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陌上阳 » 第五章 难道还想强行将人留下吗

第五章 难道还想强行将人留下吗

    这时张灯结彩的董家气氛冷清,衬得那红灯笼都失了颜色。

    清蒸的螃蟹已经端回厨房热了一趟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唯独不见董碧韬的身影。

    董老爷未动筷子,大家也都不敢动。

    罗氏招呼家仆将肥硕的螃蟹拿到厨房再热一热,只听“砰”的一声,董云德怒拍桌子,吼道:“热什么热,全家都在等他一个,这是我董家的规矩吗?他都结亲的人了,还如此顽劣,日后怎么成大事?”

    周围的家仆都默默往后退了一步,生怕自己惹上怒火。

    年仅八岁的董碧霞,被爹爹拍桌子给吓哭了,只哭了两声,又被爹爹的怒吼声吓得憋了回去,罗氏忙将女儿搂进怀里。

    十三岁的董碧华坐在他爹身边,大气也不敢出。

    罗氏见这场景,连连劝着,“老爷别生气了,您生这么大气二郎也见不到,倒是把两个孩子吓到了。”

    眼珠转了转又说“我寻思二郎许是对这桩婚事不满,在哪处饮酒玩乐,况且身边还跟着伏海,兴许晚些就回来了。”

    “他不满,他有什么好不满的,张家千金知书达礼,才貌双全,多少人想娶还娶不到呢,真是给他脸了,看他回来我不好好收拾他。”董云德又想起张县主说的那句“身无功名,往后可有何打算呐?”,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又闷闷哼了一声。

    “吃饭!”董云德没好气地说,声音降低了八度,拿起筷子夹了块牛肉塞到嘴里。

    罗氏又招呼家仆将菜陆续拿去厨房热一热,俩个孩子早已是饿了,见父亲动了筷子,立刻开动吃饭。

    董云德只吃了两口,就没了胃口,放下筷子,哼了一声,起身离开了。

    董家这个中秋,终究是月圆人不圆啊。

    次日,董府,一家人正在用早膳。

    经过一夜,董云德气已经消了一大半,心里只剩下担心。

    “老二还没回来吗?”

    罗氏点头。

    董云德喃喃道:“碧韬从小就乖巧,从来没有夜不归家的时候,怕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是啊,昨日竟还为议亲的事跟老爷顶嘴了,孩子有主见了。”罗氏接道,心想这孩子可不一定真的这么乖巧。

    董云德说:“碧韬与吴家小姐打小就感情好,我知道他的心思,只是男人要做大事,不能总想着这些情情爱爱,若真是喜欢,以后娶回家做个小妾也是可以商量的。”

    董碧华插了一句:“爹爹不如去吴家看看,兴许二哥在那里。”

    他想起母亲昨晚说的话,“这碧韬定是去找吴家那个小贱人了,害着你们兄妹俩跟着受气,真是孩子大了管不住,你们以后可不许这样没规没矩的。”

    董云德不可置信,眼珠子睁的大大的,看着罗氏,“他如今这样有主见了?”

    “小孩子不懂事,瞎猜的。”罗氏将剥好的鸡蛋递给董云德,转头瞪了一眼儿子,董碧华缩了缩脑袋,闭了嘴。

    想想碧韬如今也有十七了,是到了娶妻成家的年纪,也是个有主见的孩子,说不好是真的,董云德想着,得去吴家看看。

    匆匆吃完饭,董云德带着董府家丁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吴家大门前。

    吴家正一家人在用早膳,管家慌慌张张跑了进来。

    吴元棠看着管家问:“出了什么事?”

    管家说,“老爷、夫人,董老爷带着一群人来,说是来接董二少爷回府。”

    一家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

    话音刚落,传来了董云德的声音:“吴元棠,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我儿如今已与张家定了亲,你们吴家,难道还想强行将人留下吗?”

    董云德带着一帮人已经闯了进来,抬手指着吴元棠。

    吴元棠上前一步,并不给他好脸色:“你误会了,你儿子并不在我吴家,请你出去。”

    四个儿子也跟着父亲上前一步,将幼儿女眷护在身后。

    董云德看了看,儿子碧韬确实不在这里,一定是被藏到别处了。

    “给我搜!”

