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云别他乡 » 第十四章 20块钱的心酸

第十四章 20块钱的心酸

    2001年暑假,我上八年级

    爸爸一个人常年在外地包工地,那个时候经常有人拖欠工资,大部分时候都是赔钱的,经常积蓄不够家里开销。

    这不开学又要交学费,妈妈只能自己想办法挣点钱,补贴家用。

    于是做起了小买卖,卖起了菜籽儿。

    三伏天,正是种菜的时节。

    每天天刚亮,来不及吃饭,妈妈就一个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出发。先是走二十里的路去城里的商铺进货,然后再沿着回家的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叫卖,最后绕一大圈回家,等回到家基本上就卖的差不多了。

    有时候中午没有地方吃饭,路上就捎带买几根麻花啃,渴了在别人家找点水喝,还不能耽误太长时间,又得继续上路了,要不然路程比较远,天黑赶不回家。

    一般白天就我和哥哥两个人在家,晚上眼看着天就要黑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等不及就去村口接妈妈去,有时候运气好就碰上了。俩人就相跟上一起回家,一路上妈妈询问今天和哥哥俩人吃的什么啊,在家都干什么了啊...

    每次见到妈妈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抢妈妈挂在车把上的篮子,翻翻里面有什么好吃的。

    有时候是妈妈没吃完的几根麻花,有时候是特意给我带的凉皮,有时候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的时候终归是有点失落的),但总之,是惊喜比较多一点……

    然后就是问妈妈这一天卖了多少钱,去掏掏她的裤兜,一堆零钱掏出来赶紧数数,五毛的,一块的,五块的……

    对于一个小孩来讲,这是一件无比新鲜和刺激的事。

    记得最多的一天可以卖四十块钱,在当时可不算少。有时候卖十几块,有时候几块……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学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攒了起来。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周末,学校通知每个同学开学交二十元的补课费。

    这一年家里很困难,爸爸包工程赔了钱,好多催债的几乎天天上门讨债。

    当时家里真的是一分钱都拿不出来,怎么办?学校的钱又不能不交,妈妈只能自己去想办法。

    正好当时听见村里头有个小商贩喊着:“收头发喽,收头发...”,妈妈赶紧追出去,追了很长的路,才把那个人喊了回来。

    “你看看我这头发能卖多少钱?”妈妈问小贩,说着把扎头发的皮筋摘了,把头发散了下来,当时妈妈的头发都到半腰那么长了。

    “十五元最多了”商贩看了看,回答道。

    “再加点吧,这么长的头发”,你看我还追你追了这么久,都不容易,再加点吧!妈妈,一双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思考片刻后,商贩说着:“最多20块,不能再多了,多了我可就挣不了钱了”要卖就卖,不卖我也没办法了。

    考虑了几秒钟后,“卖”,妈妈斩钉截铁的决定了。

    说着商贩就拿起了手中的剪刀,从头顶紧挨着头皮一下一下的剪,不到5分钟就剪完了,我拿来镜子给妈妈看。活脱脱一个假小子,还真有点不习惯,妈妈也是哭笑不得,不自觉的用手捋着没剩多少的头发。顺手接过了商贩递过来的20元钱。

    就这样,伴随了妈妈40几年的长发就在那一刹那,不见了。

    第二天我拿着这20元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当时的我还不懂,这20元的分量有多重,对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自己一心只想着开学有钱交了,老师不会盘问自己为什么没钱,同学也不会笑话自己家里穷了。

    直到多年以后,回忆起来这件事,仿佛这一切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妈妈还在自己的身边,而我却怎么都记不起自己当时的模样了...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当时的情形却历历在目,这一刻的我也完全能体会妈妈当时的无奈以及生活的艰辛。

    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我们总是懂事的太晚,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帮家里减轻负担,如果当时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的话,面对这样的情况,肯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生活,哪有那么多如果...每每想到这里,我心情就异常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