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真不想当王爷 » 第十一章 帝师曾志

第十一章 帝师曾志

    陆安见陆羽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看来是全忘记了,赶忙又解释道:“陆大少爷脾气暴躁,霸气十足,所以大家都叫他‘霹雳虎’。不过,话说回来,他在的时候,即便瞧不上您,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挺袒护您的。可自打他去年离开学堂到吏部当差,您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不太好过?”陆羽眼珠一转,哼道:“恐怕是因为那哥俩吧?”

    “正是。”陆安点了点头,继续道:“二少爷陆睿,人称‘笑面虎’。嗯……小的是下人,有些话实在不方便讲,但从这花名上,您已可以体会一二。”

    “我记得赵公差跟我盘道时,好像提到过陆睿的花名叫……叫什么香来的?怎么又成‘笑面虎’了?”陆羽奇怪道。

    “二少爷经常和公侯府的另外三位公子厮混在一起,他们四人号称‘京城四少’,在世家子弟中颇有些名气。而且二少爷长得风流倜傥,又常寻花问柳,是以人称雨露留香‘陆留香’。至于‘笑面虎’这个花名,则仅仅是学堂里陆家子弟之间的戏称。”

    陆羽微微颔首,问道:“那陆老三又是什么虎?”

    “三少爷陆飞,在学堂里最能调皮捣蛋,而且天生一头黄发,大家都称他是‘黄毛虎’。”

    “好好好,霹雳鼠、笑面鼠、黄毛鼠,嗯,我看以后就叫‘陆家三鼠’吧!小爷我从今天起就是抓他们的猫!”陆羽说罢,哈哈大笑。

    “您要跟他们斗?”

    陆安一脸惊疑的看着陆羽,怎么也不敢相信以前软弱胆小的少爷,怎么突然转了性儿,变得有点儿强势了,但联想到少爷醒来后的种种表现,他还真觉得少爷和以前大不相同。

    陆羽冷哼一声,道:“我才懒得搭理他们,我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那哥俩只要敢招惹我,我定叫他们哭都拿不着调。”

    陆安嘴里小声重复着陆羽的话,而后又以崇拜的目光看着陆羽道:“少爷,您讲得太好了!您刚才那句‘人不犯我’的话,啧啧,真是太有水平了!我都想把它写下来,裱起来挂在墙上。”

    “少拍马屁!”陆羽嗔笑道,“除了陆家三鼠,学堂里还有别的事嘛?”

    陆安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了一阵,忽地一拍脑门道:“对了,少爷,再过些时日就是三月初六,该是祭祀帝师的日子,然后便是大考。”

    陆羽想起张老四好像以前也跟他念叨过什么大考,当时没怎么上心,眼看日子临近了,他还啥也不会呢,苦着脸问道:“大考?都考什么呀?”

    陆安知道陆羽平日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主,每回大考就没有通过的时候,现在见陆羽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强忍住笑,介绍道:“大考一年一次,由于学童所学进度不同,所以先生都是单独命题。”

    陆羽还头一回听说还有这种考法,不禁好奇道:“单独命题?那……那考我啥呢?”

    陆安一乐,“您呐,现在还在学《千字文》,当然是从中选题喽。”

    陆羽也不明白陆安为啥乐得那么猥琐,便问道:“那你呢?”

    陆安一挺胸脯,傲然道:“先生应该会考我《中庸》吧。”

    陆羽反应过来,看来《中庸》应该比《千字文》难,所以陆安这小子才这么嘚瑟,他心里觉得好笑,能糊弄过关就行,管它难不难呢!

    “对了,刚才你说祭祀帝师,难道是个仪式吗?”陆羽又问。

    陆安一怔,点了点头,刚才在他脸上那股得意劲儿却忽然不见,情绪似乎一下变得低落起来。

    陆羽察觉出异样,试探道:“该不会有什么事吧?”

