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野君王 » 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

    决定一个人归属于哪里,最重要的不是地理上的和血统上的,而是文化上的。优秀的文化都应该执行文化使命,忽略文化使命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曾子在《大学》里讲到:“明明德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明就是告诉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教化万邦啊!可是读书人都没读懂。”

    我们假设中国真有一位看明白《大学》的读书人,他承担起教化万邦使命。他开始到边远部族教化他们——

    第一步,他到一个部族,招收学生,教导他们学习四书、五经。

    第二步,选出一批领悟的好,又愿意实践所学之道的人,组成一个核心。

    第三步,围绕这个核心,使教化向外辐射,同时可以教导他们一些农耕技术,手工业技术;带领他们与中原地区有更多的互动交流。

    第四步,在此基础上广施恩惠于这个部族,使他们得到文化上的、经济上的益处。

    第五步,与中原在文化相同的基础上,加深经贸联系,在行政上融入中原,接受中央管理,成为大中国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要注意的是,不能帮他们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这些边远部族有很强的适应性,战斗力强悍,没有能建立起强大而稳固的政权,就是因为文化上的劣势。如果给他们文化上的助力,补上了他们文化上的短板,而没有让他们学会心存谦卑,像仆人一样服侍别人,他们就会建立起强大而稳固的政权,威胁到中原政权。

    以上五步是我对历史的假设。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没有出现这样一位功盖尧舜,智超孔孟的圣者。我们看到中原王朝从汉朝开始,在对周边部族的关系上,常常是非常被动的。汉朝时候,匈奴不断侵扰边境;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甚至打进中原,推翻了中原政权,在华夏大地上建立他们的国家;在隋朝,甚至在盛唐他们也不断挑战中原政权;唐末中原大乱的时候,契丹人占据了阻挡他们的屏障——幽云十六州;宋朝向辽国纳贡交钱换取和平,最后还是被金朝灭国;元朝干脆就是蒙古人在华夏大地上建立的政权;明朝,中原政权再一次被边远部族后金推翻……

    如果我的假设成立的话,不但中原和边远部族的人民免去了血流成河的悲剧,今天的中国版图也要比现在大太多太多。

    可惜的是,历史不能假设!损失已经造成,无法挽回!

    可喜的是,历史可以借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今天我们如果还在重复昨天的错误,在重大、重要的事上盲眼、盲心,才是最可悲,最可怕的!

    带这这样的史观,我们再进入历史故事。

    依靠文景之治积攒下来的雄厚家底,被称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定:向边远部族展示中原王朝的强大。正该汉武帝成就大名,他的时代出了一批名将。其中两位最杰出的将领是卫青和霍去病。

    他们出兵攻击强悍的匈奴,只有取胜,没有看到两位将军打败仗的记录。特别是霍去病,他年纪轻轻,却在战场上无往不胜。面对匈奴骑兵,能够对峙,不败已经很了不起了;霍去病却是每出必胜,无论深入敌境多远,战况多么复杂,总是得胜,这样的常胜将军真是不多见。

    一个强盛的朝代,往往军事力量也是强大的。南宋时期,面对中原被少数民族政权侵占的光景,诗人陆游还追念中原军事力量的强大说:“中原干戈古亦闻……”

    其实,相比于军事力量,中原更强大的是文化;中原拥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却没有主动使用这个资源,实在是非常可惜!

    文治能够稳定天下,放弃文治,单靠武力却会使国家走向破产!

    汉武帝向四方用兵,确实展示了中原王朝的赫赫武功,可是也耗尽了国家自文景之治以来积攒的全部家底,甚至透支了国家的未来财富。以至于,在汉武帝晚年国家出现了“饿殍遍野,民怨沸腾,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局面。面对这种局面,老年的汉武帝开始改变政策,他下诏检讨自己,废除伤害百姓,靡费天下的政令,停止扩军。

    真是上天对华夏的眷顾,使国家在对外彰显了足够强大的武力之后,得以及时刹车。如果继续下去,汉帝国就面临像秦末那样要破产的境地。

    此时的汉帝国已经建立一百多年了。一个政权进行到一百多年时,一般都会出现危机。因为开国时期锐意进取的那班人和他们所影响的接班人都已离世;皇帝的继承者是长于温室中,没经过什么风浪的皇子;世袭的贵族开始腐化脱落,各种制度的漏洞开始出现,被人发现和利用,自上而下生出许多腐败……

    这个时候,如果有贤君良臣出现就能度过危机,实现中兴;如果继续腐败下去,国家就会破产。

    也是上天的安排,使汉帝国不断出现一些明君,一次次避免了这种危机。第一次,皇位继承人由大臣们选择,他们选择了最贤明的代王刘恒继位,开启了文景之治。

    这一次到了汉武帝临终前,他要让他的幼子刘弗陵继位。此时的刘弗陵才八岁,不要说治理一个国家,就是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看起来国家要陷入危机。别急,老谋深算的汉武帝早物色好了可靠的辅政大臣。几位辅政大臣为首的是霍光。

    霍光是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凭借着时任骠骑将军的哥哥这层关系,霍光成为汉武帝身边的近侍。但是,后来霍光的发展却不是靠着关系,而是靠着自己的认真、谦恭和努力。阅人无数的一代雄主汉武帝选中霍光,是因为他展露出来的才能与德行。霍光作为皇帝的侍从近臣,二十多年竟然从来没犯过错误。这是非常难做到的,要知道所有的皇帝都对人要求严苛,汉武帝更是一个难伺候的主儿。在一个极其聪明,要求严苛的人面前一天不犯错误都很困难,一年,几年,二十年从不犯错误,这么高难度的事,霍光做到了。就像他那个在战场上怎么打仗,都能打赢的哥哥,完成这么高难度的动作确实不是一般人啊!

    今天那些一心想着吃喝玩乐,被手机控制的人敢想象吗?要是让今天那些低头族去侍奉汉武帝,不超过一天,就会被赶出来,甚至会被杀掉。也难怪历史舞台的核心是霍光这样的人,那些低头族永远是边缘化的,炮灰级的。

    汉武帝确实选对了人,在他去世之后,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继位,霍光以其谦恭、谨慎、忠诚和竭力,掌稳了帝国之舵;不但稳定了政权,而且还在此基础上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使国家从疲弊慢慢走向再一次的富强。

    霍光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不是皇帝,执掌政权的力度却胜过皇帝。这样一位控制政权的人物,却始终对皇室忠心耿耿,使国家没有出现大乱。也就是说,霍光没有用手中掌管的权力尽情地为自己谋私利,而是用权力为国家谋利益。为着国家的利益使用权力,霍光还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废掉了一位不合格的皇帝,选立了一位合格的皇帝,开启了一段叫作“昭宣中兴”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