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道公 » 第十四章 以势压人

第十四章 以势压人

    翰墨斋中,虽然知道宁成所写的西游记十分精彩,能够大卖。可老掌柜依旧会犯一些商人都会犯的错误,就是喜欢压价,将好处捏在自己手里。王掌柜笑道:“小道长,这写的西游记画本确实不错,可是志怪小说,画本戏曲、评书大鼓也不是没有,恐无法有新奇耳目之效。”

    接下来就是正式谈生意的流程,这位王掌柜一开口就是先说书稿不够新奇,方便下一步压价。

    宁成道:“世面流行的志怪小说,皆是散乱难束,在下书稿,故事情节绝不同于外间,后文之精彩纷呈,尤在开篇之上。”

    王掌柜沉吟了下,笑道:“关于后文,谁也不知道长会不会思维枯竭,难以像前文如此精彩。”

    宁成笑道:“要不待我将书稿尽数写出,再予王老先生一观?只是那时,能不能在老先生这里售卖,尚在两可之间了。”宁成从后世归来,自然知道,西游记能够排进四大名著里,足以说明其的文学价值之高,至于王掌柜这番说辞,明显就是要为了压价,既然这样宁成话语间就要威胁掌柜了。

    王掌柜不由失笑,道:“今日已是让老朽叹为观止,老朽自是相信道长的才情。”

    “道长欲要价几何?”老掌柜问道。宁成道:“王老先生能给多少?”,掌柜沉吟了下,笑了笑,伸出了五个手指头。宁成道:“五百两?”

    王通不由再次失笑,凝声道:“五十两。”

    宁成皱眉道:“王老先生,刚才那几回目,如此之多的字,费了好一番功夫,在下就是与人写条幅、斗方,也能得个一二两吧。”这时代,一两大致兑换铜钱一千文到一千五百文不等,不同时期,根据银两成色以及铜钱的大小,也有波动,不像后世币值稳定。至于物价,一两银子可卖三百多斤大米,上好猪肉百斤。在宁成心中,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一千多,五十两也就是差不多五万元,这个价钱买断西游记全部的书稿,怎么说呢,明显有些低了。

    当然,王通作为生意人,肯定还留了一定的还价空间。至于按册分成,其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宁成不可能知道翰墨斋究竟能卖多少册,他也无法派人监测。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性,毕竟都是书商在主导图书印刷、销售的产业链,除却极少量名家大神出版,还能谈谈分成外,大量的作者几乎都是买断。

    要不说,文字穷三代,著书毁一生呢?写书之人,多在穷困潦倒中。要不是为了一点碎银,谁会写书啊,难道还能是为爱发电啊?

    王通道:“这如何能比,再说宁公子恐怕不知行情,纵是秀才相公的润笔之资,写这些也不过一二两银子呢。”宁成笑道:“王老先生,你我不妨坦诚一些,开诚布公如何?”,毕竟是四大名著,若是在后世,这种传世名著,起码让他一书实现财务自由。

    “宁公子想要多少呢?”王通笑了笑道,身为生意人,有时候就喜欢这等你来我往的议价。宁成道:“就五百两吧。”王通不由失笑,手捻胡须,说道:宁公子可真敢开口,五百两?卖完这本书,都未必得利五百两。”宁成当然知道,这就是信口开河了。宁成道:“王老先生何必瞒我,此书若刊行天下,得利何止几千两?”在他看来,西游记出版,多半是要风靡天下的,这是四大名著的魅力。

    王通苦笑一声,说道:“哪有那般多?雇人印制、作封,如此种种,无不需要成本,翰墨斋能得五百两之利,就已经了不得了,再说鄙号只在京中、浙江、福建等几省有着分号,如何刊行天下?”宁成笑了笑,说道:“老掌柜既是觉得盈利不足五百两,不如你我这般如何,一本书若卖一本,贫道就得五钱银子的利,老掌柜此议如何?”,这就是分成模式,宁成自己都不看好分成,当然这就是一个由头。

    王通讪讪一笑,说道:“道长说笑了,道长也许不知,刊版此书,鄙号也是承担着莫大风险,刻版、用料,哪一项不需糜费,若是赔了,难道还要寻道长找补不成?”宁成一时沉吟,这就是分成难搞的缘故,成本几何,还不是翰墨斋说了算?

    看着与掌柜的谈判进入到了僵持不下的局面,心中想到前几天小丫头的做法,便对掌柜说道:“既然这样的话,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本想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谈判,居然是这样的局面。咳咳,掌柜听好了,现在站在你面前的就是,前几天曾经面见过当今圣上的张真人小徒弟,宁成宁大公子是也。”

    王掌柜听到这话,心里咯噔一紧,差点就跪了下去。乖乖,你早说啊,你早说是张天师的弟子,还......还面见过皇帝,我还压什么价啊,直接通过了。掌柜当然敢确定,宁成没有撒谎。在古代,谁敢开跟皇家有关的玩笑,怕是你的九族都要陪着你一起消消乐了。

    王掌柜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对着宁成说道:“小道长,我刚才想了想,五十两确实太少了,这五十两够干什么的?我看这本小说少说也得值个七百两吧。”此刻听到这话,宁龙王微微一歪嘴,留下一个邪魅而又意味深长的笑。

    其实宁成也不想以势压人,可是掌柜给出的价格实在太低,宁成还指望着拿书吃老本呢。不过,这是因为自己有权势有背景,后来掌柜才在自己的期待价格上又多加了二百两。宁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普通人写书,大概是会被饿死的。

    宁成原本想着他没有名气,想来这一本过后,见到销量,再出新书,就有议价之权了,谁知道还不如把自己的背景报出来更有用。

    宁成知道,这时代出版业已经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官刻、私刻就不需多说,坊刻已然十分发达,像翰墨斋这种集产销一体的书商,都有自己的作坊,他们的印刷成本几乎微乎其微。所需工费,皆在雕版刻印。以汲古阁雕刻为例,每百字需银三分五厘,可以说,雕版刻印也是成本低廉。而书偏偏定价又极贵,一部都是三五两,尤其是通俗读物,更是畅销。清人金缨《格言联璧》曾言:“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就可窥见通俗小说之风靡。

    宁成进入翰墨斋,不一样是径直奔向时文专区?但书商,所占就是这渠道之利。

    “宁道长,余下书稿,还请在月底前按时交齐,当然了,宁道长要是觉得时间紧的话,就哪天有空就哪天送来点”王通一边拿起纸笔,写好约稿文契,一边抬头笑着对宁成说道,这位老者笑容都是慈祥了许多。虽然宁成以势压人,但是小说的质量也是真好,若将此新书稿禀之于小公子,必受激赏,翰墨斋已经许久没有遇到好稿子了。

    签订好契约后,王掌柜便从后屋,手拿了一张五百两和二百两的银票,对宁成说道:“小道长,这请您拿好,勿要遗失,想用钱了可去票号自行取来。”

    王掌柜对宁成说道,一部书至少定价三两银子,以翰墨斋的德性,说不得制成精装版,定价五两都敢,一套《西游记》下来,就是几十两,这谁买得起?可以说,这等书,客户都是读书人和薄有家资的仕宦之家。

    至于普通百姓,受限于识字率,多半是从落第秀才转行的说书先生中听得故事,然后等到盗版重印,价格下降。翰墨斋眼下则是第一轮销售,走的就是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