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梦解析 » 我为什么选择中文系

我为什么选择中文系

    我为什么选择中文系(一)

    我阿爸是普通的工人,我阿妈是普通的家庭妇女。他们吃了没文化的亏,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买书给我看了。起手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和吴氏叔侄的《古文观止》,这可把我小时侯后坑惨了——真的是白丁。刚开始是我阿妈去请隔壁邻居“念过书”的大姐姐边读让我跟着念,隔壁的大姐姐听说有个小屁孩儿想读书,率然地答应了阿妈。后来那位姐姐要升学了,没什么时间教我念书了,她就教会我查字典然后让我自己读。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开始了我的古文之旅。虽然我当时读的是啥我早已经完全忘了,但我不觉得那段时光是没有意义的。我表姐说:“你小时候也吃过很多东西,但现在什么味道你也想不起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成了你成长的养分。你想想你之前多瘦一人呐,现在…呵呵(来自我之玥姐深深的嘲讽)读书也是如此。”我很感谢我爸妈,是他们让我产生了对文字的敬畏之心。

    后来有一天家里来了个知识分子。呐,没错就是我表姐。她呢比我大了五岁,书读得比我多得多得多…

    她那天来的时候我在看《西游记》。我至今想不明白,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不去看电视跑来看一个小屁孩对着本书查字典…接下来一个小时里,她就跟我说呀怎么看书,怎么用工具书,怎么买书……因为她,我开始了解小说。当时入手是俄国文学《安娜卡列尼娜》,后面是接着看中小学生的推荐名著。然后是我初二的时候吧,她给我推了《红楼梦》。

    后来我看完第一遍的时候,她就“急匆匆”问我,看得怎么样啊我又不好意思说我连人物都没捋清,所以就支支吾吾地搪塞了几句。然后我姐本着“学术探讨”的精神,问了我个问题——“假如林黛玉是你女朋友,你会怎么想?”

    我当时回了句“谁要这么矫情刻薄的女人呀”。嗯,这种一听就不是看懂《红楼》的人的答案立马就被我姐驳倒了[嘆息]“你没看懂就直说,我是不会嘲笑你的。而且你怎么那么呆,想不出好的回答还不会反问我【假如贾宝玉是我男朋友,你会怎么想】。”虽然她老人家这么把我数落了,但后来她还是“大发慈悲”地给了我她的《红楼梦》(人民文学版带脂批的。我一看才知道,从版本上我就输了呀,没注释没脂批就是雾里看花呀)然后叫我去读其他红学家的作品,像周汝昌啊、刘心武啊、蒋勋啊这些人的作品,看看其他人是怎么看《红楼》的。得亏了她,我才知道看不懂书的时候要去找资料,看文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我为什么选择中文系(二)

    再然后进了高中吧,主要是我的老师们带着我了解中文系。他们都是中文毕业的,有的刚从北师毕业回来母校任教,有的是执教很久对语文怀有朴素的热爱的老师…是他们的专业素养,让我在文学上走得更远。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坚持用袁行霈先生和北大中文系编纂的人教版教材(汕头那边统一粤教),这么多年不管教育局怎么说,都坚持用人教版的教材。我们老师谈及原因的时候没说别的,就说了一句“就是因为人教版的教材更好”。时至今日,《沁园春·长沙》《祝福》《故都的秋》《包身工》等篇目我都还记得,选修的几本教材现在我也会拿出来看一看。学得越深,越能感受到一本好教材的作用之大。

    他们不约而同地叫我们多读书。年级所有语文老师每个人开自己的书单,汇聚成在一张书单上印发给每位同学。老师们每周必抽出一节语文课来当阅读课,从不担心教学进度,只是轻飘飘说“语文这门学科吃的是积累,没有知识输入,哪里来的知识输出?”

    对于阅读,他们说:“阅读像一把利斧,劈开你冰封的心。”;他们说“你们要多去阅读,知识贫乏的人观点一定是绝对的,因为他从未听过与之对立的观点。”;他们说“读书就要读有挑战性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冲击你那狭隘的偏见。”;他们说:“同学们,你们一定要不断学习。你看这个“學”字,上面是一双手摆算筹,下面是一个被罩住的孩子。学习的意义就是让你打破这个“罩子”。《说文》讲“学,觉悟也。”……

    他们还热衷于诵读经典文章。在讲到孟子的时候,A老师说:“读孟子的书能美容。朱子讲《孟子》使人发越,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读孟子的文章啊整个人的精气神儿是饱满澎湃的,是激昂的。读这样的作品,你们能感悟到生命的进取之意,其文如刀锋威不可犯。当然也不能经常诵读哈,容易脾气暴躁。”印象深刻的还有S老师,虽然刚从华东师毕业,但已经开始秃头了。他的头发在地上,在他的课本上,在他的衣服上,就是不在他的头上。有时候教室风扇开得大一点,生怕像风吹蒲公英一样把他的头发也吹走了。但就是这么一位遭受“中文系摧残”的老师,在讲到先锋文学,在讲到废名的《花红山》的时候——“昨天来见山红,今天来见山绿,不留一点儿余地。事实上红花终于是青山,然而不让我们那么的记住,欣红而又悦绿。”他说每每读到这里,都会想起学校盛开的木棉花,当年毕业的时候,花也这般红。“又到木棉花开日,学堂路上忆金山。”然后眼底流泻出两行清泪,但他丝毫不在意,依旧兴致高昂地朗诵《花红山》——“花红山是在那夕阳西下了”(“了”字拉得老高老高)

    他们会跟我们聊他们的专业。“诸位若有志于学中文,首先得做好清贫的准备。学中文饿不死人,但也发不了财。当然从非功利的角度讲,学中文也不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起码发朋友圈的时候你就能用到。”老师顿了顿,喝了口水,朗声说道:“每年刚开学一两个月,你们往届的师兄师姐啊就纷纷发朋友圈说想家啦,想金中啦。通常文案都是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说。但你们有个师姐写得跟其他人不一样,她写到“金中的树想我了吗?”然后配了教学楼门前的罗汉松以及她现在所读的学校的罗汉松的照片。“金中的树想我了吗?”这是什么,是对写啊诸位,这用得是真的好,让我觉得这么多年书没白教。”

    高中另一个让我文学素养有略微提升的地方,是我加的文学社。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各种先进的文艺理论,第一次进行了系统的写作训练,第一次写不同的题材作品…还记得刚开社团课的时候,我们部长就说:“接下来一年里,你们不能使用是、有、想、知道、愿意、想象、理解等可以走’捷径‘的词,你们要用你们的细节,让你的人物立体…”

    大概就是因为有他们,我才选了中文系吧。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