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幕后小贤王 » 第十一章 梅园春会(九)

第十一章 梅园春会(九)

    “不错,不错,确实不愧我江南四大才子之名。”

    直到等的让人有些心痒难挠时,何老这才笑了笑,说出了自己对案上那首七言的评价。

    “这首七言,意境深远,措辞极妙,让人有种仿佛想要重回旧时的感觉一般,哪怕是放在往年历届的秋月大赏中,此首七言也当能进前十之列。”

    夏老在接过何老手中的宣纸后,口中也是赞叹有加,显然对于何老的评价并无什么反对之意。

    “感谢二老对这首七言的评价,陈庆春深感荣幸之至。”

    在朝着两人深深鞠了一礼后,满脸喜色的陈庆春可谓是春风得意。

    若说先前只是得到赵老的认可,还让他心中有些忐忑的话,那此刻他算是真正将心中那块石头落了地,顿感浑身酸爽不已。

    看到已经放下手中的宣纸向他走来的二老,祝律庭的脸上露出些许紧张之色。

    对于早将江南那些诗词歌赋烂熟于胸的祝律庭来说,他知道刚才二老对陈庆春那首七言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而自己所作的这首赏月词虽然自己已经很满意,但要说能位列那秋月大赏的前十之列,他可是着实没有什么信心。

    只不过此时已是箭在弦上,哪怕他再如何紧张,此时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二老在他那首词上,摇头晃脑之余,不时低声交谈一番。

    “这位后生可是来自北方?”

    夏老抬头望了望额上微有冷汗溢出的祝律庭一眼后,语气温和的朝着他笑问了一声。

    “小生正是来自上京。”

    祝律庭忙不迭的给夏老施了一礼,只希望眼前这位宿老在点评时能够手下留情个几分,免得让他堕了众多北地士子的威名。

    “虽说言辞有些着于痕迹,不过此首月词中,却也有着我等江南士子所欠缺的一番豪气,读来让人顿生畅快之意,算的上是一首极为难得一见的佳作。”

    “若要在秋月大赏中做个排名的话,想必前二十之列,也该是有的。”

    在与何老交头接耳一番后,夏老最终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感谢二老评价,北地士子祝律庭,欣喜之至。”

    对于夏老的这番评价,祝律庭可说是极为满意。

    毕竟北地本就不如江南这般文风鼎盛,他这样一个北地士子临场所做的词能够得到这种评价,可以说是已经给足了他脸面,他哪里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

    与遥遥相对的陈庆春对视了一眼,两人齐齐将目光往那个令人生厌的浪荡子看去,脸上莫不是一幅幸灾乐祸之意。

    “啊,终于要到那个混蛋了,简直快要憋死本郡主了。”

    小郡主萧玉衡拼命拍打着身边柳依依的手臂,兴奋的那叫一个满脸通红。

    任由萧玉衡将自己那一截藕臂拍的隐隐生疼,柳依依只是有些无奈的笑了笑。

    此时此刻,早已为当前这一幕等的心痒难耐的萧玉衡的心情,她哪还能不了解,哪怕有些失态也只能是随她去了。

    杨玉漱饶有兴致的看着依然一幅老神在在的林贤之,对于这个浑身都透着古怪的林家二公子,她现在是感觉越来越看不透了。

    与在场所有人的幸灾乐祸不同,现在唯一对林贤之而感到担心不已的估计就唯有他那丫鬟,楚楚小丫头了,只可惜这丫头此时根本也是无计可施,只能将自己的脑袋深深埋进胸脯里,不忍目睹一会自家少爷那被彻底拆穿后的惨状。

    看到犹如百胜将军般依旧气定神闲的林贤之,二老忍不住摇了摇头。

    今天对这后生的打击恐怕会有点大了,只希望这后生日后不要因为此事而一蹶不振就好。

    就在两人看着宣纸上那犹如蚯蚓爬过般的文字,心中想着一会要怎样给这后生留点颜面时。

    没成想仅仅只是开篇的那两句词,就让他们感到一股恢宏之意迎面而来,顿时让两人再也移不开自己的目光,就犹如那眼神不好的老学究般,将头深深埋在了那浅薄的宣纸之上,久久没能直起身来。

    时间就这样过去良久。

    就在众人为此而感到心焦,以为二老是不是身体有所不适之时,只见何老终于是有些颤颤巍巍的直起了自己的腰身。

    “这,这,这,真是你所作的?”

