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庸常岁月 » 庸常岁月(2)

庸常岁月(2)

    时荟芸准备送孩子上学,刚要出门,串串说要吃香蕉,她不耐烦地说:“刚才怎么不吃,一出门就事多。”说话间揪根香蕉塞在儿子手里,串串不敢说话,望望大姨,时荟琪向外甥笑笑,转向父亲说:“孩子想吃就让他吃呗。”时华强连连点头称是,荟芸不再出声,换好鞋,拉着儿子出门。

    到了幼儿园门口,串串指了指前面两个小姑娘说是一个班的,两个小女孩拉着手,看得出挺开心的,一个是小嘴不停说着,另一个微笑倾听。即便是这样的年龄,她们也是不同的女人,善于交际,或者优柔寡断,抑或自尊自立。荟芸想。

    荟芸看到那个年纪大的女人,应该还不算老吧,五十多岁的样子,她认识她,上次学校开放日,让大家分享育儿心得,她分享了李玫瑾教授的书,书名已存备忘录,只是没顾上买。最近忘性大,不知怎么回事,先不回家,就在外面转转,回家就是面对病人和爸,那干不完的活以及没有希望的未来。

    荟芸39岁,离婚带着儿子住姐姐家。要说还得感谢妈的病,虽然这样想不应该,但事实总得认。妈和爸从姐姐结婚就跟着住,历经姐姐生孩子离婚,算起来外甥女今年17岁。

    当时姐姐和前姐夫是研究生同学,毕业一起来了深圳,姐姐进入大银行,姐夫是银行、证券、杂志社一路换地方,最后考上公务员才算安定下来。姐夫笔杆子厉害,口才不错,没几年升了科长,那几年特区发展快,极缺人才,姐夫作为储备人才又升了处长,不久就和新来的女大学生粘在一起。之前妈还嫌姐夫收入不如姐姐,卫生习惯差,回家衣服袜子乱扔不干家务。可你们老两口都把家务包了让他干什么。人家都是劝和,妈倒好说离了算,省心,其实是离了事更多,光说每年父亲节出场就是个事,还有外甥女经常问爸到底哪里不好。姐姐离婚拿了房子,为孩子着想也没去他单位闹,算是一别两宽吧。

    养个孩子不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分开时孩子5岁多,已是自有主张,一到周末就要找爸爸,可能姐姐的同事也劝她,她不再坚决反对孩子找爸爸,能配合就配合,估计是不想让孩子失去父爱,并且不再在孩子面前骂前夫。荟芸觉得在离婚这件事上,研究生没有比小学生智慧高涵养好。

    三年前,妈在自己房间收拾衣柜时突然倒下。

    这几年生活稳定,姐姐的职级提升,发的购物卡都交给妈。妈跟着女儿,过得顺心,病前的那年春节还对荟芸说:现在这才叫过日子,想买啥买啥。

    妈买的衣服一开衣柜就喷涌而出,时间长了爸都不敢开衣柜,说衣服像瀑布,荟芸笑爸没过过好日子。爸说好日子别得瑟,所以就只穿那几件常换洗的,不放衣柜放床头,好取。碍于爸的念叨,妈想着收拾下,买的太多,那些没穿过的回老家送亲戚。其实也不是什么好衣服,只是打折时不买觉得亏了,于是越买越多,有点刹不住。

    妈在卧室里不声不响收拾着,爸在厨房炖他的萝卜丝鲫鱼汤和排骨,抽空看看手机,自从出了微信就越来越放不下手机。他以为老伴出去散步了。

    现在外孙女大了,他们总算过上舒心日子,只是女儿单着不是个事,但他们不敢说,怕说多了女儿不高兴,毕竟住在她家。

    老伴今天出去的时间有点长……

    据荟芸和姐姐后来推算,妈在卧室倒下近50分钟爸才发现。姐姐有点怪爸,爸知道。但大家都没说透,有时亲人之间才说不出口,反倒在火车上会和陌生人说心里话,不得不说人是奇怪的动物。

    以后爸见人就讲那天经过,像早年放录音机,荟芸和串串听得都可以背出来。

    妈被送去医院后人事不省,医生说俗称脑死亡,在国际医学界通行的定义是“持续性植物状态”,也称作PVS,意思就是植物人。问家人救还是不救,他们家拿主意的是姐姐,姐姐想着妈是那样生龙活虎,有那么旺盛生命力,热爱生活,怎么能不让她活着,当然要救。旁边有人提醒救了之后生活不能自理,是植物人,能恢复好的概率非常之低。医生说得隐晦,这看个人理解。姐姐既然说非救不可,其他人自然不好说什么,就这样妈由ICU转入普通病房然后家庭护理。

    当时ICU一天几千块,爸和姐姐虽然不说,心里也是惴惴不安,妈没医保,这个费用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可恶的是隔壁有个公家人住着那个得意劲儿,因为是公费,花多少钱都不心疼,还什么都用最好的。那天这家女儿说:她爸为国家工作一辈子,就该有这些待遇。