    陆安叹了口气,暗暗责备刚才自己口不择言。

    每年祭祀帝师,陆氏家族的男丁只要入了学堂,皆会出席,且仪式站位极有讲究。

    自家少爷虽然随了陆姓,但毕竟不是嫡亲,自然不能与嫡系子孙站在一处。

    若与远房旁支站在一起,又颇显尴尬。

    好在陆羽很有自知之明,每缝此种尴尬场合,多半会装病缺席,双方都不至于难堪。

    家主当然不予计较,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事儿,陆羽虽然忘却,但陆安却不好解释,只得硬着头皮含糊其辞道:“祭祀帝师,嗯……事关重大,举国上下都很重视,届时……侯府也会举办仪式。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别吞吞吐吐的!”

    “只是仪式耗时过长,少爷您身体本就不太好,故而一般都不屑于参加。小的每次都是照顾您,所以也从未参加过。”

    “不屑于参加?”

    陆羽眼睛微眯,想想自己在侯府中的地位,稍一琢磨就明白过来。

    自打他重生以后,这种不受待见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反正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爱咋咋地吧!

    见陆安似乎有点儿郁闷,他便走过去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安抚道:“无所谓啦,不参加就不参加呗,咱也不稀罕,我就是很好奇那位帝师是谁?”

    陆安顿时头大如斗,没想到少爷连帝师都忘了,心里叹了口气,很严肃地解释道:“帝师是建统大帝的恩师,姓曾名志。由于‘以身代桥’,救过大帝一命,是故被我大周朝尊称为曾子。”

    我了个去……信息量太大了!

    陆羽听得一头雾水,觉得还是自己找本史书看看为妙,省得越问越暴露自己的无知,于是他装作恍然大悟道:“哦,曾子啊,不就那老头儿嘛,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嘿嘿……”

    “老头儿?”陆安惊得下巴都快掉在地上。

    陆羽知道自己又口误了,赶忙岔开道:“行啦,行啦,天色不早了,赶紧给我整点儿吃的,小爷我都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陆安应了一声,赶忙拽着站在旁边听得有些发愣的张老四离开了屋子,一出门就对张老四小声嘀咕道:“少爷真是烧糊涂了,您老刚才听到了吧,他管曾子叫老头儿,哎,这以后可咋办啊!”

    张老四垂头叹气,嘱咐道:“陆安啊,以后你可得管住嘴巴,少爷的事情切莫与外人提起。”

    “您老就放心吧,打死我也不会说的,只是以后……哎!”陆安摇了摇头。

    夜色静谧,月华如水,最易让人浮想联翩。

    陆羽躺在床上,枕着胳膊,脑海中不期然想起那芊芊靓影,却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安然入睡。

    他又想起陆安所说的帝师,觉得还是先恶补下历史为妙,省得自己以后一张嘴就跟白痴似的。

    于是,他下了床,踱到了书架前,打算找本历史类书籍先翻翻看。

    “咦,这是什么书?”

    陆羽好奇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最厚的书,掸了掸上面的浮土,捧在手里一看,原来是一本史书,名为《唐史之鉴》。

    关于现在到底是何年代,陆羽一直就没搞清楚,每当想起这个问题,这具身体正主的记忆中,只有当今国号为“周”,以及年号为“永昌”。

    反而更让陆羽晕头转向。

    前世的陆羽对历史很感兴趣,再拜评书和历史类小说所赐,他对中国历史的了解要比一般人多一些。

    在他的印象中,中国历史上以“周”为国号的,一共有五个。

    最早的当然是“武王伐纣”之后建立的周朝,史称“西周”。

    其次就是周平王建立的周朝,史称“东周”,后世又将其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还有就是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的周朝,史称“北周”,又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

    再有就是女皇武则天改唐为周,史称“武周”。

    最后的周朝,是五代十国时期,郭威所建,史称“后周”。

    既然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周”朝,但貌似和陆羽所知道的五个周朝都不沾边儿。

    而且他也从来没听说过,历史上还有位永昌皇帝,要是永乐大帝倒还差不多,不过那是明朝。

    陆羽带着好奇心,开始翻起了《唐史之鉴》。

    书里面是竖排的繁体字,而且没有标点符号,又全都是文言文,还没看两列,他的头就大了半圈儿。

    无奈之下,他只得大概看看,就关注那些他比较了解的大事件,比如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后称帝、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等诸如此类,书中都有明确记载,看来和他在后世所学的历史大同小异。

    那历史的拐点,到底出现在哪儿呢?

