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七十七章 辽东都司副佥事(求推荐票)

第七十七章 辽东都司副佥事(求推荐票)

    几天后,大量弹劾高霖的奏折经过有心人的安排出现在了朱元璋的的桌上。

    这里面有弹劾高霖生性暴虐,想通过秦法的实施来毁掉大明的基业的。也有弹劾高霖本属蒙元遗民,有可能是北元的间人。更有造谣高霖在北平府是个纨绔浪荡子,霸占人家良田,抢夺人家女儿为妾的。

    一时间五花八门,毕竟这是弹劾么,连高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犯过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的出现了。就差给高霖也整出个明朝版的九十二项罪名,将他凌迟处死。

    起先看到这些弹劾的奏折,朱元璋还是觉得不用太在意。但当弹劾的奏章越来越多后,他开始愤怒了。

    朱元璋是一个对臣下很有控制欲的皇帝,当这么多奏章同时出现的时候,他马上就意识到了这是有人在借题发挥,而这个人正是自己十分宠信的丞相胡惟庸。

    皇权与相权再一次发生了碰撞,这是华夏古代政治史的致命缺陷。从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开始,就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逃脱这样的历史宿命。

    “那个高霖在最近在干什么?”

    太监闻言走了出来回道:“启禀皇上,燕王殿下给高副佥事找了个先生,回到苦寒楼后就没有再出来,奴才想应该是在读书。”、

    朱元璋颔首,很是满意高霖的听话,道:“老四有心了。”

    随即朱元璋起身大袖一摆:“命人传旨,北平府高霖虽为蒙元遗民,然知汉人忠义。建延庆卫有功于国,又亲率此卫在辽地斩杀斡朵怜部万户长猛哥帖木儿,现又谏言治理辽地之策,其功不可不赏,升为辽东都司副佥事配合燕王治理辽东都司。”

    此时朱元璋还没有设置司礼监,这事要等到洪武十七年。于是旁边随侍的太监将圣旨写好后,就直接交给了朱元璋过目。

    很快经过朱元璋亲手盖印的圣旨就出了宫,而消息也传到了胡惟庸那里。

    你不是想拦吗?俺老朱直接给高霖升官加印,我看你怎么办。你要是再接着闹,那下次领圣旨的就是你。朱元璋这种直球对决的态势搞得胡惟庸是措手不及,以势压人那真是用的炉火纯青。

    此时的高霖还在拿着论语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他不是文盲,只是对有些繁体字不太熟悉,所以只能靠猜。这现在有了个识字的先生,所以学起来特别快。这其实就是个熟练度的问题,比上大学考英语四级要简单多了。

    此时,初九大呼:“少爷,不好了。有宫内的公公找您,说是让您接旨。”

    高霖当场愣住了,接旨?这就见了一面就给自己升官了?难不成是又罚自家俩万亩地来的,这这老朱也太黑心了吧。

    唤儿见“少爷?”

    高霖这才回过神来:“去找客栈掌柜借下香案。”

    传旨的太监就在小院外等着,高霖没敢耽搁时间就出来了。

    “公公稍待片刻,我已叫人去准备香案。”

    太监淡淡道:“不必了,皇帝特意交代了不用多礼,接旨吧。”

    见对方这么说,高霖只好跪下准备接旨,而一旁的初九、唤儿及骆庆科也是连忙跪地。

    太监打开黄绸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延庆卫兵马副佥事高霖,出淤泥而知忠义,求治在外族于辽地。教忠励资,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兹以覃恩封尔为“辽东都司副佥事”钦此!”

    念完圣旨,太监朝高霖笑道:“高副佥事,接旨吧。”

    被提醒了高霖赶紧叩谢:“臣高霖,叩谢皇上圣恩。”

    太监仔细端详了下面前这个还不满十三岁就已为副五品官员少年后道:“嗯,皇帝还叫杂家给高副佥事带句话,皇帝说了等到了辽地让你好好辅政燕王。”

    高霖嘴角笑着答应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做好分内之事。”

    当太监带人走后,唤儿第一个上前,脸色潮红的盯着高霖道:“少爷,皇帝是给你升官了么?”

    高霖此时虽然觉得突然,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还是唤儿嘿嘿一笑:“是啊,这次少爷可是当大官了呢。”

    “是么?能有多大?”唤儿歪着脑袋问道,她是打心底为少爷高兴。

    高霖故作谦虚之态:“没有多大啦,就是比之前的管大了一两级而已。”

    初九这时在一旁心思活络起来,赶紧上前提醒道:“少爷,是不是给老爷去封信,将您升官的好事通知一下老爷。”

    高霖背着手往小院里走去,同时并说道:“不用了,估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候寄信也提前不了几天。”、

    中书省内,下官见丞相的值房里面没有外人。便观察了下四周后,走了进去。

    他是胡惟庸的心腹,一直都帮其留意朝内的大小事情,有紧急情况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面前禀报。

    来到书案前,下官并没有耽搁,压低声音后道:“丞相大人,刚刚陛下封了那个小子辽东都司副佥事的官职,您看咱们是不是要收手?”

    说完他就站在一旁等着胡惟庸的示下。

    胡惟庸心里咯噔了一下,没想到皇帝陛下这次是铁了心了。要不然也不会以提前封官的手段来彰显自己的权威,想到这里虽说有些不情愿。但是胡惟庸还是勉强的抬起头,皱着眉头道:“警告一下下面的官员,不要过加苛责北方的将领,尤其是那些有功勋的。朝廷毕竟还在和北元打仗,要是这个时候耽搁了朝廷的大事,那就送他们去北方。”

    下官听了浑身打了个哆嗦,去北方和蒙古鞑子打仗,那还不如发配岭南呢。

    虽然看出了丞相大人的失望,下官还是笑吟吟地点头道:“明白了,那我这就去斥责他们。”

    待下官出了值房,胡惟庸抬起了头,只见一道冷意从他的目光袭出。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没想到到了自己这里,沦落为一个被皇帝拿来用的挡箭牌而已,这让心高气傲的胡惟庸岂能受的了。

    当然,胡惟庸生气归生气,却也未必会因此事直接跟朱元璋翻脸。

    起身在房内转了两圈,胡惟庸目光一闪,这下他倒要看看皇帝怎么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