    好不容易才从词中那种意境挣脱出来的何老,双眼望着林贤之,眼中尽是一片难以置信之色。

    “难道何老之前曾在何处见过这首词吗?”

    对于何老的反应,林贤之自然早就有所准备,脸上笑眯眯在反问的同时,心中却满是幸灾乐祸的暗忖道:“怎的?是不是亮瞎了你们那双老花眼?”

    “不可能,不可能,此等惊世之作怎可能出自你这等后生之手?”

    夏老握着宣纸的双手在微微颤抖,在闻得林贤之语中的意思后,有些茫然的俯身在案上,眼神空洞的拼命摇头。

    在他看来,这首词中的意境之妙,哪怕是他们这些已经半截入土的江南大儒们都无法把握,就这么一个不足弱冠的后生,怎么可能就能把握的住?并且还能把它如此完美的抒发出来。

    见到二老那从未所见的惊骇之态,一旁早已经按捺不住的赵老,此时再也顾不得什么颜面,直接三两步走到了林贤之的案前,将头凑在了夏老旁边朝着宣纸上望去。

    “不可能,不可能……”

    望着如同魔怔一样看着案上那首词,嘴里不停喃喃自语的赵老三人。

    陈庆春与祝律庭二人虽然已经感到大事不妙,但是却又偏偏不能凑上去一观究竟,这种如同陷入烈火中的煎熬,简直就让他们两人心急如焚。

    恨不得自己那已经伸出老远的脖子,能再往前探出个一两丈好一观究竟。

    事实上又何止是他们两人心焦似火,所有人在看到三老那难以自持的神态时,都知道场中必然出现了出人预料的极大变故。

    而那引起变故之人,自然也只能是那张案台的所有者,林贤之。

    然而当他们看到引起如此剧变的始作俑者,此时居然好整以暇的整了整自己的头发,一幅扯高气扬的嚣张样,所有人都有种这小子怎的就如此欠揍的念头。

    就在林贤之看到众人那如狼似虎的眼神而感到有些心虚时,一道语声算是替他暂时解了这种群狼环伺的困境,也让在场所有人都暂时放下了心中那些疑惑,开始朝着一个方向齐齐施礼。

    “诸位勿须多礼,本官此时与诸位一般也就是过来看看热闹,大家随意就好。”

    在环施了一礼后,杨越望向林贤之的眼神满是困惑之意。

    他就有些不明白了,他那先生到底从哪看出这个有些欠揍的小子身上有特别之处了,关键是他先生偏偏还真就给他说中了。

    只从那三位大儒的表现上来看,这小子的作品估计真的是有些精彩到骇人的程度了。

    “几位老哥,不若先将此作借老朽一观如何?”

    看到向自己三人拱手施礼的柳元熙,早已从杨越那儿得知此老真实身份的三人又哪敢怠慢,在连忙拱手还礼后,就将案上的那首惊世之作,呈到了柳元熙的手上。

    “恳请柳老品评,如此惊人之作,我等三人实在有些不敢胡乱置评。”

    在恭敬呈上手中那首大作之时,三人亦同时将目光望向了一旁老神在在的林贤之。

    只不过,他们此时的目光中哪里还有丝毫的轻视之色,包括此前与林贤之还有些龌蹉的赵老在内,他们现在眼中存在的,也唯有那一片满满的不可思议之色。

    就与三老的反应同出一辙般,在刚看到那有些难以入目的字迹时,柳元熙先是感到有些好笑的摇了摇头,尔后便彻底沉溺在了那首词的意境当中。

    一首不过数十字的短词,刘元熙却足足用了半刻钟的时间才算看完,而等到他通篇看完时,却也并未立刻开始对这首词做出自己的评价,而是紧紧闭上自己的双目,开始回味起词中那绝妙的意境来。

    直到等的众人心痒难耐时,柳元熙这才在万众瞩目中睁开了自己的双眼,发出了一声悠然长叹。

    “实乃生平仅见,生平仅见啊。”

    看到身边那些茫茫多翘首以盼的眼神,柳元熙在微微犹豫了下后,却并未立刻说出自己对这首词的评价,而是将自己的目光望向了在一旁气定神闲的林贤之。

    “不知老朽能否有幸将此词当众咏诵一番,好与在座所有士子共赏?”

