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云别他乡 » 第六章 童年的那根冰棍以及煤油灯下的千层底儿

第六章 童年的那根冰棍以及煤油灯下的千层底儿

    每天放学后学校门口永远有个叫二娃的小哥哥在卖冰棍。

    一辆二八单杠自行车的后座上,用绳子绑着一个白色的泡沫箱,里面装着各种颜色的冰棍,为了不让冰棍融化,上面还盖着一层厚厚的方块棉被。

    刚放学那会,学生比较多,生意那是相当红火,自行车一圈都挤满了学生,抢着买,挤都挤不前去。

    都没有自行车高的小孩们挤起人来丝毫不逊色于菜市场买菜的大爷大妈们。你推着我,我挤着他,场面壮观极了。

    刚开始冰棍卖一毛钱一个,等学生走的差不多了,没啥人了,冰棍也就剩的不多了。

    加上夏天温度也高,小哥哥怕冰棍都化完了,干脆五分钱一个,贱卖了。

    那时的冰棍可是稀罕东西,一般人家可吃不起。

    有的冰棍吃完了,木棍都要舔上好久,甜甜的,舍不得扔。

    然而对于我来说,这条放学路上的必经之路,每次路过学校门口只能站在一旁远远的看看,然后自己默默地背着书包跑回家了。

    这根想吃又吃不到的冰棍,充斥着整个儿时的梦。

    说来也奇怪,学校离家里也就三五分钟的路,可那会觉得好远,放学后一分钟都不愿意耽误,恨不得能飞回去。

    那会的我已经可以帮家里人干点活了。偶尔家里的酱油醋没了,妈妈就会把空瓶给我,打发我去小卖部打酱油。

    当时的人们都是用那种输液后的葡萄糖瓶子,输液后舍不得扔,拿水冲冲,用来装醋和酱油。

    那会的醋和酱油还都是散装的。每家的小卖部都用一个大大的圆形塑料桶,装一大桶。桶口旁边挂着一个自制的圆柱型的勺子,长长的勺把。

    如果有人来买了,就一勺一勺的舀,一勺两毛,大概两勺就可以灌满一整瓶。再用橡胶盖扣住。再找我一毛钱。我就小心翼翼的拿着瓶子,蹦蹦跳跳的回家了。

    朴素平凡的生活填满了我的整个儿时记忆。

    当时的农村普遍贫困,家家户户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家里来了亲戚都会打发小孩子去小卖部买方便面招呼“贵客”。当时的方便面可算的上是“豪华大餐”了,算得上当时的“奢侈品”。

    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华龙面,白象方便面,小康家庭,福满多等各种牌子。七毛钱一包,两块钱便宜一毛,可以买三包。

    来我们家的亲戚一般都是“有钱人”,到了饭点他们都会掏出五块钱打发我去买方便面,回来煮着吃,省事还省时间。

    两块三包,剩下的三块,有时候需要上交,有时候可以自由支配了。在当时可以称得上“巨款”了。

    爸爸爱抽烟,有时候他懒得动,就会打发我去给他买烟。当时最流行的就是黄公主,七毛一包,我经常买。后来涨到了1块,然后到一块五,再到两块,最后买不到了。

    再后来有了蝴蝶泉,红塔山,红茶花,刘三姐等等。

    去小卖部跑腿是我小时候经常干的事。

    记得小时候,邻居来串门,村里招呼客人唯一方式就是,抽烟喝茶。沏上一杯浓浓的茶,茶叶无非就两种,一种大叶,一种小叶,就开始抽起了烟。

    一会功夫,屋子里就烟味弥漫了,我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慢慢也就习惯了这种味道。直到现在,很多年过去了,那个年代那个牌子的烟的味道,再也没闻到过了...

    很特别,又很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