    董云德身后一群人就要冲进去,被家仆和四兄弟拦着。

    “董大人”,吴夫人温柔走到夫君身边。

    她叫董云德“大人”,是想提醒他,他如今在朝为官,还要谨言慎行。

    “我们吴家可比董家要些脸面,这背信弃义的事情,先前一桩,如今又一桩,我吴家可做不出来,媚姐姐在世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如今董大人管不好自己的儿子,却要来我吴家要人,这是什么道理,说出去,怕是要惹人闲话。”

    董云德心想,这事儿就算是真的,也不能闹大,否则万一传出去,张家那边不好交代啊。

    “我今日就放话在这里,若是日后发现我儿确实在吴家,我定不会放过你们。”

    说完带着家丁拂袖而去。

    吴夫人想想往事越发生气,说:“他入了仕,便瞧不上我们这些贩夫走卒,以为吴家好欺负。从前媚姐姐就说了,这女儿没嫁进来,是那两个孩子两情相悦,但他儿子与我们小五两小无猜,定是要娶我家小五的。如今弃了我们攀上高枝了,还闯到吴家来摆脸色,当我们是吃素的吗?”

    吴景阳这时心里乱的很,低头捏着手指头,碧韬哥哥不见了?明明前两天还见面了,怎么突然就不见了呢?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去了哪里呢?

    吴元棠看家里几个孩子脸色都不太好看,老大站在旁边闷闷不做声,老大媳妇抱着婉娘铁板着脸,小五也是眉头紧锁。

    董家大小姐董碧云,原是要嫁给吴家老大吴景仁的,却嫌弃吴家贩夫走卒,悔了婚,嫁给了青岚书院的罗先生。

    吴元棠开口劝道,“好了好了,你就少说两句吧。”

    吴夫人气哼哼看着吴景阳又补了一句:“便是断了董吴两家的姻缘也好,倒免了受他们的气。”

    吴景义听到母亲的话,抬眼关切地看着吴景阳,他的五妹妹仍低着头,紧紧攥着双手。他挪步过去,轻拍着吴景阳的肩。

    “行了行了,”吴元棠出声阻止,他看着几个孩子,交代了句,“你们今日出门,也都打听打听,看看碧韬这孩子去哪儿了,有什么消息,及时同步,但也切莫声张。”

    怎么说,他们也是看着董碧韬这孩子长大的,虽然两家的关系淡了,这个孩子他们还是挺喜欢的。

    吴家原来是本本分分的农民,因着赵直将军威武,平定大乱后换来十几年天下太平。

    如今吴家米铺是芜县最好的米铺,价格公道,米粒又白又胖的。外人不知道的是,吴家米铺、翠湖茶楼、锦绣布庄、天下酒庄,还有刚开业几天的百花银楼,都是吴家的产业,是吴元棠分别给几个孩子置办的产业。

    于是吴景阳很快就知道,原来碧韬哥哥中秋那日曾到四哥的布庄取过衣裳的,他那日同她说的那句“阿阳信我,我不会与旁人成亲的”,就是要逃走吗?他走了也不曾来与她告别,是去了哪里呢,现在到底好不好?

    吴景阳想着,兴许是来找了我,我正好中秋不在店里。匆匆下楼去找钱安辰:“先生可有见过碧韬哥哥?”

    钱安辰点了点头,他总是不会对五小姐撒谎。

    吴景阳见有希望,焦急追问“何时见的?他可说了什么?”

    语气急切,钱安辰只觉得句句诛心。

    他转身从柜子里将董碧韬留的礼物取出来,递给吴景阳。

    “呐,一对银手镯,是昨日辰时来买的,说让我转交给你,昨日中秋店里太忙了,还没来得及拿给你。”

    他原本没打算给五小姐的,一对银镯子而已,董二公子可真是会打发人。前两日弄个廉价的发簪,今日弄对银手镯,就哄骗得五小姐这样开心。他看着吴景阳发髻上的发簪,心里很不悦,连着眉头也不自觉蹙了起来。

    吴景阳并没有心思关注他,打开木盒,掀开手绢,里面躺着一对雕花银手镯,雕的花是薰衣草。

    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小时候的事情,吴景阳也曾画了一副薰衣草送给碧韬哥哥,在她九岁的时候。那时吴家带着村民们提高产能,又将米铺开到芜县,打开销路,凭着信义经营,一家人在芜县扎了根,吴老爷置了宅院便同大哥一起去接他们。临走的时候,她将画送给碧韬哥哥,告诉他“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重逢]。”

    将一对手镯从锦盒取出来的时候,手指摩挲间,吴景阳感觉这手绢下似乎还有什么东西,于是往下翻了翻,是一张字条,上面熟悉的笔迹写着“此去一别,不知经年,务自珍重,有缘重逢。”

    “是碧韬哥哥,他真的走了。”他为了不娶旁人,选择了离开,只是何时能重逢呢?

    吴景阳拿着木盒,走上二楼,靠着床边坐下,将字条用手绢细细包好了,收在身上。

    又捡起木盒里的银手镯,滑到皓白的手腕上。摩挲着手镯上的薰衣草纹样,望着街市上人来人往,一直到夕阳西下,暮色沉沉,街灯渐次亮起。

    她不知道,钱安辰也上了二楼,靠在门框上,默默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