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道公 » 第十七章 你已有取死之道

第十七章 你已有取死之道

    宁成看着台上正洋洋得意的郭睦,本来呢,要是只知道郭睦是户部侍郎的儿子。宁成绝对不会惹是生非的,可是他居然是郭桓的儿子。

    郭恒不正是郭桓案的主人公吗?历史上户部侍郎郭恒伙同其他侍郎、地方官吏一起徇私舞弊,侵吞国家粮食以充实自己的钱包。后来,他们的丑事被揭发,朱元璋要求彻查。其中,在郭恒案中,官员贪污的金额非常巨大,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朱元璋处决了很多官员。

    朝廷官员中,侍郎以下的官员全部被处决,地方官吏被关进牢房的不计其数,朝廷的官员都差点被杀光。

    宁成心里想到:“这么个娇滴滴的小娘子,要是被郭睦抢走了,可就没几年好活了,这么一朵鲜花,就......真是太可惜了。”宁成可决不是因为好色,而是心中的正义之感,让他出生,英雄救美,郭睦,我看你今日已有取死之道。

    “住手,说好了以诗词评判,现在又开始强抢了是吗,真以为咱大明没有法律了吗?,王孙贵胄也要守法,更何况你这侍郎之子。”,正当惜秋姑娘被郭睦吓得不知所措时,一少年冲上舞台,阻止了郭睦下一步,郭睦不满道:“你又是何人,敢坏本公子的好事。”

    宁成用只能两个人听到的声音,小声答道:“在下龙虎山二代弟子宁成。”,要是郭睦不那么傻的话,消息灵通一点,知道宁成底细的话,也许就会收敛。只不过能在天子脚下争夺花魁的人,脑子又能清醒哪里去呢?其实也不是他傻,就是单纯飘了,你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我们这些功臣之子应当享受一下胜利果实。也同样是因为身为锦衣卫前身的拱卫司,还没有向这些虫豸亮刀子的缘故。

    郭恒答道:“我管你是谁,今日你竟敢打扰本公子的好兴,你也配?信不信我让兵马司抓捕了你。”

    乖乖,这你是为你家以后被抄家灭族,又添了一笔罪状啊。正当宁成想要进一步时,台下又传来一道平和的声音,“他不配,那不知道本公子配不配啊?”

    郭睦不忿地看向了台下,刚想骂道,定睛一看,有立马将嘴巴闭了起来。发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徐达第三子徐增寿。虽然郭睦很狂,但是他还是有脑子的,知道什么人可以得罪,什么人不可以得罪。

    徐达不仅作为武勋集团的领头人,且被封为国公爵位,这样的人,也就文官集团的李善长可以与之掰掰手腕。就连被李善长推荐为丞相的胡惟庸都不够看,自己父亲户部侍郎的位置更不要说了。

    徐增寿看着郭睦,就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连句话都说不出来,就灰溜溜地跑了出去。台下的众人都是人精,就连郭睦这么张狂的人,都被白衣公子吓跑了,这说明此人来头不小啊,此时不跑更待何时。不一会的功夫,台下的众人就跑了个干净。

    宁成知道天下没有白掉的免费午餐,既然白衣公子是有目的的,自己当然要会会这位老兄了。问道:“今日之事,真是感谢公子出手相助了,不知公子是何人啊。”

    “在下魏国公府徐增寿”

    “又是魏国公府,自己来到这,与魏国公府还真是有缘啊,不长的时日,就见过了徐辉祖,徐妙清,徐增寿,就剩下名声不显赫的徐达第二子,以及历史上继马皇后的第二位贤后燕王朱棣的妻子徐妙云了。”

    这边想着,这边不动声色的向徐增寿打听道:“自己何时入了这位小公爷的眼睛。”

    增寿笑道:“自然是源于你的书稿啊,对了,就是西游记,你投的那间书店的幕后股东就是在下。我特别喜欢你写的小说,因此也就多方打听你了,本想过几日去拜访你一下,这不巧的是今日看见你遇见麻烦,我这个读者自然也就要出手相助一下啊。”

    “家姐也特别喜欢你的小说,说道何时能亲自见到你本人一下。哪日有空,我可邀请你来我魏国公府一聚。”

    宁成心里想到“家姐?那位徐妙云还喜欢自己的小说,不是吧!不过认识徐妙云也好,以后她就成了朱棣的妻子,我与她交好,朱棣自然也会更看重与我,正就是穿越者的好处,可以提前知道历史走向,方便下注。”

    拙劣的徐妙清啊,自己还在生宁成的气呢,谁知道正主早已经忘记她了。也不能怨宁成记性不好,实在是徐妙清在历史当中的记录太少,正因为丈夫是代王,才被记录了何时大婚,何时去世的,否则也会消逝在历史长河中。而徐妙云和徐妙锦是因为与朱棣有关,才会被人熟知。

    宁成说道:“这是自然,徐兄,帮我这么多,我自然要上门打扰一番。”

    徐增寿:“好,那我就静待宁成你的到来了,郭睦那边,我会派人警告他一番的。”

    “徐公子无碍,郭家也蹦跶不了不久了,当今已经注意他了,不过还是要感谢徐公子出手相助。”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耽误你与惜秋姑娘的好事了”说罢,徐增寿,扭头出了莳花楼。向身边侍卫问道:“查查那惜秋姑娘是否被破瓜,没有的话,就将她赎身,并给她购置一套房产,送给宁成。”

    黑衣侍卫连忙答应,而一旁的仆人问道,公子为何对那宁成如此照顾?徐增寿没有回答,冷眼看着那仆人。那仆人连忙跪倒在地,骂道自己多嘴了。而徐增寿看都不看一眼,就坐回到轿子里面。

    “新朝建立后,来了多少道家佛家高人,陛下都没有任何表示,唯独只留下了这宁成。而且母亲还从皇后娘娘处,得知其也对宁成十分感兴趣,这样的人我又怎么可能不交好呢?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这样简单粗俗的道理,也就只有你和郭睦那个大傻子不明白了。”

    此刻的莳花楼,经过这么一闹,不说人声鼎沸,也是冷冷清清,只留下本来就在楼内生活的人了。张瑄看见小师弟无事,哪还有心情再玩,想要返回道观,而被宁成拒绝后,只能一个人返回罢了。宁成付出了这么多代价,此刻正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