    听着让人极不舒服,普通人难道不是为这个国家建设努力?果然这个世界不公平是绝对的,说什么人是平等的,那是骗骗小民的。

    还有医院责任书,上面一百多条,要不是姐姐签字,她和爸都看傻了。最后才知道,是以前发生过很多事,医院也是为了保护医生,才这么做。这样看看,真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回家后,妈的那个特殊病床,比正常床大很多,只能放在客厅,这样一进门就是病人,毫无缓冲,好在家人很快习惯。每天她和爸轮流伺候,姐姐下班也帮忙,外甥女上高中住校,就变成他们三个大人护理一个病人,每天喂饭擦身翻身是必备工作,稍不留意就是褥疮,这主要由荟芸负责,爸也会帮手。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三年。当然还有接送孩子,晚上还要管孩子洗漱,洗衣服刷碗打扫卫生就更不用说。要说不累是假的,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要说她们姐俩,姐姐从小就是学霸,她是学渣,她原先经常调侃妈怀姐姐时精心调养,怀她时随便应付,所以造成现在后果。别人也议论,学校老师开始都不相信她们是亲姐妹,最后爸来开家长会才信。

    当时爸对她们姐俩说:你们不好好学习,就永远在这小地方,考好了就出人头地。她当时问爸,什么叫出人头地,爸说就是有钱有地位别人看得起。可姐姐什么都不问,只埋头学习。

    她上了中专,毕业后找个小企业工作,倒闭了又换一家,碰到串串爸。他实在是个温和男人,只是太听母亲话。他俩单位老板跑路后,他不再出去找工作,他母亲也不催他,他们为这件事吵过无数次,最后还是离了,现在她觉得婚姻的事应该让当事人自己解决,外人最好不要掺和,包括父母,当然这是后话。

    在离婚手续办完不久就出了妈的事,她就带着儿子来了深圳,自己生孩子晚,孩子还小,妈这儿缺人照顾,光靠着爸忙不过来,陆续请的几个保姆,看一眼状况就走,要不就开出高价。姐姐单位总是开会,回来很晚,所以就形成姐出钱,她出力,爸做饭这样局面。

    串串来后插班这家公立幼儿园,多亏姐买了房子,又提前给她交了社保,孩子才能入园,现在是大班,明年9月上小学。要不是姐姐,她儿子来不了大城市进不了这么好的幼儿园,园里吃的好,学的东西也多,每天玩的开心,长得又高又壮,比同龄孩子大一圈。

    周末不是自己画画就是给爸爸做奖杯,惊喜连连。当然也不是没缺点,就是不让家长闲着,接龙几乎天天有,空白的时间极少,不是反诈骗就是活动通知,再不就是要求家长带孩子看安全视频。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才不是这个样子,家长管得很少,也许是自己不太记得,这个事现在和妈也说不了,以前也没想着问,爸则一问三不知。遗憾!

    当时妈在姐姐家时,有一次给她打电话,接通后,好长时间没说话,她正管着孩子,忙,只听妈期期艾艾地说:

    “荟芸,小时候家务都让你干,妈光骂你学习不好,给我丢人,对你关心太少……”后面是长时间的沉默,当时她正忙着锅上的汤,又怕婆婆抱怨煮汤不用心,所以串串长得矮。当时也觉得奇怪,妈从没有主动说过这些,妈要强老觉得她不争气,如果她和姐姐一样上个好大学妈的生活就圆满了。当时也没想妈为什么说这些,两周后就出了这件事。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是妈的临终遗言,可自己竟然粗心到没听出什么名堂,想起来眼圈就要红,感觉对不起妈,没有看懂妈的心思,这是终身遗憾。所以姐姐让她来的时候她毫不犹豫,感觉就像赎罪似的,一想起这些就感觉心揪成一团的难受。荟芸准备出去走走。

    说实话,有个孩子精力投入不是一般大,怪不得大家都不生了。可是自己已经39岁,妈当然这三年在他们精心护理下,没有向坏的方向发展,医生都说气色不错,但别人哪知道他们的辛苦,他们都快变成护理专家,姐姐说可以写本专著。

    大家都清楚,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不可能永远这样,就算妈命大再活十年,到时自己49岁,能干什么呢,儿子17岁倒是快考大学,也算熬出来,只能盼着妈命长些。这样想起昨天事:收拾房间,姐姐的电脑没关,准备帮她关上,退出时看到遗嘱字样,点进去,果然是姐姐写的,意思大致是所有财产留给女儿。虽然是应该,但看了还是极不舒服。她通过舅舅的事了解:像姐姐这样离婚的,如果遗产分配应该是两部分:父母和女儿。当然姐姐已经付出很多,但这份遗嘱让她感到是针对自己,不舒服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