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庸常岁月 » 庸常岁月(3)

庸常岁月(3)

    今天早上老潘送二宝,来得最早,先看到一辆警车,这才想起前段时间发生伤害儿童案,一有案件警车就出现好似联动,大家也颇为习惯。只是主要看情势是否紧急,运动式的让老潘不很满意,发生事件就紧张,抓紧一阵子,没什么事发生便松懈下来,不能常态化,这是大部分人感受。听说我国的人均警察比发达国家低不少,国家实力也不允许在这方面投入太多,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这样想想也就想通。到下午接孩子就不再想这些伤脑筋问题,看着宝宝稚嫩的脸蛋只有喜欢的份。

    赵韬看着带二宝回来的老潘,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有些心疼,毕竟是快60的人。原想送孩子加走路锻炼也不错,可每天带着孩子赶公交车来回两趟。天气越来越热,光是下车走到家单程接近20分钟,4点多钟顶着大太阳,谁都知道深圳太阳炙热无比。却没什么解决办法,开车实在是无处停车,学校路段管控尤严。

    以前两人吃完早餐,老潘去森林公园走路,她自己就在家收拾收拾,看着窗明几净的房间心里感到妥贴,有时也跟老潘一起走走。

    赵韬退休前是小学教师,学校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退下来倒一身轻松。在学校时赵韬课教得不错,有些清高看不上的人多,所以人缘一般,她老是认为别人嫉妒她。她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点点的善意和温情,刚来特区时可不是这样,她常常怀念初到深圳的日子,那时经济条件差、事多、忙乱,可是感觉充实而美好。人们总是怀念过去,老了尤甚。

    女儿倒是个能干人,不用她操心,在外面收入也不错。女儿小时候赵韬和老潘忙于工作,也是自己父母和婆婆两边帮着带,现在两个外孙女也到了要帮忙时候。

    妹妹在加拿大,她去探过亲,两个孩子都是自己带。她观察,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夫妇自己带孩子,而国内家人帮忙居多,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只能请保姆或者自己想办法克服。

    正常时间上班的两口子自己带可能性极小,光是下午四点多接孩子就是问题,听说有找午托班的,三岁多的孩子交给外人,让赵韬难以想象不能接受。

    女儿昨天转发了一篇微信“夫妻本无缘,全凭娃纠缠。”什么意思?女婿可是她自己选的,她们夫妻有什么问题吗?只能这样瞎猜,又不好问。自从退休后老是想女儿事,觉得自己年轻时花心思太少,心有愧疚。

    昨天看英国作家苏﹒布莱克对人的定义很有意思:“人属于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群体,以碳为基础,依赖于太阳系,受限于知识,易于犯错,必死。”现在看到两个孩子作为小小人,却又是各自独立的个体,深感生命神奇伟大,也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安慰自己:好在是孙辈,女儿女婿是责任人,自己只是代管。自从和孙女一起,赵韬发自内心感到喜悦,可爱的孩子心无杂念,稚嫩模样似远离俗世尘埃,全然没有自己养女儿时的焦虑和对未来的茫然,隔辈亲原来如此。

    两个孩子上幼儿园已有两月有余,说来事真不少。先是元宵节做花灯,让用废弃红包做成红灯笼,原意是好,废物再利用,可是家长都忙于工作,老人家务也忙,应付居多。理工男出身的老潘参考互联网介绍做法,发挥爱动手特点,不厌其烦,动用22个红包,做出大灯笼。到了学校老师又给加了长杆。提着红灯笼,小朋友看了张大嘴拍手,都说好看。一举获得老师表扬,大孙女高兴得使劲抱着姥爷转圈。

    哪知道这才是开始,后面活动还有挺多。发了用过的空牛奶盒,让家人发挥创意做物品,姥爷想到做灯塔,是用吃完冰糕的木棍,加上胶水黏贴,一通忙活,也是反响不错。二宝幼儿园要求用废弃矿泉水瓶贴上纸,做成公仔模样,老潘嫌没技术含量,赵韬自己上阵总算对付过去。后面又是放风筝,总之活动没完没了,考验的是家长耐心。赵韬觉得和孙女在一起虽然开心,也深感做个幼儿园家长的不易。

    最怕就是孩子得病。她记得医学院同学说过:“孩子得病最不能耽误,因为孩子抵抗力弱,不定会出什么后果。”当时聚会时讲到一个7岁女孩,刚送来医院还好,病势急转直下,孩子瞬间就不行了。那个医生同学的哀伤表情让她至今难忘。所以只要孩子一病,耳边会马上回想起来,不管多晚都要带去医院。这样折腾几次。她想外孙女是不假,可这番劳心劳力,估计下次催着人家来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这把老骨头是否经得住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