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梦解析 » 从训诂学角度看论语

从训诂学角度看论语

    从训诂学角度题解《论语》

    《论语》,记孔子及弟子所语之言也。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整部《论语》看起来似乎零零散散,不成系统。但真的是这样吗?

    刘熙在《释名》中谈到《论语》时讲到“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我们可以注意到刘熙在解释到“论”字的时候用的是“伦”,这说明什么?其一,这说明在这里“论”的读音为阳平,而不是入声,这是音训。其二,这说明“论”在这里的意思表示为“有秩序、有次第、有条理的言论”。为什么刘熙要这么注呢?

    我们可以先比较一下“论”的几组同源字。

    “纶,青丝绶也,古还切。”用青色的丝带织成的头巾。一根线要织成一匹布,肯定是得按照结构关系进行排列组合的。“按照结构关系进行排列组合”就是有规律、有条理的意思。

    “沦,小波为沦,龙春切。”水起微波的涟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但凡是水波,它都是一圈一圈的的圆形依次由内而外荡漾,像一个又一个圆套着另一个圆。这种涟漪同样也是有顺序的。

    “轮,有辐为轮。”辐就是车轮中连接车毂以及轮辋的一条条直棍儿,辐与车的关系在数学上就是半径和圆的关系。但凡辐歪了点,轮子就走不了了。所以制造轮的时候辐也是需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组合的。

    “伦,辈也。”口语里常讲“不能乱了辈分”,这显然表明“辈分”是有规范的、有顺序的。

    从上面四组“论”的同源字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仑”是与顺序、秩序、次第等意思相关的。《说文》中注“论”字为“议也,从言仑声。卢昆切。”《广韵》里讲“论,说也。”《段注》称“论以仑会意”。所以刘熙在这里用的是“论”的本义做注,他认为《论语》是一部“有顺序、有条理”的书籍。

    有人会说不对啊,《论语》不是东一句、西一句的吗,怎么能说有条理呢?非也。刘熙认为《论语》有条理的地方当然不是在文本上,而是在内涵上。虽然整部《论语》除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极少数较长部分外其它都是东一句西一句,但是,它都有一个内在的统一性。《论语•里仁》里孔夫子讲“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以贯之”就是它内在的统一性。

    曾子的回答很清楚“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内在的统一性就是忠道和恕道。但这不是“二以贯之”,我们用铜钱串作比喻,“恕”就是铜钱串中间的红线,“忠”就是铜钱本身,“忠恕”就是复合概念钱串。朱子在《四书章句集注》里讲“尽己之所谓忠,推己之所谓恕”,“忠恕而已矣”讲的是通过推己及人达到尽己的目标,以“恕”道贯“忠”道。

    有人认为“一以贯之”的是“仁”和“礼”,这是不妥帖的。“仁”可以看《颜渊》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仁”是人的自主性的最高实现,而“礼”是为生活赋形的力量。(北师大尚学峰教授讲“礼以别异”,礼跟等级秩序有关。)所以“仁”归根结底就是“尽己”,也就是“忠”,“礼”是一种工具,是“儒家乐感文化精神的体现”。《论语·雍也篇》最后一则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夫子答“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可见“仁”是一个“自明明德”的过程,也就是“忠“。“圣”是一个“明明德于天下”的过程,也就是“恕”。维持二者的工具,就是“礼”。

    可见“忠恕”才是“一以贯之”的内核以及《论语》确实是一本有条理的书。

    刘熙在《释名》中所注的“论”字没什么问题,很妥当。但他注的“语”字就有失偏颇了。刘熙注的是“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记叙自己想要说的话。这显然是不对的。我可以立马举出一个反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则中在“子路率而对曰,夫子哂之”之后,除了曾晳淡然自若——“鼓瑟希,锵尔”老师点名他还在弹琴,临了还意犹未尽地拨弄再一下琴弦。其他人明显战战兢兢,还是夫子说“尔何如”后他们才站出来表态。像冉有本来说“方六七十”,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的国家,说完感觉托大了,急急忙忙补一句“如五六十”,或许一个方圆五六十里的国家。在看公西华,直接说:“非曰能之,愿学焉。”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朝着这个方向学习。可见《论语》不只是“叙己所欲说也”,起码有“不欲说”的内容。

    《周礼•春官•大司乐》贾疏里讲“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论者语中之别,与言不同。”直言就是直接说出自己想法,论难就是争论问题。可见“语”字在这里的注义应该是“讨论问题”。

    综上,《论语》题解的表义应该是“一部贯通于对话的完整书籍。”“论”和“语”仅仅两个字,就可以解读出这么多内容,真当得上“言近旨远,词约义丰”。刘宝楠在《论语正义》里面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经纶世务,故曰纶,圆转无穷故曰轮,蕴含万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贤集定故曰撰。”《论语》此书雍容纡华,雄赡华隽,于冲淡中显哲理,在无声处现哲思,实在是每位同学不可不读的经典。

    参考资料:

    1.《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1983

    2.《释名》,刘熙,中华书局,2021

    3.《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

    4.《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论语正义》,刘宝楠,中华书局,1990

    6.《周礼注疏》,贾公彦,郑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8.《中国哲学十五讲》,杨立华,BJ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