    为何又冒出一个“周”朝呢?

    带着疑问,陆羽将书翻到后面,着重看唐朝晚期,希望找到答案。

    按书中所记,唐末天下大乱,群雄争霸,朝代国号轮番更替,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陆羽看来,这段历史应该就是后世中称为“五代十国”的时期。

    陆羽又仔仔细细地读了N遍,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没有出现,一个关键性的历史事件没有发生,才导致了历史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那就是赵匡胤这位牛人,在(后)汉和(后)周中都找不到他的身影,貌似他并没有降生在那个时代,所以“陈桥兵变”自然没有发生,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宋朝,历史在此悄悄地发生了转变。

    按照这本史书所记,(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膝下无子,独有一养子,名为楚熙,令其继位,但不准其改朝换代。

    是故楚熙登基后,国号仍为“周”,改元“建统”,定都开封。

    看来写史的人都对本朝有所顾忌,《唐史之鉴》这本书也不例外,在记录到建统大帝登基后,作者就停笔了。

    不过,好在陆羽在书架上又找到了另一本关于本朝的史书,名为《建统大帝功绩录》,虽然书中内容多为吹捧建统大帝战功政绩的,但从中也能看出历史的走向。

    原来建统皇帝继位时,年方二十,雄姿英发,豪气冲天,决心遵照义父柴荣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

    当时天下割据,势力林立,建统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经过三年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诸方面准备,开始了南征北战,历经十五载,终于一统江山。

    而后休养生息五年,又经十载,才从辽国手中夺回了当初(后)晋割让给契丹人的“燕云十六州”。

    而关于那位帝师,书中也有详细记载。

    建统二十五年,帝亲征燕云,于三月初六被敌困于沙河,趁夜突围南出,死伤惨重,至一无名河边,乃有八十八骑。

    后有追者数千,前有河流阻路,帝遂率众南驰,至河窄处,忽望一浮桥,大喜。

    熟料快马行至桥中,桥板不堪负重,骤然断裂,摇摇欲坠,欲过不能。

    众皆下马,以抗追兵。

    值此生死存亡之际,曾志凛然纵马入河,立于马上,托举断板,以身带桥,急谓帝曰:速过,切不可仿西楚霸王成千古遗恨!

    帝深感不已,涕零三拜,遂踏板而过,得以幸免。

    后曾志中箭,坠马溺水而亡。

    待帝一统天下之后,尊先师曾志为曾子,为万世师表,定三月初六为尊师日,而那无名河便从此被百姓称之为“代桥河”。

    建统三十五年,建统大帝以天子守国门的决心北拒辽国,迁都幽州,并更名为燕京。

    建统三十八年,建统大帝因旧伤复发,遂崩于宫中。太子楚渊继承大统,次年改元“永昌”,也就是当今的永昌皇帝。

    至此,陆羽终于明白,大宋朝没有了,(后)周延续下来,而且不仅实现了统一,还收复了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这已经和他所知道的历史完全不一样了。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考虑的话,现在的大周朝,就相当于后世历史中的大宋朝,更准确的说是北宋,只不过不是赵氏天下而已。

    陆羽深深记得,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高度繁荣的时代,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时期,史学家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可是,陆羽一想到后来的靖康之耻,崖山海战,还有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可惜!可惜!可惜啊!

    山河破碎,蛮夷入主……

    怀着沉甸甸的心情,陆羽又躺回了床上,想想自己本是一无名小卒,庸庸碌碌,上天却偏偏让他重生在这个大时代中。

    虽然他后知千年的历史,深知华夏文明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哪儿,但那又有何用呢?

    一个小小的侯府家的私生子,又怎么可能改变历史这艘巨轮的轨迹?

    陆羽想了很多很多,那一夜,他梦见了百舸争流,千军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