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梦解析 »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系列读书笔记

    ——精读《学而》第一则(四)

    四、说与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里“说”和“乐”我们很熟悉了。“说”通“悦”,是高兴和愉快的意思。“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心内,乐见于外。

    这里在理解上的难点就是“说与乐是不是一种完全相同的情感”?或者说这里“说”和“乐”的位置能互换吗?我们能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吗?

    当然不可以了,因为《论语》就不是这样的。

    那为什么“说”与“乐”不能互换位置呢?这背后有没有语言文字的道理呢?

    我们还是选择从汉字入手,从它们的同源字中去把握“说”和“乐”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它们的情感内核又是否相同。

    先来看一下这个“说”字,三国曹魏时期有位经学家叫王肃,他在注解这个“说”字的时候写到“所以为悦怿”。这个解释咋看之下很奇怪,因为本来这个“说”翻译成“喜悦”、“高兴”都不难理解,但是王肃这么一注释“所以为悦怿”反而让我们懵了。什么叫“怿”呢?不清楚。

    那王肃为什么要这么注释呢?其实啊王肃这个注释是把这个“说”和经典中的一个固定的语言搭配结合起来。我们都学过《邶风•静女》对吧,里面有这么四句诗——“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这里面就有这个“悦怿”。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这四句话就是在说有一个漂亮的姑娘,送给我一个礼物。这礼物是一根红红的管子。红红的管子上面有花纹,看起来真漂亮。但是我喜欢不是这根管子的漂亮,而是喜欢这个姑娘——喜欢你的漂亮。所以这里这个“说怿”就相当于我们看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时,眼前一亮,心中一动,不由得萌发出的“beauty”的那种感觉。

    但是王肃为什么要用这个“说怿”来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里的“说”呢?用这种好色之心来解释这种好学之心,合适吗?

    还是合适的。我们注意,儒家是不忌讳好色的,这是人之本性。哪怕后来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那“灭的人欲”也是过度的欲望,而不是“无欲”,那是佛家。孔夫子最喜欢真诚的人,不喜欢虚伪的人,这个“色”是人字本性,所以你看孔子怎么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从没看到过像喜好美色那样喜好的德行的人啊。

    分析到这里,“说”的第一个特点就出来了。这个好色之心是什么?这个好色之心有一种内在的特点——它真实,它诚恳,它强烈。所以“说”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一种“真实而恳切的心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说”的一组同源字——从“兑”:

    “脱,解脱”,脱,今天一般也就是脱衣服,但你看脱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月字旁对吧。月是从肉的,又叫肉月旁。汉字里但凡跟“月”有关的都基本离不开肉。像“肥”和“胖”字,这不是说你胖起来像个月亮,月有阴晴圆缺,你胖起来那只会圆不会缺。那脱啊最开始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减肥。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减肥的经历啊,特别是有没有减肥成功的经历?我是没有,之前尝试过,不幸“中道崩殂”不了了之。据我那些减肥成功的朋友说,那个肉啊,那个脂肪离开你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什么呢?是一层一层的“唰唰唰”地消失在空气中,你越瘦啊越觉得身轻如燕,所以它有一种解脱感。这个减肥啊就像前几天寒潮来的时候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大棉袄、大棉裤,突然走进开了暖气的很热的食堂,我们把衣服一层层剖开那种轻松的快感,这就是“脱”。

    “税,解缰”,马解开缰绳那马就会自由愉快地在夕阳下奔跑。

    “蜕,蜕皮”,像蛇啊,蛇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不断蜕皮的,像蝉,有种中药叫“蝉蜕”。不过我们人啊是没有这种蜕皮的直接经验的,我们又不是说长大一岁就蜕一层皮儿,人不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也有蜕的体验。这个体验是什么呢?诸位想一下你们小时候摔破了皮儿或者擦伤了皮儿,伤口好之后皮肤表面会结那个痂。那个痂啊有时候很大,你看上去很别捏,你就想去抠它,但你不会直接“唰”得一下给撕了,疼。你会怎么样,你是不是会小心翼翼地一圈一圈地抠,抠到最后剩半大不大的一块痂的时候,三二一走你给撕下来了,往往那痂上还带有血渍。那一瞬间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就是“蜕”,那就是“说”。

    所以“说”不是简单的快乐,它是一种开解的快乐。前面我们讲的是什么,是学啊,是觉悟啊。惟有学,惟有觉悟,才能给你带来这种开解的快乐。所以这个“说”就像我们在《桃花源记》中学到的那武陵人进桃花源一样——“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所以你看《论语》前后的搭配,非常的严谨,当得起“字不虚设”之称。

    综上,“说”这种开解的快乐贯穿于学和习的过程中,这是精神的自觉,这是人生的升华,这就是“君子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