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雄之路,从刷任务开始 » 第24章 贾诩终于来了

第24章 贾诩终于来了

    玉门县守军在得知杨泉进逼之后,一直选择坚壁不出,由于对手无力将其围困,得以维持正常补给运输,更是坚定了其坚壁的信心。

    杨泉将大营扎在玉门县城西北不远的一处要地附近,静观其变。

    现在是光和七年夏天,烈日炎炎。

    杨泉在前线,一缺谋士,二缺良臣,只能亲力亲为,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亲自处理,成天累个半死,没得空闲。

    此时距离他给郭田手书信件已经过去了不少日子,一直没有等来他的回信,也不知道兑换的东西他收到没有。

    见玉门县一时也难以攻克,杨泉便交代成公英退回沙头县城,一作补给,二作休整,命他守好这处进军敦煌的要道。

    将前线布置妥当之后,杨泉自己呢,则和一队亲卫快马启程,回那敦煌县城去了。

    回到久违的太守府,杨泉第一时间寻找郭田,结果找了半天,连个屁影都没见着。

    反而是傅夫人一听杨泉平安返回,早已冲到了前厅,给杨泉好一顿嘘寒问暖,拉着他就要回屋促膝谈心。

    杨泉在外搏杀了也有月余,早已怀念起那温柔乡的点滴温存,此刻哪里忍得住,便跟随傅夫人回屋好一顿折腾。

    一番电光火石之后,两相欢愉。杨泉休停妥当,终于等来了风尘仆仆赶回太守府的郭田。

    “郭田啊!你跑去哪里了,我让你办的事情你办得怎么样了!”

    郭田白天吃了一天的灰,洗也没来得及洗,虽然满眼疲惫,但是一听说太守回来,便第一时间赶来复命。

    “杨君,自从我接到加快募兵的命令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吩咐下去,直至今日已经募得兵士六百余人!”

    !!——

    “已经有六百余人了?!我真没看错你啊!”

    杨泉一听郭田做事超过其心理预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着郭田就是各种夸赞。

    “那银钱够用吗?马匹武备采购妥当了吗?”

    郭田是个靠谱的,这些事情都有亲自参与,相关情况信手拈来:“前些日子傅衡不知为何,遣人送来了大量金银,府库充盈,我办起事来底气十足!”

    “马匹目前还差了一些,我已经遣人去到边地购买,约莫近日就能到位。我本来打算一切妥当之后,再一并送至前线,没想到杨君您竟然自己回来了。”

    杨泉心里咯咯直笑,这哪里是什么傅衡送钱,那可是我花了15个成就点换的呢。

    不管不管,见郭田办事相当利落痛快,杨泉心情大好,大声吩咐左右摆酒,要和郭田好好喝上一晚。

    ……

    期间两人谈到渊泉与玉门之间的僵局,郭田与其陈述利害关系。

    “依我看,渊泉城里面的崔勇倒不是值得畏惧的,反而是我们滞留在酒泉的部队,如果在攻势上一直没有进展,将会陷入被动。”

    郭田满眼忧虑,继续解释道:“此前酒泉主动出击算是理亏,此役又吃了败仗处于低谷,我们方能维持住现在局面。”

    “但是如若我们停住不走,又没有进展去震慑他们,长此以往,一旦他们铁心反弹,我们将非常危险。”

    说完郭田又问杨泉:“杨君,你知道沙头县的问题在哪里吗?”

    杨泉略微歪了歪头,回答道:“规模太小?”

    郭田点了点头:“是的,沙头县城太小,百姓又逃了大半,根本无法长时间供给大规模的部队!全靠敦煌补给,路途太过遥远,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郭田提出的这一番论点,杨泉内心也是认可的,他自己部队卡在沙头,身前身后的城池都是别人的,知道这种情况不能持久。

    于是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可选。

    第一条就是撤军,将部队退回渊泉县强攻,争取通过武力手段拿回渊泉县城。

    这种方式,杨泉料定胜率接近于必胜。

    因为那崔勇名不正言不顺,士气又低落,不要说强攻了,只要自己将城中补给彻底断掉,要不了多久,城内必然生乱。

    可是如此一来,渊泉城势必会遭受重创,而且一旦断粮,免不了崔勇狗急跳墙,危害百姓。

    一想到这里,渊泉县令那副愁容满面就在眼前飘荡,阴魂不散。

    那么除了第一条之外,杨泉脑海中还摆着第二个方案,就是强攻玉门县城。

    利用段煨还在犹豫要不要协防的时候,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只要攻下玉门,那崔勇老巢被端,局势定会生变,渊泉就能顺势拿回。

    只是这第二个选择,考验的就是自己前线的部队,能否迅速攻下城池将是胜败的关键。

    与郭田推杯换盏之间,杨泉不断思考,如何选择。

    【叮……接到支线任务:占领玉门】

    【任务奖励:成就点30】

    杨泉本身在心里就有倾向,如今又接到占领玉门的任务,便小声地哼笑一声,已经做出了抉择。

    “强攻玉门!!”

    杨泉这四个字掷地有声,颇为坚决。

    郭田当即愣了一下,站了起来,对杨泉拱手说道:“杨君如若下定决心,我愿与你一同前去沙头,协调相关攻城事宜。”

    杨泉也站了起来,握住郭田的手:“你愿意跟我一起过去再好不过了,不过那沙头县是个穷县,没什么多余资源,你去了也白去,施展不开,还不如留在敦煌。”

    “那攻城器械如何筹措?”

    杨泉见郭田满脸担忧,向他解释:“那玉门县的城防并非牢不可破,我回来前考察过,有一些能用的东西。此次强攻玉门无法拖延,只能就地取材,你就不去了吧。”

    其他多余的话,杨泉不再细说,只是连夜让郭田整备好队伍,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领这六百新兵启程,往沙头县奔去。

    从敦煌前往沙头的途中,杨泉拐了一拐,亲自跑了一趟张利帐中,视察渊泉县的布防。

    考虑到玉门一线的战斗相对复杂,需要再配一名主将,于是杨泉打算从渊泉带走一人,时下有所犹豫,应该是带走张利还是带走王渠。

    面对二人,杨泉观察他们数据。

    【张利:武力61,智力32,内政56,忠诚73】

    【王渠:武力80,智力64,内政31,忠诚82】

    最终经过左右权衡,杨泉决定将武力更高的王渠带走,跟随自己一起前往沙头县。

    临走他再叮嘱张利,留守渊泉时务必绷紧心弦,一定要将崔勇残部困在渊泉地界内。

    如此一来,杨泉心中所想再无犹豫,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强攻玉门,而王渠和成公英两员大将,将是他这一次攻城的重要倚仗。

    不日,杨泉带领援兵回到沙头县,主心骨回归坐镇,还带来了新鲜血液,着实让守军士气大为一震。

    紧接着杨泉便在沙头县紧急召开军议,成公英、王渠和一众曲军候等皆有参与。

    军议中杨泉向众人传达了攻占玉门县城的战略目标。

    “成公英!”

    “在!”

    “命你加快协调筹备攻城器械,云梯、钩锁、锹、镐等,都要准备。”

    “喏!”

    正当杨泉和一众军士布置之际,屋外来了一名仆役通传。

    “太守,城外有一名自称叫做贾诩的人请见!说是有段煨太守的亲笔书信,要当面呈交。”

    !!——

    “贾诩?!此刻人在哪里?”杨泉一下子从榻上蹦了起来,赶忙问道。

    “人现在被挡在南门外,带了几名轻骑,城门小吏不敢放其进……”

    还没等仆役说完,杨泉随即示意结束军议,自己一个人骑马往南门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