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生活里的碎碎念 » 第四章 远方 第八节 成为一名协调员

第四章 远方 第八节 成为一名协调员

    组织志愿者进村的学长学姐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协调员”,小书自心底佩服他们。有能力、有爱心,在村子开展的项目都是经过考察,项目安排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每个人都愿意付出,也愿意敞开心扉,坦诚地和身边每一个人交流。这种真诚的样子在大学这个略微复杂的环境里已经很少见了。小书每每想起在营中参加志愿活动时候的氛围,总是心生向往。

    对比之前参加的活动,在政府实习那段时间姑且不论。之前小书也参加过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养老院之行”,一群人赶往一个地方,带着现成的饺子馅和饺子皮,刚下车就开始在养老院的亭子里忙着包饺子,或者帮老人做家务。做完之后把饺子盛到每一个老人家里,老人再客气地说一声:“谢谢”。过程中志愿者们与老人鲜有互动,与老人靠的最近的距离便是那张大合照。大家并排站在一起,露出清一色的微笑。那次的养老院之行小书参加完之后觉得很诧异,一群人像是走流程一样,走个过场就完事了?她觉得志愿活动不是“供血”式的,老人们也不是等着乞讨的弱势群体,大家应该是自发去陪伴老人的,他们需要的尊重,是平等相待。这些老人缺的不是这几份饺子,每个学校见缝插针地来“问候”,难道不是对老人变相地打扰吗?小书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自那之后,小书基本上也没怎么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活动了。一个是对第一次的志愿活动多少有些失望,另一个是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能去外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次数少之又少。

    这一次寒假社会实践,算是刷新了小书对志愿活动的认知,她对这种模式下的志愿活动充满了好奇。综合考虑之下,她做出了一个决定——成为一名协调员,这也是当时那个学姐极力想让她做的一件事。“我觉得你是一个很稳重的人”这句话给了小书极大的鼓励与自信,也更坚定了她的决定。就这样小书顺利通过了面试,成为了一名协调员。当时的小书还不知道这一决定会对她之后整个大学生活都发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她还沉浸在通过面试的自豪当中。

    完成协调员基础培训之后,小书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考察村子,运用“发现需求——制定计划——梳理项目”这种思维模式,小书在前辈的引导下自发地去学习。她发现原来在村子中制定的项目还需要经过这么多次的推敲。四五个人经过一天半的考察,不眠不休地进行讨论,在火车上讨论到凌晨三点,虽然过程很难受,但当小书把大家口述的东西梳理成为一篇计划书的时候,她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作为活动的筹备组,小书既是其中的一员,同时也是志愿者中的一员。第一次组织开营活动,负责组织小孩子教育项目的她,十分忐忑。开营前和搭档一起策划活动,讨论细节,但实际开营的时候,项目一度进行不下去,组织开展的教育项目没有充分考虑到康复者孩子们的年龄差异,一部分的孩子除了在课堂上玩,啥也不会干。这也让她很沮丧,觉得自己有点儿过于幼稚了。作为筹备组,却比带进村子来的志愿者考虑得还少。那几天时间,她始终处于一种压力很大、情绪比较低沉的状态。

    筹备组里的组内协调员看出了小书的不适,后来经常现身说话,通过讲述自己之前开展活动的经历去给到小书支持。小书上了中学之后就有些封闭自己了,特别是上了高中之后,很多事情喜欢憋在心里,组内协调员的支持让她也学会逐渐敞开心扉,开始试着提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状态。渐渐地,她也能慢慢融入到群体里面,不再一个人扛着压力。

    协调员的身份驱使小书了解得更多,对如何通过志愿项目去推动麻风病康复者建立自信心,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志愿者不是单纯地给予,更多的是引导。对有需要的群体分别看待,不是所有麻风病康复者都需要帮忙砍柴、清洗衣物。每个人的需求都会有所区别,要在项目中引导,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给到支持,让相应的人自发地改变当前的现状,这才是更有意义的志愿活动。

    弱势群体不是天生的,有些时候是因为社会给他们贴上了标签,而标签的压力让他们自身无力承受,只能安于现状,才甘于“堕落”。就好比小书认识的“麻风病康复者”,他们作为康复了的一批人却被社会上一部分人认为还存在传染的风险,于是在工作中排斥他们,子女也没办法上户口,陷入恶性循环的处境当中去。可是事实是他们已经治愈了,已经不存在传染的可能性。志愿者能做的便是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证明他们不具备传染性,同时也让麻风病康复者相信自己是一个正常人,他们和社会上的人一样具备自力更生、养家糊口的能力。如此循环往复,志愿活动才能进入到良性循环中去,让本不属于弱势群体的人摘掉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