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清第一女校长 » 第36章 李君怡

第36章 李君怡

    从直隶回天津的路上。

    傅增湘满带怀疑的目光时不时望向吕兰清,让她有点莫名其妙。

    “怎么了?”

    傅增湘道:“我一直以为,你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没想到你说起场面话来也这么漂亮。”

    吕兰清道:“我不是不懂,只是平时不屑做罢了。”

    傅增湘皱眉:“我也让你不屑?”

    吕兰清问:“当然不是,我认为您是君子,跟您客套反而不妥。”

    傅增湘笑道:“所以比你弱的人,你不屑示好;比你强的人,不能在意你的不恭。这不是好话坏话都被你一个人说干净了吗?”

    吕兰清也笑:“我只是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比我强也好,比我弱也好,若是对方因为我不与他说场面话、因为我的本性直爽而厌恶我,那他也不值得我深交。”

    傅增湘指着她揶揄:“好你个吕碧城!那你今日又为何如此溜须拍马!?”

    吕兰清心虚道:“一边是本性,一边是梦想,当然是梦想更重要了!若是袁总督将来于我的追求有碍,我也一样会弃他而去!”

    “你呀!你呀!”

    傅增湘也不知该如何说她。

    吕兰清便换了个话题,又与他聊起了立案事宜。

    所谓立案,是指需要通过政府同意的项目启动,必须提前跟政府申报,得到批文后才能开始施行。

    立案所需的材料不少,包括项目的目标、预算、计划和预期效果等。

    这些材料涉及的名目和行业都很多,仅凭两人很难完成。

    傅增湘与吕兰清合计一番后,初步拟定了要邀请的人员。

    除了一直对女学持支持意见的英敛之、卢木斋、林墨青和严修等人,吕兰清还准备邀请自己的大姐吕蕙如和舅舅严朗轩。

    她甚至还想邀请凌芝,却被傅增湘以凌芝身体不好代为拒绝了。

    抵达天津后,两人便分头行动,傅增湘邀请人员,吕兰清则负责搜集学校资料。

    吕兰清得以加入女学筹办,心中欢喜万分,一到家就开始写信报喜。

    她先给母亲和二姐写了一封信,告知自己在天津的经历。

    接着给吕惠茹写了一封信,邀请她和舅舅一同到天津来筹办女学。

    最后写了一封信给秋闺瑾,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又展望了一番未来。

    信寄出去的第二天,秋闺瑾却带着一群人到了大公报馆。

    得知她还没收到信,吕兰清便亲口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秋闺瑾笑道:“短短十日,你的追求就踏入正轨,羡煞我也!”

    吕兰清问:“我还以为你带这么多人过来,就是要为我庆祝呢!”

    秋瑾笑道:“那你就当我来为你庆祝吧!”

    说完,她指着身旁带着圆框眼镜的瘦弱男人道:“这是我先生,王廷均,字子芳。”

    王子芳冲吕兰清微笑点头。

    他左手拉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右手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女孩,正是秋闺瑾的孩子王沅德和王灿芝。

    吕兰清从荷包里找了两颗糖递给两个孩子,他们便齐声道:

    “谢谢吕姐姐!”

    秋闺瑾又指着身旁穿着和服的女人道:“这是服部繁子,我的日本友人,她丈夫是京师大学堂的教员。我这次就是跟她一同去日本。”

    吕兰清点头问好,随后看向秋闺瑾:“这么快就要离开了?”

    秋闺瑾笑着点头:“你已经开始了,我又怎能落后?”

    第二日清晨,夜幕刚刚抽离,月亮还未隐去,天边泛起淡淡的橙红,北运河上弥漫着微薄的晨雾。

    天还未亮,码头上的人群却络绎不绝。

    前来坐船的人手里拎着皮箱,大踏步走上轮船;送别的人不停挥手,眼神中充满不舍;商贩们则在码头边不停兜售着自己的商品;

    一时间,浪涛声、汽笛声、叫卖声和道别声相呼应和,让整个码头十分嘈杂。

    秋闺瑾的两个孩子泪眼朦胧,王子芳一脸不舍,吕兰清却满是期待:

    “到了日本给我寄信,别忘了日本女校章程也要给我!”

    “好!你也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我当然不会忘!咱们各自为中华女子而奋斗!”

    与秋闺瑾诀别后,吕兰清独自在码头漫步。

    走着、走着,吕兰清在送别的人群里看到了一个女孩,便再也移不开眼。

    她面如满月,肤如白玉,温柔沉默,正沐浴于朝阳之中,满脸含笑地望着对面的父母。

    吕兰清的心跳漏了一拍,一个人名冲破重重回忆,冒出脑海:

    李君怡!

    她还活着!

    那个要为富商之子守活寡、最后自杀而亡、立了贞节牌坊的女子!她还活着!

    吕兰清愣在原地,呆呆的看着她。

    李君怡的对面,她的父亲为她提着皮箱,嘴唇上下翻动,不停地叮嘱着;她的母亲安静地站在一旁,手掌轻轻地抚摸着李君怡的脸庞,眼中泪光闪闪。

    吕兰清心中像是被什么堵住了,鼻头酸酸的。

    果然,那个沉静的、温柔的女孩,有一对深爱着她的父母。

    吕兰清没有上前跟他们打招呼,远远地看着他们。

    看到霞光消散,看到三人诀别,看到李君怡上船前,奋力地冲自己挥手。

    她认出自己了。

    吕兰清的眼前起了雾气。

    与秋闺瑾诀别时都未产生的不舍忽然涌上心头。

    自己的幼年同窗,终究穿过了重重荆棘,要奔现自由了!

    她忍住眼中泪水,也奋力地向着船上的女子挥手。

    轮船起航,汽笛声响,离别的号角已然奏响。

    目送轮船在旭日东升里远去,吕兰清转身,走在熹微晨光里。

    “这是独属于女子的朝阳。”她想。

    在无数个苦难的日夜里,也许也有无数个女子,同李君怡一样,都有一座空空的坟墓,一个无字的墓碑,一条鲜活的生命。

    而她们的名字,都被记载于一部隐于山川,秘于岁月的名录里。

    这部名录,名叫《中华女子失踪名录》,它无痕无迹,无符无字,却被天地铭记。

    吕兰清暗暗为自己打气:

    终有一天,自己会让所有女子再也不会被埋没在坟墓里,让她们都可以站在阳光之下,站在山川之中,站在属于自己的一寸天地里,骄傲而又自信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