    在朝着林贤之拱手一礼后,柳元熙眼神恳切的望着林贤之道。

    “自无不可。”

    林贤之拱手还了一礼,嘿嘿笑了笑点头答应道。

    开玩笑,要是不念出来好好打脸一番这些眼高于顶的江南士子,那他那些憋屈岂不是都白受了?

    更何况眼前这老头既然能跟他哥的老丈人混在一起,怎么看他也应该给些面子不是?

    “如此甚好,呃,只是这个,这个可是个阙字?”

    正准备拿起那首词先酝酿一番情绪的柳元熙,终究还是扭过头来朝着林贤之,小心翼翼的做了一番确认。

    毕竟那个勉强只能看出个轮廓,中间完全就是一团浆糊的字,辨认起来还是有些费劲的,万一在念的时候真要弄错了,那可真就太尴尬了不是,终究还是确认一下要保险些。

    原本还一脸春风得意的林贤之,第一次露出些许郝颜之色,只能朝着柳元熙尴尬的点了点头。

    柳元熙轻笑了一声也不在意。

    在他看来,字难看些又有什么打紧的,以后有空多练练就好了,而这词嘛,可不是谁去练练就能够写出这种水平的。

    “既然已经得了这位小友的许可,那我柳元熙今日便将这首小友所作的祝月词与在座诸位共赏一番,至于如何评价,等诸位听完,想必心中自有定论,柳某也就不逾越了。”

    随着柳元熙的这段话落入人群之中,原本在场中还有些交头接耳的议论声瞬间戛然而止,诺大的会场之中顷刻间便已是落针可闻,陷入了一片绝对的寂静之中。

    几乎每一个人都心怀忐忑的望着在场中央慢慢酝酿情绪的柳元熙,每一个人都想知道这首词到底能够惊艳到什么程度,居然能够让这些盛名已久的文坛宿老失态到如此地步。

    好在这一次,他们并没有等多久。

    早在心中默默咏读这首词的时候,柳元熙的心中已是一片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将那种盘桓在心中的情绪彻底抒发出来。

    此时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机会,柳元熙只不过是微微调整了下自己的状态,满怀悠远意境的前两句词已然在他那抑扬顿挫的嗓声下开始响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仅仅只是开篇的那两句词,一种犹如醍醐灌顶般的感觉就让在场的许多人瞬间打了个寒颤,情不自禁的抬头朝着天上那轮明月望去。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随着后边两句词在耳边响起,众人的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些微迷茫之色,似要与柳元熙与之一起发出同问一般。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寥寥数十字的上阕已彻底让所有人都沉浸在那种从来未曾有过的思绪当中。

    仿佛看见自己的身体随着清风而起,扶摇而上九天,在看到那金镶玉琢的宫廷楼阁后,又重回到人间,遥遥望月而兴叹。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常娟。”

    一首来自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让在场的所有士子感受到了从来未曾有过的震撼,更让他们暂时忘记了身边的一切,被带入到那只可意会,无以言传的意境当中。

    如果只是在一个普通场合,这首词的威力或许还没有如此显著。

    但现在这场中聚集的可是所有江南士子中,最精锐的那一批精英,对于诗词歌赋本就有着极高的鉴赏能力。

    如此一来,这首词一旦投放到这些士子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威力自然可想而知。

    哪怕是原本对这些东西不太感兴趣的那寥寥数人,此刻也在周围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陷入一知半解的迷茫之中。

    几乎可以说在场中的那泱泱数百人,在这首词的威力下根本就无一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