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雄之路,从刷任务开始 » 第25章 顺水人情

第25章 顺水人情

    见到杨太守不由分说地骑马冲了出去,成公英为其安全考虑,也赶紧跟了上去。

    其他众人根本没听说过贾诩这号人物,心想太守是不是中邪了,各自散去。

    杨泉快马来到南城门,远远地就大喊门吏开门。

    门吏看到来人是太守,便一刻也不敢耽搁,一群人蜂拥而上,开门的开门,推绞盘的推绞盘。

    “驾——”

    城门打开,杨泉未等吊桥完全放下,便拍马向前,看到不远处立着一队人马,排头之人气质非凡,便认定其一定是贾诩。

    这时,一串数据映入眼帘。

    【贾诩:武力48,智力97,内政85,好感10,技能:离间】

    !!——

    真是贾诩!智力97!技能离间!真真是谋主风范啊。

    还未走近此人,杨泉便提前下马,甩火腿小跑过去,以示尊敬。

    而贾诩见有人出来,还颇有礼数,吃了一惊,然后自己也不好继续骑在马上,便也赶紧下马迎向前去。

    双方拱手作揖行礼后,还是杨泉先自报家门。

    “在下杨泉,敢问足下可是贾诩贾先生?”

    贾诩一听此人便是自己要找的杨泉,便更加显得尊敬起来,退后半步躬身拱手。

    “贾诩见过杨太守,在下仅是一小小主簿,何敢劳烦太守亲自出城迎接,甚是惶恐。”

    杨泉心里唏嘘,这真应了那句古话,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他堂堂贾诩如今竟然无人赏识,被那段煨当成主簿打发,实在可笑。

    不过也幸好贾诩还未得志,否则也轮不到他杨泉来捡这个漏了。

    “哪里哪里,先生才华我杨泉早已倾慕已久,今日得见先生真容,实乃我杨泉之幸。”

    贾诩听得一头雾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才华,竟然能让对方说出如此吹捧之话来。

    不过嘛,听上去还挺顺耳的,便本着迎来送往的道理,开始与杨泉商业互吹起来。

    【贾诩:好感+10,当前好感20】

    “杨太守谬赞了,我虽远在酒泉,但也时常听人说起,敦煌郡出了一位百年难遇的青年才俊。今日见杨太守雄姿英发,谈吐不凡,确实不同凡响。”

    商业互吹结束,贾诩便切入正题:“今日贾某前来主要是为递送段太守书……”

    还没等他说完,杨泉便嘿嘿一笑,一把就将贾诩的手拉住,说道:“诶,这些事情回头再说,我先带你去安顿下来可好?”

    说完杨泉将自己的马绳递给身旁的成公英,自己则牵起贾诩的马,拉上贾诩就往城内走去。

    而贾诩见杨泉这般诚恳,竟然还要帮他牵马,时下有些受宠若惊,不过也不再多说什么,作了一揖,便跟着杨泉入了沙头县城。

    ……

    回到县衙里,杨泉请贾诩入座主位,后者哪里肯干,几番推辞。

    杨泉好说歹说,甚至以拒收段煨书信为威胁,这才说服贾诩坐下。

    两人对坐之后,杨泉这才开始与其说起正事。

    贾诩拿出段煨亲笔信件,递给杨泉,嘴里说道:“这是段太守亲笔书信,还请杨太守过目。”

    杨泉接过竹简读了起来,信中内容自然没有超出他的预期,段煨在信中请求杨泉退兵。

    但是也正如同段煨曾经担忧的那样,杨泉根本不打算鸟他的这封信。

    他合起竹简,装起可怜来,向贾诩诉苦:“先生,段太守这是冤枉我杨泉了!”

    “并不是我不愿意撤出酒泉,而是崔勇那厮在敦煌作恶多端,此刻正占着我渊泉城池不肯离开,我是不得已才来酒泉讨要说法呢!”

    贾诩微微一笑,摸摸胡须,思考须臾回复道:“杨太守如此生气,我贾某非常理解。”

    语罢,又埋头从身上掏出来另外一卷竹简说道:“此番贾某还带来另外一封书信,乃是段太守亲笔写给崔勇的,还请杨太守找人代为转交。”

    “噢?写给他的,为何要交给我呢?”杨泉不解。

    贾诩笑了笑,用手指了指竹简:“太守不妨亲自打开来看,段太守交待过,务必请杨太守先行查阅。”

