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靖南旧事 » 第三十四章 蒸馍馍,贴花花

第三十四章 蒸馍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阴转晴。

    陈安之在止园的第一夜睡得很好。

    丝丝交给她的那块晶石仍给她输送着能量,她也继续梦着小空间里演示凌波微步的美人。

    搬来的第二天,她跑步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出了止园后,她随意右转,向附近的村子里跑去。

    村子里正是农闲时分,四周仍一片黑漆漆的,地里也未见干活的庄户人。

    陈安之凭着感觉飞快地跑过一条条田陇,只听见耳边乎乎的风声,突然生出了一种天地独一人的旷达之感。

    穿过三个村子,便来到了临海的山边。

    早晨看不太清进山的路,陈安之怕又惹上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就在山脚下折返了。

    跑回止园的路上,村子里已经有早起的人家在生火忙碌了。

    二十八,把面发。

    马上临近除夕,依着旧例,今日是发面蒸馍馍的日子。

    昨晚奶娘就安排了今天要蒸枣馍摸,做打糕,还要蒸上几笼大包子。

    止园的东面有个大厨房,几个人在里面忙碌也不会显得局促。

    “回家蒸馍摸,准备过年了!”安之想着一笼笼香喷喷的大包子,深吸一口气,脚下生风,一溜烟儿跑回了止园。

    “二狗他爸,你看到咱们玉米地边刚跑过去个啥?”

    “看身形,像只狍子。过年啦,狍子也出来找吃食了。”

    还没进家门,就看见止园的上空也升腾起了青色的炊烟。

    “奶娘都在生火了,我要赶紧去帮忙了。”陈安之推门就向厨房跑去。

    只见厨房几个俏丽的身影正在灶台前忙碌着。

    锅里正烧着一大锅水,准备做烫面用的。

    “安之回来啦。你看,添香楼的几位小娘一早就过来帮忙了。我昨晚不过是顺口说了一嘴,鹿掌柜就上心了。”慧娘喜滋滋地说道。

    昨天夜里她还在为准备一大家子除夕的吃食犯愁,今早便来了四个好帮手。

    她看着四个长相身高都一模一样的美少女,心里忍不住再次感叹,这般好模样,这般能干,还是一母同胞,真是天下少有。

    陈安之看着梅、兰、竹、菊四姐妹,突然心底涌出一丝异样。

    “怎么感觉像克隆出来的?不可能吧,我应该是低血糖反应了。乌拉星球都不曾克隆过人类,何况这个落后的时代。”

    “干娘,我饿了,可有什么吃的。”陈安之决定用热量来压住自己的古怪念头。

    “有啊,有昨日专门给你留的桂花糕。我在小炭炉上还给你煨了鸡蛋羹和热牛乳。”

    今日不只要蒸馍摸,还要贴花花。

    安之和今日告假在家的王春一同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后,就按着慧娘的安排,准备贴年画、窗花和对联。

    对联要等着下午陈元吉回家写了再贴。

    年画和窗花都是昨日添香楼的鹿鸣送过来的朝歌城最流行的花色。

    宅子的大门口自然是贴上一对威武的门神。

    到了宅子里面,两个小娃就凭着自己的喜好开始自由发挥,一顿操作之后,所有的窗棱都贴上了葫芦、花鸟、瓜果等各色好看的剪纸。

    至于四个小院门上的年画,则包含了陈安之的巧思。

    齐霁院门口贴的是一对大鲤鱼,老爹院门口贴的是一对如意,奶娘一家则贴的是天仙送子,她和师父住的那里贴的是公孙大娘舞剑。

    “春哥哥,今日咱们又办成了一件大事,你看,整个宅子更有过年的氛围了。干娘他们的大包子也做好了吧,要不我们过去看看?”

