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云别他乡 » 第十六章 你的父母过年有新衣服穿吗?

第十六章 你的父母过年有新衣服穿吗?

    每年寒假,腊月里快过年的前几天,妈妈都会到城里做点小买卖,卖春联,由于家里没有商铺门面。所以只能在城里的大街正中间摆摊。

    爸爸先是去附近的村子里进货,那里有批发对联,福字,财神,门神等各种品类的年货,进货回来后,妈妈负责到集市上卖,我们从中间挣点差价。

    一副对联进货价5毛,可以卖到一块。一张福字2毛钱,可以卖到五毛。就这样积少成多一个腊月下来,差不多可以挣三四百块,勉强够我和哥哥俩人来年的学费。

    我们当时是暂住在城里二姨家。寒冬腊月,早上五六点钟就得起床,天都还黑着呢,我和妈妈就穿上厚厚的棉袄,带上毛手套和帽子,一手拿着手电筒照路,一手拿着个木头板板去街道上占地方。由于是街道中间路段,没有固定摊位,所以谁去的早,占到了就是谁的。去的晚了,就没位置了。

    冬天的天很冷,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天天如此,早出晚归。

    忙活到除夕当天的中午,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包饺子,准备过新年,街上也就没啥人了。

    我,哥哥,还有妈妈三个人开始收摊准备回家了。下午已经没有回村里的车了,只能步行走回去,中午出发,到家的话就已经是下午了。回到家洗洗涮涮,再收拾收拾,又得忙活着包饺子,蒸馒头啥的,准备第二天过新年的东西,忙的不可开交。

    记得小时侯的那几年年年如此。

    记忆中爸爸妈妈过年从来没买过新衣服。有一年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妈妈过年给自己买了一条裤子,花了20元。嘴里还念叨着“大人穿不穿新衣服都无所谓,孩子们穿上就行。

    “旧衣服也能穿,只要不破不烂的,干干净净的就行”爸爸应和着。

    我和哥哥倒是每年都有新衣服穿,爸爸妈妈就是一年到头生活再难,都会想办法给我和哥哥准备新衣服,说苦啥不能苦了孩子。

    每年除夕,我都会把新衣服叠的整整齐齐摆在枕头旁,然后美美的睡上一觉,期盼着第二天赶紧到来,那样就有新衣服穿了!

    新年一大清早,妈妈永远都是起的最早的。

    我,哥哥还有爸爸都还在被窝里,妈妈就已经把前一天晚上提前包好的饺子煮好了,喊着今天过年,赶紧起来早吃饭。

    无论平时多么赖床,在这一天我们是相当配合,因为起来就有新衣服穿。

    记忆中妈妈包的饺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胡萝卜猪肉馅儿,我一顿能吃二三十个。

    我们一家四口难得的团聚时刻也只能是过年的时候,平时都是忙碌的各奔东西。

    爸爸是一家之主,常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奔波在外。妈妈一个人在家种地,我和哥哥则在外地上学,难得团聚。

    我和哥哥以前是读书在外,后来是上班在外。只有这过年的短短几天,是一家人为数不多的团圆时刻,幸福显得格外短暂又珍贵。

    过年的习俗,每年包饺子的时候都会包一枚硬币,谁能吃到,寓意着来年可以挣大钱。说巧不巧,基本上每年都是爸爸吃到。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一家人坐一起吃饭,饺子还没吃完,爸爸吃到了包钢镚的饺子,连忙说“看了今年挣钱的又是我了”。话音刚落,我就哇哇的就哭了,责怪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吃到包钢镚的饺子。

    爸爸没办法,趁我不注意,偷偷把钢镚儿塞进我的碗里。嘿,这下好了,吃到钢镚儿的我咧开嘴咯咯咯的笑个不停。还炫耀着:“看,我也吃到了”。

    幼稚天真是那个年龄的代名词。天真单纯,快乐成长。那时的苦,在当时根本不觉得,算不了什么,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就幸福无比。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仍旧是满满幸福的味道。

    每年吃完饺子,大人们就去邻居或者亲戚家串门。年轻人则是成群结伴的在大马路边放鞭炮,左手拿鞭炮,右手拿着打火机,点着赶紧扔。

    马路两边永远都站着一堆男孩,一堆女孩。看见女孩从旁边走过,男孩们就放炮吓唬人家,哈哈。吓得女孩们赶紧跑掉了,然后他们倒是乐的哈哈大笑。

    我也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远远的看见有人放炮,就直接吓跑了,经常是绕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