    杨泉觉得又奇怪又好笑,好奇心上头,便拆开竹简阅读起来。

    原来段煨在信中把那崔勇从头到脚骂了一个遍,不仅严令他尽速缴械投降,退回酒泉。还要求其亲自给杨泉叩头谢罪,祈求原谅。

    杨泉读完之后,心里就想明白了,为何贾诩要将这信交给他看。

    凭借他崔勇的心气儿,这封信若是先到了他的手上,定会付之一炬变成灰烬。

    即便是崔勇愿意按照段煨指示的那样来做,其行为可能也会大打折扣,什么叩头谢罪之类的,那更是绝对不可能。

    所以,贾诩拿给他看,意思就是进一步展现段煨的诚意,想用高风亮节来道德绑架杨泉,逼其退兵。

    不过杨泉脑子又不蠢,仍然不买段煨的账,反而直接当着贾诩的面来揭他的短。

    “呵呵,段太守这样做未免有些太过刻意了。”杨泉继续说道,“那崔勇岂能调动酒泉兵马?若论始作俑者,恐怕段太守也参与其中吧?”

    贾诩见杨泉将炮口对准段煨,似乎也有所准备,并不慌张:“杨太守明鉴,今日贾诩只讲实话,在此一事上,段太守和那崔勇根本不是一条心的。”

    “噢?不是一条心?难道他崔勇带的是他的私兵?”杨泉将竹简扔到桌案上,根本不相信贾诩鬼话。

    贾诩见杨泉不信,继续辩解:“那些兵确实是酒泉郡兵,只是段太守本不打算给他。之所以后来与他,完全是因为左刺史在此事上下了死命,段太守不得已只能遵守而已。”

    “这样说来,酒泉兵马犯我敦煌,乃是左昌在背后煽风点火咯?”杨泉冷哼一声,顺着贾诩思路问道。

    贾诩拱手作揖,镇定答道:“正是如此!崔勇和左刺史关系甚笃,此番酒泉和敦煌互相攻伐消耗,我们都是受害者呀!”

    杨泉陷入沉思,玩起了沉默,久久没有答腔。

    贾诩见此,以为杨泉有所动摇,便更上层楼继续攻心。

    “杨太守罢兵吧!段太守愿向您保证,以后永不再犯敦煌边界。”

    杨泉嘴角一扬,其实他心里根本没有丝毫动摇,甚至没有在想这回事情。

    之所以刚才突然沉默,是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这段煨恐怕是个怕事的,一旦自己对玉门发起强攻,恐怕根本不会招来更多援军。

    !!——

    杨泉想通之后,眼前一亮,举起酒杯,又和贾诩喝了一杯。

    “先生大才,我杨泉实在不忍相驳。既然段太守这么有诚意,那我愿意退让,只要崔勇愿意和平退出敦煌地界,并且段太守将其革职,我便同意撤军。”

    贾诩聪明脑袋飞速运转,觉得杨泉这要求合理,便举起酒杯说道:“如此甚好,贾某会力劝太守将其革职,还请杨君代为转交此信。”

    正事讲完,杨泉不想再纠缠,便笑脸盈盈,将成公英和王渠等人喊了进来,为贾诩介绍。

    “先生请看,这位名唤成公英,这位名唤王渠,皆是我杨泉帐下最厉害的武将!”

    贾诩看着两位猛将,发自内心地说道:“两位虎将一表人才,确实勇猛啊!”

    “哎——”

    杨泉刻意长叹一声,不再说话,引得贾诩一阵好奇,便问道:“杨君麾下有此猛将,却又何故叹息?”

    杨泉看了看贾诩,再叹一声,演起戏来。

    只见他举起右手,环绕一圈,痛彻心扉地说道:“我杨某拳拳真心,想要抱负大汉,报效朝廷。奈何徒有杀伐果断的武将,却未得运筹千里之谋臣!”

    “苦苦寻觅,仍不可得,真是苦啊,苦得很呐!”说罢杨泉独自满斟一杯,一口灌下。

    贾诩听见杨泉有此一叹,仿佛也有了共情,若有所思。

    顿了好一会儿说道:“杨君何出此言呐,贾某听闻杨太守之郡丞郭田,就是一把好手。”

    杨泉再自斟自饮一杯,摆了摆手,说道:“郭田确实对我帮助甚大,但是他所擅长的皆是内政之事,这战场上的权谋,却是差得远呢。”

    贾诩听完颇为冷静,只管摸了摸胡子,挤出几个字来:“我见杨太守英姿勃发志存高远,所谓运筹千里之谋臣,定是能够觅得,这其中只差时间和机缘尔。”

    “噢?先生果真这样想的吗?我杨泉真能遇见像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吗?”

    “不敢不敢,贾某才疏学浅,不敢妄称大才。”贾诩拱手继续说道,“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杨太守年少有为,未来定有大才慕名而来。”

    语罢,杨泉捏起拳头,轻轻敲了敲桌案,坚定说道:“若是我杨泉未来能得治世谋臣,定当竭尽全力,匡扶汉室,斩天下之奸雄,创万世之功勋!”

    【贾诩:好感+20,当前好感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