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四十章 有个不坑白不坑的父亲(求推荐票)

第四十章 有个不坑白不坑的父亲(求推荐票)

    回到北平府,高霖和朱棣二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北郊大营,反而是去了西山,参观起了高家所办的社学。

    “高兄,此处为何地?”

    朱棣看着山脚下还在修建的房屋,以及草棚,开始好奇起来。

    高霖道:“不是说要一起办企业么,我这回来拿点钱。”

    “哦,原来这里是高兄的家宅啊。”

    朱棣开始细心的打量起来,他可知道高霖家是富户,可是这里又好像是新修的宅邸,这近百亩的园子高兄家里就怕忌讳么?

    高霖笑着解释道:“燕王殿下说笑了,我家哪里敢修这么大的院子。这里是家父和舒日台父亲所办的社学之地,你看那边的草棚里已经有了进学的学童。”

    说完,高霖还不忘了驻足给朱棣指了指。

    “没想到高兄家里倒是贤良方正的人家,对朝廷的旨意这么放在心上。”

    朱棣看了看入学的子弟,夸奖道。

    高霖却说:“其实这还是陛下想要选用贤能,所以也就对进学之事多加看重了。”

    朱棣从高霖的话中听着一丝不对味来,于是他驻足问道:“高兄可对当今朝廷选用人才的政策不满?”

    “不满也说不上,就是觉得这么走,我大明也就如前朝一样寿命。”

    说完,高霖叹气一声看起了燕山山脉,心中一时惆怅不知如何抒发。

    朱棣觉得高霖对事物的看法和一般人的不同,会让他大开眼见,于是道:

    “高兄不妨与我说说你的见解,或者我俩在治国之道探讨一番。”

    听闻这话,高霖放开了一些,便道:“你可知为何东周之前皆是数百年的王朝,到了秦以后,除了两汉四百年而亡外,剩下的王朝都是二三百年的寿命?”

    “王朝历经百年后,朝廷腐败,军队久疏战阵。再加上你之前讲的宦官、外戚、朝官把持了朝政的话语权。”朱棣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高霖摇了摇头:“你说的这些都是表象,其内因不在于此。”

    “那何谓内因呢?”朱棣追问道。

    “在秦汉之前,西周采取的是分封制。这种制度下周天子并不直接管理全国家的百姓,只是管理都城周边的地方,剩下的都是通过诸侯来管理。经过这样的分封后,周天子与大多数的臣民就有了一个政治缓冲带,诸侯国发生民变的时候,民变也不会威胁其他诸侯国、或者周天子的统治。反而周天子或者其他诸侯出面调停,能够有效缓解民变之地的矛盾。”

    “而秦国一同天下实行郡县制之后,这种局面就发生了改变。皇帝和百姓之间没有了缓冲带,朝廷的官员只是帮助皇帝治理天下,所以一旦发生了民变,矛头就会直指皇帝。一旦这个时候再有人推波助澜或者外敌入侵,攘外又要安内就成了朝廷的选择题,在这种两头难的情况下,国家必然走向灭亡。”

    朱棣细细的品味了高霖的话后,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那如何避免百姓将不满直接对准皇帝呢?”

    高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如果按照现在这么走下去避免不了。”

    “难道高兄就这么不看好我的父皇么?”朱棣不满了起来。

    高霖否认道:“我不是不看好当今陛下,而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无法逃脱这个宿命罢了。”

    想到之前高霖所讲的内容,朱棣道:“难道还是生产力?”

    高霖点点头道:“我们现在的百姓八九成都被困在土地之上,开国之初还无所谓,一旦到了人口爆发期再加上豪门大族的土地兼并,那么我们就会像之前的王朝一样。”

    “那我们生产力要是提高了会怎样?”

    “那就很简单了,我们的百姓会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率先发生改变的经济总量的提高,当这种经济现象的局部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引起质变。到时候百姓会有更多的分工,这种分工还会更加的细分化。”

    此时,高经述和舒尔布已经得知了俩人到来的消息。

    在他们听说另外一人是当今还没就藩燕王殿下时,俩人匆忙的放下手中的事物,飞奔似的赶到了俩人面前。

    “草民拜见燕王殿下。”

    俩人一来到朱棣面前,就赶紧施礼。

    “两位员外赶紧起来,我与高兄、舒兄乃是挚友。”

    朱棣客客气气的一边扶起一边客套起来。

    两人道:“燕王客气了。”

    高霖此时也走来:“拜见父亲大人,拜见叔父。”

    高经述看着一月左右未见的高霖,心疼起来:“霖儿你晒黑了。”

    “孩儿兴得陛下看中位以官职,所以自当尽心。”

    和自己的父亲说完,高霖又朝舒尔布解释道:“今日我和燕王殿下来此是临时起意,所以舒日台兄弟未曾跟来。”

    舒尔布笑道:“早前他已传过话来当了军中试百户,即以是军中之人肯定要先忙朝廷的事。”

    几人见面闲聊了一番,高经述就邀请燕王朱棣上山去品茶。

    之前家中被抄没了两万亩良田,可把他心疼坏了。要不是高霖派人来传话,他是说什么也不会答应的。毕竟这些都是祖上传到他手中的,一下子没了两万亩,如此败家之事他怎能接受。

    不过现在好了,两万亩良田一交。朝廷已经不在追究他从蒙元手中买官之事了,而且就连燕王殿下都上门来了,这给他美的,就差唱起好日子了。

    几人来到了社学中的一个小凉亭坐下,仆人也赶紧将茶点端上来后。

    高经述率先开口问道:“不知燕王殿下今日大驾光临,这里简陋,只能招待不周了。还望见谅。”

    朱棣一脸笑意回道:“高员外客气了,我不请自来多有叨扰。”

    高霖见俩人在这里你来我往的互相寒暄,实在看不过了。

    于是他便打断了俩人道:“父亲大人,今日我与燕王殿下来此,是有一件要事需要与您和叔父商议。”

    高经述埋怨的看了一眼自己儿子后问道:“哦,不知何事需要我和舒兄出面?”

    “一起办个商行。”高霖直截了当的回答道。

    “商行?”

    高经述与舒尔布同时不解的张口。

    朱棣开口解释道:“这商行就如现在的行会,或者公司。子曰: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高经述本就是经商之人,马上明白了。

    “那不知燕王殿下想插手什么行业呢?”舒尔布同样好奇起来,能跟一位藩王合伙做生意,那是他梦寐以求的。

    朱棣开口吐出俩字:“粮食。”

    “嘶~~”

    高经述倒吸一口冷气,难道又是来坑他的?

    高霖一看自己的父亲表情不对,赶紧补充道:“先做粮食,未来要包括茶铁盐等贸易。”

    骗人下注要会忽悠,何况是骗自己的老子。

    果然,高经述一听未来会包括茶铁盐立马就两眼放光起来,就连舒尔布也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要知道其中任何一项拿出来,那可都不是小生意。尤其是此二人曾经都蒙元的官员,他们可太清楚这三样卖到草原上那是几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