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云别他乡 » 第十章 煤油灯下的千层底儿

第十章 煤油灯下的千层底儿

    浩浩荡荡的时代洪流奔腾而过,夹杂着的是我们儿时的记忆...

    那些曾伴随着我们长大的老物件,虽然有的已经销声匿迹,有的被尘封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但每每想起,总是能勾起我们那段记忆深处难忘的回忆。

    小时候家里主要的照明工具,得数家里的煤油灯了。

    从我记事起就已经有了,白铁皮做的灯架,阶梯式的设计,一共三层,灯架盘一圈比一圈小,到最上面一层就只能放的下一个墨水瓶大的油瓶了。

    油瓶是玻璃材质的。里面装的煤油,中间是一根棉线做的灯芯儿。

    小时候那可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记得每次刚点着的时候油灯还是很亮的,对了(那会没有打火机,都是火柴),燃一会油灯就开始冒黑烟了,光线就有些暗了,这时妈妈就会拿剪刀把灯芯最上面一小节烧红的线头剪掉,屋里顿时亮堂了许多。

    煤油烧完了,就去小卖部打煤油去。那会每个小卖部都有卖的煤油。一打就是一大瓶。

    再后来有了蜡烛,一开始是白色的,再后来有了粉色蜡烛,好看的很。三毛钱一根,小时候觉得那蜡烛燃烧的非常快,每天都是只能点一会就的抓紧时间睡觉,要不太浪费……

    我小学的作业就是在这种昏暗的煤油灯下完成的。同样灯光下的还有我的妈妈,每天晚上妈妈都在灯下纳着千层底儿,一针一线,白天黑夜,天天如此……

    记忆中,妈妈一直纳鞋底做鞋,给姥爷做,给爸爸做,给哥哥做,给我也做,她有着纳不完的鞋底,干不完的活儿...

    家里不穿的旧衣服,挑整片的剪下来,挑个平整的地方用手铺平,上面糊上一层浆糊,再铺一层布,再糊一层浆糊...

    当然这个度得自己把握,层数不够,鞋底没穿几天就磨破了;层数太多,针又穿不过去,所以这纳鞋底也是个技术活。

    等完全糊好了,拿出去晾干。再根据鞋的大小,裁剪下来,然后用麻绳纳,一针一针...

    这就是人们口中的千层底儿。小时候经常穿这样的鞋。

    除了煤油灯另外一件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了,我记得那会手电要十几块钱一个呢。

    手电筒的灯泡很小,有时候突然就不亮了,爸爸就把前面的灯罩拧下来,拿手使劲敲,有时候敲敲就又亮了,那就说明是接触不良了。

    有的敲了半天还是不亮,大概率就是灯泡“催了”。就得重新换灯泡了。

    再后来,煤油灯家家户户没人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电灯,灯泡的灯芯是钨丝做的。

    村里基本晚上才给送电,说是限电。

    有时候运气不好,电刚来灯泡就“催”了。

    这买灯泡的事我小时候也没少干,一个灯炮五毛钱。还不能买瓦数高的,怕费电,要不还得交电费。每次只能买个十五瓦或者二十瓦的回去,后来条件好点了换成四十瓦的了。

    那会只有过年的时候,爸爸才打发我去买个一百瓦的回来,不过也就除夕当天晚上能亮一会,平时基本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