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精神贵族 » 第十四章 严老师(4)

第十四章 严老师(4)

    严老师住校。

    严老师从工作开始就住校,她的家在上海市区,离学校有80公里。

    因为80公里的距离,所以学校是完全的乡村学校,主管附近两个大队的孩子。

    学校有五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级,每个班级有20多个孩子,全校有100多位学生。

    学校有十一位老师,差不多两位老师管理一个班级,所以每个老师日常都会有三四节课,这个工作量着实也不轻松。

    但学校也只有严老师住校,其它老师都是住在附近的老师。

    林若水对于人情世故很木讷,等到她发现严老师住校,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

    林若水很少绕道去看严老师宿舍的灯光。

    可是班级的很多学生经常会在白天的班级里跟大家汇报昨夜严老师的灯光亮到几点,严老师的身影在窗台上晃动了几次。

    那些对严老师的身影痴迷的学生,后来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每天傍晚,天刚刚黑下来,便会看到缪老师的傻儿子会在严老师的窗前徘徊。

    缪老师是学校年纪最大的老师,快临近退休,也就这么一个儿子,想不到就是傻了。

    听人说,缪老师的儿子原来聪明、俊秀,后来是因为缪老师管教太严,儿子先是失群,后来失语。

    缪老师虽然是乡村教师,但自以为读书人出身,所以很固执地想把儿子也培养成读书人,他相信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想不到把路走偏了,犯了严重的左倾,把儿子弄傻了。

    农民的儿子虽然也开始看重读书,但没有缪老师那样的狠劲,就像林若水的父亲平时基本上不怎么管林若水,因为林若水的父母自己没怎么念书,只希望孩子读点书,不当个睁眼瞎就行。

    直到儿子傻了,缪老师才算悟了教育的真谛,变得慈爱与灵性起来。

    虽然他儿子傻了,他反而不再管束他,任他自由走东跑西,这样村子里被多了一道风景,大家闲余的谈资便是,“你看读书有什么好,缪老师的儿子还不是读书读疯了,据说没考上什么学校就疯了。”

    读书人喜欢给自己贴标签,一旦这个标签贴不成,心理就失衡。

    缪老师的儿子就这样,原来的棍棒教育使这个标签根深蒂固,似乎一定要得到,是人生的全部,但当一旦得不到的时候,知识分子家族的优越性突然荡然无存,回归平民阶层的时候,原来高傲的灵魂就不断不断地向深渊坠落,直至失语、失心。

    缪老师的儿子在傻子中还是体面的,缪老师给他打扮得很干净,衣服也很整洁,面容依然清秀,头发也梳理得很顺,唯有不同的是,他每天30度的样子佝偻着腰背,再也挺不起来,好像天已经塌下来,他无奈地顶着。缪老师的儿子佝偻着30度的腰背在村子里走来走去,他发现严老师的那会儿,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因为是缪老师的儿子,大家也见怪不怪。

    直到晚上频繁地出现在严老师的窗前,才引起大家的警觉。

    但引起警觉的也无非就是严老师的学生,因为也只有严老师的学生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缪老师的儿子每天要在严老师的窗前经过十来回,这使得严老师的学生想成立一个严老师保护委员会,参加保护委员会的有班级的一半学生,领头的是班级的班长。

    时间久了,严老师的学生发现缪老师的儿子虽然会呆呆地望着严老师的窗子,可是并不会凑得更近,甚至会去敲门,感觉他只是欢喜和臆想,丝毫没有行动的勇气,似乎也不用担心他会突然变得更加邪恶起来,会侵犯或者加害严老师。

    但总有这么一个人,在严老师窗前来回溜达,保护委员会的同学感觉至少有损严老师的形象。

    商量来,商量去,委员会决定把这个事情报告给严老师。

    这样班长张小红经过充分的准备以后,敲响了严老师宿舍的门。

    “严老师,你看,那个缪老师的儿子天天在你窗前转悠,都快成幽灵了,要不要告诉校长或者大队部,管管这个事情。”

    张小红的父亲是大队长,张小红觉得她有能力管管这个事情,所以一出话便搬出了官家。

    严老师晚上几乎不开门,也不出门,也没有夜里走访的习惯,所以张小红敲她的门,最初她感觉有点意外。

    可是在听了张小红的“报告”后,严老师淡淡地笑了笑。

    “嗯,缪老师的儿子你们觉得是可怜多一点,还是可恨多一点?”严老师摸了摸张小红的小脸。

    随同班长一同去敲门的几位学生听到老师的提问,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鸦雀无声之际,还是张小红脑瓜转得快,她从严老师温柔的手势中迅速找到老师需要的答案:“报告老师,缪老师的儿子,我觉得可伶更多一点。”

    严老师点点头,说道:“你的想法跟我一样,你们看,缪老师的儿子跟我差不多年纪,我现在给你们当老师,他也是读书人,当时没有考上他向往的学校,就疯了,你们说是不是很可怜?”

    老师的言下之意,他已经够可怜了,大家还是不要欺负这个可怜的读书人了。

    严老师见大家神情逐渐严肃,笑笑道:“你们可知道,我读书的时候,我爸妈也逼得紧,有时成绩不理想,还会被骂,思想负担最沉重的时候,距离变成疯子也只是一步之遥……”

    严老师把自己跟缪老师的儿子做同类的比较。

    那时的城市人跟农村人差别确实很大。

    农村人送孩子进学校读书,只希望孩子读书认字,不要再当个睁眼瞎就行。

    城市人读书想法就不一样,是为一定要考上某个学校而去的,压力就不是一般的大。

    农村孩子的父母自己不识字,或者不怎么识字,也不知道哪个学校在哪里,能派什么用场,所以对读书的要求很简单,识点字就可以出门认个路牌门派什么的,也可以给亲戚朋友写个信什么的,也不需要再叫人代写。所以读了几年书的,如果孩子不愿意再读书了,家长一般会默许,因为他们觉得,几年书的知识储备,那点识字量已经足够了。

    城市人的觉醒比较早,首先在选择职业上的差别就大,要么是工人,要么是知识分子,他们都知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了不被治于人,所以他们都开足了马力,他们这一代没有成功,就在下一代身上铆足了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可是人不是机器,不能无限量的运转。

    就算人是机器,机器也有零件损坏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