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野君王 » 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七章

    刘备一见老者如此不同寻常,顿时有肃然起敬的感觉。自从登基做皇帝以来,他已经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现在,在这位白袍老者面前,他忘掉了皇帝的身份,不由自主地谦恭下来,想要起身见礼,无奈身子无力没站起来。

    白袍老者过来,摆摆手,示意他不必起身。刘备吩咐人给老者看坐。老者在刘备对面坐下,两人交谈起来。

    “先生气度不凡,定非常人,必然有高见卓识,望先生为备答疑解惑!”刘备开口道。

    “天道昭彰,于无形中显然,于无声处震耳;天道运营万事,顺之者昌大,逆之者受阻;天道彰而不隐,眼可见、耳可听、口可述、寻可得,何惑之有啊?”老者微笑着道。

    “备着实愚钝,一生都在寻求,却不得要领;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备行将辞世,更渴求教诲,得闻真道,虽死无憾!”刘备诚恳地说。

    “难得你有这样寻道的心”老者说,“那我们就从你少年时开始梳理,看看道在你身边的运作,看看你与道的互动,找出得与失来。”

    “幸甚,幸甚!”刘备谦恭地说。

    “你幼时便怀君王之志,这是好的,可以从正面来看,此志向值得鼓励。不过那时的你并不知道君王意味着什么,只知道乘坐羽葆盖车,威风八面,却不知道君王本是天下公仆,要服侍天下;这也难怪,那时的你年纪小,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教导;及至你出外求学,所学《春秋》、《尚书》等内容,都是告诉你一个君王是怎样的;如果你认真听,知道了君王是什么,加上你胸怀君王之志,必定能使你按着一个君王的身份做事,这样就会为你以后的事业奠定一个良好的根基;可惜的是你在求学期间,只好声色犬马,无心探究学问。”

    “唉,那时确实是年幼无知,太贪玩了。”刘备叹息一声说,“不过当时我也有一个想法,想效法光武皇帝,觉得光武皇帝对《尚书》略通大意他就作了君王,如果是皓首穷经的话他只能成为一名博士。”

    “你学光武皇帝没有学好啊!”老者道,“光武皇帝略通大意,他确实把握了《尚书》的要旨,然后他就离开书卷,身体力行地为作一个君王而准备;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踏实地做事,使他总有能力出手助人,总会很自然地建立根基;因此许多人才都认出他具备卓越的能力和品格,许多人被他吸引而跟随他;如果不是想辅佐他的哥哥和后来被刘玄耽误,他可能更早就登上王位了。即使是被耽误,他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最终还是作王。你因为没有领悟《尚书》的要旨,只学了光武帝一些外表,所以在行动上一直出错。光武帝很善于建立根基,这点很像虞舜,他建立根基之后,是人们围绕他,而不是他围绕人;而你呢,一直不善于建立根基,常常依附人,甚至进入体制,受制于人。”

    “是啊!”刘备叹道,“为了一个小小的县尉之职,费心费力,受人侮辱还耗费时光,实在不值啊!”

    “如果你那时能像虞舜,或者像光武帝那样,招募壮勇,保境安民;不去托人求情地跟随官军作战,不去求那个体制内的军功,不贪恋体制内县尉之类的小官;而是利用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收容难民,安排他们耕种荒芜的土地,保护商人不受盗贼的劫掠;对于那些被称为贼寇的人,他们不过是活不下去的饥民,给他们衣食远比加他们以刀剑更能收服他们;如果你的军队不是为赚取军功而投入战场,而是保护商旅和耕民,一定会聚拢大量的物资,使饥者有食、寒者有衣,流亡者得安居,贫弱者有依靠……果能如此,不仅会有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等万夫不当的勇将大批来归;还会有田丰、沮授、荀彧、郭嘉这样的治世良才、顶级谋士来投效——在那样的乱世,到处都是盗贼,如果有人像父母爱护幼儿一样的关怀百姓,那不就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吗?不就能重现当年虞舜‘一年聚成村庄,两年聚为城邑,三年聚成都市的’盛况吗?果能如此,则天下归心,谁人能敌?”

    “唉,是啊,是啊!我竟错过了那么好的时机!”刘备连连叹息。

    “到了后来,你占据了徐州,还是可以以此为根基大有作为的,只可惜错过了大好时机。”白袍老者道。

    “在徐州?”刘备疑惑地问,“那时候我还没立稳脚跟,徐州就被吕布那个不讲信义的人给夺去了,我怎么有机会啊?”

    “徐州可以不丢啊!”老者道。

    “我也常常痛悔丢失徐州,可是再想想,觉得吕布这个人狡诈凶悍又不讲信义,有他在旁边,徐州早晚也要难保啊!”刘备半是不甘半是释然地说。

    “不然,不然!”白袍老者道,“当年你占据徐州,要出门征战,正面的袁术势力比你强大许多,你根本无法取胜;后面的吕布虎视着空虚的徐州,这个仗没法打,也不能去打啊!”

    “我也知道这个仗很难打,但是袁术犯境,我明知他势力强大也不能示弱啊!对于后方的吕布,我确实不太放心,但是也没有办法呀!”刘备叹道。

    “吕布来投奔你,按道理就是你的人,有仗应该派他去打,你在后方坐镇,岂有你去前线,留下他在后方虎视徐州之理?你是徐州之主,不在家中坐镇,稳固根基,却让吕布反客为主,占据主动;而把自己陷于被动,这是多么不智?这样的事虞舜、光武是绝对不会干的。”

    “是啊,是啊!”刘备坦诚地向老者承认,“我确实羡慕虞舜、光武他们的睿智,他们能赢得人心,收服各路英雄,为自己所用,而我就做不到……其实,我怎么不想让吕布带兵去为我抵挡袁术呢?可是,吕布不能为我所用啊,我只期望在我带兵去前线的时候,他能念我对他的收留之情,别在后面攻占我的徐州就好,谁想吕布竟然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您能告诉我,如果是虞舜、光武这样的智者,他们面对袁术这样的强敌在前,又面对吕布这样不讲信义的人在后,他们会怎么做吗?”

    “以虞舜和光武的处事方法,面对袁术这样的强敌,他们会放低姿态,一面表示臣服送钱纳粮,另一面严防谨守,展示力量;使袁术进畏惧不胜,退不失利益,自然不再进逼!至于吕布嘛,如果遇上虞舜、光武,甘愿效命就算是聪明;如果心怀二意,不服调遣,只会落得众叛亲离,轻则单骑逃命,重则死无葬身之地!”

    “是啊!”刘备恍然大悟,“这正是圣贤们的处事方法,当年周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对商王朝保持臣服的姿态;直到后来的武王时期,周对商形成绝对的碾压之势,才征伐商纣;结果是摧枯拉朽,一战而定……我没有学会圣贤的处事方法,撇下让人担忧的后方,去迎战无法取胜的强敌,实属不智!这一点,我明白了——不过,对于吕布这样的人,我要怎样智慧地做才能收服他和他那群属下呢?”

    “以道来服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是一句虚言。你应该向吕布和他的属下文武传讲以天下为己任,拯民众于水火的大义。你带领他们在徐州一带亲力亲为,爱护百姓,为百姓谋福利;不断传讲大道,坚持实践大道;对吕布一行人推心置腹,终会感化人心,赢得人心;如果吕布及其属下文武心存良知,必定会被感化,进而甘心为你效命;如果吕布及个别人不被感化,那就是放弃良知,自绝于世;一个自绝于世的人只能孤单地离开,哪儿还会有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