    陈安之开心地搓着手上的浆糊,牵着王春就往厨房跑去。

    第一笼包子,正要出锅。

    这一锅是混合了烫面的蟹黄汤包。汤包的材料也是今早从添香楼专门拿过来的。

    见两个孩子过来了,慧娘赶紧用筷子捻出两个汤包,再熟练地配上两小碟醋,放在厨房的一个小桌上。

    “过来吃吧,灶台边的吃食是最香的。蟹黄汤包,是我最拿手的,在北地也很难吃到,我做了三大笼。周夫人那里和隔壁鹿掌柜家都备下了。”

    慧娘这两日在止园忙地脚不沾地,人看着却越发精神自信了。

    “奶娘,您辛苦啦,您欢喜做什么便只管做,缺什么材料请小霁和鹿姨帮我们寻着。”

    陈安之看到奶娘眼中的光彩,觉得如今才是真正认识了这个能干贤惠的女子。

    “现下只有劳烦他二位了,明年我们可以自己种。我们宅子西面那么多地,想吃什么就种什么,再养一些家畜,睡莲湖里还可以放一些河鲜。地实在不够,还可以租附近农户的。”慧娘满怀憧憬地说到。

    她觉得如今儿子每日在府尹府跟着周公子做学问,也学着做人做事。

    王四就办些齐大先生交代的差,一家人各得其所。

    自从江宁宫里出来,就没想着自己可以过上如此称心的日子。

    一上午把所有过年要吃的主食都做了出来,蒸的、炸的,甜的、咸的,占了大半个厨房。

    这会儿正忙着把各色吃食装上两份,一份送到周府,一份送到隔壁的宅子。

    中午是安之做的番茄煎蛋面。

    虽然简单,但是这是她经常做的拿手菜,比一般食铺的还好吃。

    正吃完面,准备收拾,就看见齐霁找的看门小厮领了几个人过来。

    “我的儿,在煮什么好吃的,这么香?”只听见向天歌爽朗的笑声。

    陈安之赶紧迎了出去,看见干娘带着观衡哥哥还有唐云过来了。

    “干娘,中午做的番茄鸡蛋面。刚吃完。您和哥哥可曾用午膳?”

    “就是想过来打秋风来着。”向天歌打趣道。

    “妹妹,我好饿。”周观衡揉着肚子故作委屈状。

    厨房的几个人闻言又赶紧生火。

    “干娘,您且和奶娘他们说说话,我马上煮面条。”

    不多时,一大两小三碗点缀着青葱的番茄鸡蛋面就端了出来。跟着端出来的还有几碟风干的麂子、狍子、野鸡肉,外加一壶昨日剩下的姑射月和一壶茶。

    “干娘,您先吃着点面条,再用这些肉干下酒吧。给哥哥和师父准备的是一壶碧螺春。”陈安之边忙着布菜,边说道。

    “我的乖乖儿,你跟着慧娘,真是学了不少。”向天歌宽慰地坐下,开始吃午饭。

    最近,陈安之暂时停止了学习新的武功,唐云让她自己每天保持晨跑和站桩即可。

    至于以后怎么教,唐云有点犯难。

    所以,她最近每日不是自己关在屋里参详秘笈,就是去周府与向天歌商量。

    “安之,为师这几天一直在想,以后你的武学之路怎么走。走快了怕伤了你身体,走慢了怕浪费了你的天才。”唐云一脸为难地说道。

    “师父,您能教我,已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慢或者快,安之觉得都好。”陈安之镇重地向师父行了一个礼。

    “好啦,好啦,我们大致都商量出了一二,等晚些齐霁在的时候,再最后定夺吧。我看厨房里还有那么多食盒,里面都是什么啊?”向天歌刚吃饱喝足,又开始惦记新的吃食。

    “夫人,都是上午才做的各色面食。其中有我最拿手的蟹黄包,已给府上备了一份,过年的时候就可以添几样主食了。”慧娘回应到。

    “太好了,我们府里,就是没有做得好东郡面食的人。蟹黄包,可是好多年没吃到了。现下可以尝一尝不?”向天歌急急忙忙便往厨房走。

    “干娘,您慢些。奶娘做了好多的,管够。”安之哈哈笑着追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