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雄之路,从刷任务开始 » 第26章 强攻玉门

第26章 强攻玉门

    宴席过后,贾诩与杨泉说定,后者代为转交段煨给崔勇的亲笔信,自己则返回禄福县劝说段煨罢了崔勇的官,以满足杨泉退兵要求。

    【叮……请注意支线任务:招揽贾诩】

    “知道啦!系统,这个就不用提醒啦——”

    杨泉送行贾诩,恋恋不舍,目送其离开,心下有些怅然,不知道何时才能将其招揽过来。

    不过此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拿下玉门县城。

    成公英跟随杨泉送走贾诩,问道:“杨君,现在我们还打那玉门吗?”

    杨泉看着贾诩远去背影,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他。

    成公英以为杨泉打消了这个念头,便说:“要是那崔勇真就打碎牙齿往肚子里面咽,乖乖退了回来,我看我们也不用去打了。”

    杨泉仍然没有理他,顿了一会儿,终于开口。

    “成公英,我命你加快筹办攻城器械,加紧训练士兵演练攻城战术,五日后,随我开拔强攻玉门!”

    成公英本来还以为不用打了,一听杨泉下达攻城指令,眼睛瞪大了一圈,但也不多问背后原委,只管拱手遵命,大声喊道:“喏!”

    虽然成公英不问,但是他想问什么,杨泉心里也和明镜似的。

    无非就是他刚刚才答应了贾诩退军,如何又要放对方鸽子,还是要去攻打玉门县。

    这背后的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杨泉笃定崔勇不会轻易就范,只是在此问题上还需略施小计。

    首先杨泉确实找人把段煨的信拿给了张利,要他传到渊泉城内。

    不过与此同时,杨泉却吩咐张利要给此事添点油加点醋,让其派人去渊泉县城门外叫骂,就说:“崔勇吃了败仗,已被革职,快点乖乖滚蛋。”

    而且命人全天候滚动叫骂,996,三班倒,一刻不停……

    这样做并不违反和贾诩的约定,但是同时又可能激怒崔勇,拖慢他撤退就范的步伐,好给自己进攻玉门留出时间窗口。

    就这样,杨泉在沙头县又等了五日,那崔勇确实没有动作。

    于是杨泉不再客气,号令全军开拔,带着一堆攻城器械,目标强攻玉门县城。

    玉门守将是崔勇部下,反倒是个颇为坚定的人,任尔东西南北风,他自坚壁不动。

    一直以来除了必要补给之外,城门紧闭,一概不管。

    如今见杨泉摆开攻城的架势,也丝毫没有动摇,只是不断遣人去往禄福县找段煨讨要援军。

    但其实这守将还有些沙场经验,其他时候并非关上门睡大觉而已,反而一直在默默地做着各种准备,应对可能的攻城战。

    所以杨泉兵临城下之后,无论怎样威胁,玉门县守军都无动于衷。

    最终杨泉耐心消磨殆尽,只能采取强攻策略,发起了总攻的号令。

    ……

    在清晨的淡淡薄雾中,杨泉悄悄整军出发,抵达玉门城外。

    由于准备时间不算太充分,杨泉没有冲车去冲撞城门,只能依靠云梯和钩锁等器械,争取从城墙攀爬上去。

    好在玉门城池规模不大,城墙四周浅浅地挖了一条护城河,但是早已干涸,没个卵用,给了杨泉信心。

    此战由杨泉亲自指挥,他骑马举刀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传我军令!率先登城者赏百金,一颗首级再赏十金!”

    “另外所有入城士兵皆有封赏,城破之后,不许擅杀,不许抢夺,违令者立斩!”

    阵前最后时刻,杨泉再次和全体士兵明确了以上两条规矩。

    部队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杨泉一声令下,号旗挥动,战鼓作响。

    攻城部队在各位军侯的带领之下,如暴风骤雨般,携带器械,向玉门城墙冲去。

    此刻守军士兵也早已做好准备,在杨泉发起冲锋之后,便号令弓箭手轮番疯射城下。

    由于有盾牌护卫,再加上拉弓搭箭交换弓手都需要时间,攻城前锋减员不多,很快抬着云梯接近了城墙。

    一些士兵顺着云梯往上爬,另一些则将铁钩抛向城墙,希望能钩住城墙边缘借力攀登。

    但是玉门守军毫不畏惧,一方面继续号令弓手骑脸放箭,另一方面将滚烫的火油和巨石轮番用上,让攻城士兵根本占不了任何便宜。

    杨泉站在远处观察,看到自己的士兵不断被点燃,不断从城墙上坠下,心头焦急和愤懑交织,眉头紧皱。

    强攻城池就是如此,在冷兵器时代是最为残酷胶着的战斗,特别对于攻方,战损会非常大。

    自从早晨开始,杨泉总共组织了多次进攻,无论是单攻一处,还是双管齐下,都被准备妥当的守军无情击退。

    于是只能暂时鸣金收兵,等到来日再战。

    ……

    虽然有所减员,且暂时未能破城,但是同时也大大消耗了守军防守力量。

    很明显地能够感觉到,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守军防守渐渐开始变得吃力。

    在杨泉手下众军士看来,如此下去,只要自己能够维持正常补给,玉门城池迟早被他攻破。

    不过就在杨泉准备第二次攻城之时,大帐中又来了一位老客人。

    “杨太守,别来无恙,贾诩在此有礼了!”

    杨泉与贾诩相互行礼,注意到了他的数据变化。

    【贾诩:好感30】

    杨泉上次送别贾诩,其好感度已经被他刷到了40,如今一看,又退回了30,看来对于放他鸽子的事情,还是有所愤懑。

    这一次贾诩从禄福而来,充当段煨信使,再次来到杨泉大帐,又给他带来了一封书信。

    不过这一次的这封书信却不是酒泉太守段煨所写,而是那段煨派人从雒阳快马加鞭带回来的。

    不错,写信人正是杨泉的朝中贵人,赵岐赵邠卿是也。

    “杨太守,段煨乃朝廷重臣,是前太尉段颎的弟弟。此次崔勇袭击敦煌与他无关,他也只是遵照刺史左昌的命令罢了。如今崔勇愿意投降,还请太守看在赵某薄面上,罢兵息战,返回敦煌……”

    杨泉平静地读着赵岐来信,贾诩则也静静地看着他,两人都面无表情,看不出来心中都在想些什么。

    少时,杨泉将竹简使劲一合,放在案上,对贾诩说道:“此番杨泉下令攻城,先生切勿怪罪,实在是那崔勇不肯罢兵投降。”

    贾诩何尝不知道杨泉的心思,拱手说道:“贾某岂敢怪罪太守,杨太守多虑了。只是还请太守罢兵息战,再莫进攻玉门了。”

    两封信,一封是段煨的,一封是赵岐的,再加贾诩跑了两趟。

    他杨泉一时没有回应,还在犹豫到底买不买他们的面子。

    这时贾诩却打破沉默,说道:“太守请快快决策,此刻段太守已经亲携甲士,正往玉门而来,遥盼太守佳音!”

    说完贾诩退后一步,躬身行礼,久久没有起身。

    “泥煤的,这尼玛是遥盼吗?这不是赤果果的威胁是什么?”

    杨泉白天已经损失了不少士兵,如果此刻酒泉援兵再来,玉门肯定会同仇敌忾誓死守城,恐怕会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一咬牙,只能答应退兵,对贾诩说道:“先生请起,我杨泉同意撤军。”

    【贾诩:好感+20,当前好感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