆卫又天天加练,少吃了盐可不行。而且这东西还能拿出来一些奖励军匠,硬通货走到哪里都好使。

    “去盐场?”

    朱棣怀疑自己听错了。

    高霖将自己的想法跟朱棣解释了一遍,朱棣点了点头恭维道:“还是高兄思量的周全,不像我什么都不懂。”

    高霖则是安慰他道:“很正常,你原来生活在皇宫之内,什么事情都有别人替你思量周全,这种小事你当然不会放心上,再多锻炼锻炼就好了。”

    说完,高霖便一马当先的朝盐场而去。

    朱棣则是稍微有些愣神,反应过来之后才驾马追了上去。

    天津产盐的历史要追溯到金代,而且发展的十分迅速,没用多久天津当地的盐税就成为了朝廷的经济命脉。

    到了蒙元,官府增拨灶户2376户,盐场已有22处,开始了大规模的盐业生产。

    其实高霖这么去买盐是不合法的,因为按照朝廷的规定商人需要运送粮草到边区或者其他指定的地方换取盐引。然后再拿着盐引去指定盐场换盐,然后再去指定的地方售卖,这就是大明的盐引制度。

    而像高霖这样直接大大咧咧的去盐场去购买那只有一个下场,他什么也买不到。

    可是真的如此么?当高霖带着朱棣前脚离开盐场的时候,他俩人的行踪就已经被人盯上了。

    这些人就是私盐贩子,盐的利益太大了,所以不管每朝每代如何的打击私盐,它们还是无孔不入出现在市场上。

    这种私盐的出现其实就是官商勾结,私盐的量越大代表着官员腐败的程度越高。

    “两位爷,您们是打哪里来的?”

    刚离开盐场,几个泼皮打扮的人就将高霖二人拦住了。

    高霖看了看来人,不屑道:“你们就是这么做生意的?劫匪啊?”

    “呦,没想到还是个懂行的人。小子你知不知道这里是董爷的地界,你这么闯进来打招呼了吗?”

    泼皮中一个脸上有道刀疤的混混走了出来,表情颇为凶煞。

    “董爷?我没听过,你听说过么?”高霖转头问向朱棣。

    朱棣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是这董爷是个什么阿猫阿狗的玩意。”

    泼皮们一听这话,愤然围住了两人:“好啊,尽然看不起我们董爷,那今天就让你们认识认识。”

    高霖一看这是要打架的架势,有些后悔没带舒日台来。

    一旁的朱棣也是开始寻找趁手的家伙,他拳脚功夫是有一些的,但是还要护着高霖,多少有些吃力。

    可这个时候,一个员外打扮的人中年人走了出来道:“放肆,你们连高家的小公子都敢打?是想让我死么?”

    “董爷,这小子对您不敬。”

    “就是董爷,让我们弄死他。”

    几个泼皮一见来人,赶紧上前解释道。

    “闭嘴,你们这几个蠢货。”

    被称作董爷的员外赶紧呵斥几人闭嘴,然后走到高霖面前施礼道:

    “董牛这里见过高少爷,几个兄弟没见过少爷所以冲撞了您,还请您大人大量。”

    “你认识我?”高霖见被人认了出来,有些惊讶。

    董牛则是解释道:“去年有幸去府上跟高老爷做了一笔生意,那时候见过您一面。”

    “跟我父亲做过生意?什么样的生意?”高霖打听起来。他没料到自己父亲竟然跟私盐贩子还打过交道,所以很是感兴趣。

    董牛看了看周围,示意这里不是说这种话的地方道:“高少爷,这里有家茶店颇为雅致,不如我这便请您过去,就当是为我帮兄弟赔礼。”

    高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

    刚走了没几步。

    “这位是?”

    董牛看着同样跟上来的朱棣大为不解,朝高霖问道。

    高霖这才反应过来:“哦,这位是朱四爷。你别看他这身打扮,他家在南京那可是名门望族。”

    “那有请了。”

    董牛也赶紧对朱棣客客气气施了一礼。

    几人来到茶房,找了个雅间。

    “高公子有所不知,去年山东大旱,粮食欠收。高老爷就托人找到我,买了一批私盐送到了山东之地,说是赈济百姓。”

    坐下后,董牛接着刚才的话题解释了起来。

    高霖颇为意外,自己那个便宜老子还有这好心?

    “哦,我父亲买了多少?”

    “整整一千引(小引二百斤,大引四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