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恶咒之变法 » 5 与秦公见面前夕 卫鞅坚定以苛法治秦

5 与秦公见面前夕 卫鞅坚定以苛法治秦

    (秦·栎阳城·秦宫·政事堂)

    栎阳城秦宫的宫殿十分简陋,如同其他六国一上卿大夫的府邸:一个八进的大庭院。修建之时,注重坚固,但又过于朴实,毫无宫殿的气势。二十二岁的秦公嬴渠梁已为君三载。三年前在公父亲征的少梁之战中他表现出色,率前军突破魏国主帅公叔痤的中军,生擒了大魏的丞相,一雪“恐魏”之耻也打破了魏武卒战无不胜的神话。然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赵国的援助下公父身中流矢,不治而亡,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秦国给他,十九岁的少年变成了国君。公父临终遗言:兄弟齐心,泰山可移;成大事者权衡利弊,会隐忍也要杀伐果断;秦要强必要全面变革!于是新国君归还少梁城,释放公叔痤与大魏言和休战;任命哥哥嬴虔为上将军平定西戎边境,自己东边迎战赵韩联军,最终掌控军权;继续沿用父亲时期的老臣、重臣以稳定朝堂;发商旅间谍东至六国挑拨离间,破坏各国合纵攻秦;号召老秦人爱国强国,团结一心共赴国难...也在那一年向天下广发《求贤令》,以变革强秦。以前公父总说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国君的帽子真不好戴,三年来政事堂几乎成为他的寝宫,宵衣旰食,殚精竭虑。说好听点是为国为民,实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有松懈或差池恐死无葬身之地!内忧和外患无时不刻在考验着年轻的国君:他需要找到一条富国强兵之路。然处处想改革立新却又处处掣肘难行!此时的他戚眉凝目,看着所悬挂的七国地图,对比几案上卫鞅的秦国地图若有所思。自己的地图重在描绘有关战略重地的关隘、边境及国内的地况、地貌;卫鞅的地图则另辟蹊径,不仅绘出了秦国的宜耕之地、荒地、草原、矿产,竟还有各处山川及植被、灌溉渠道;分区域标注了每年大致的降雨次数、雨量以及人口稠密度…此图越看越有意思,兴奋之余又突然让人毛骨悚然:能绘此图者若留不住也不能让其活着离开秦国!当景监详述了此人的出生、经历以及在秦地的游历...再加上这幅奇特的地图,本对卫鞅其人抱有极大的兴趣,可两次见面下来却大失所望!对比他隽秀的外表和举手投足的风度,其所言的强秦之策简直乏善可陈,迂腐不堪!甚至还不如之前来秦的若干诸子百家之士。只是这张图仿佛一直在提醒他:卫鞅定有奇异之处:来自于魏,是魏相幕僚,熟悉魏国国政及法令...若要像魏国那样以变法而成诸国霸主的话...就要不要再见一次呢?按景叔的谨慎不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荐一个绣花枕头…又或者景叔受大贿赂于此人?年轻的秦公陷入久久的沉思。凭直觉,卫鞅此人不简单,可他何故要藏着掖着,吊尽胃口?又或者考验我是否有头狼捕猎的耐心和决断?...门外雨雪纷纷,明年应是一个好的年成!好的年成?府库无钱、仓廪无粟、将士无衣...是啊,目前的大秦太需要一个好的年成了!可明明是一落魄之人有求于寡人,却要寡人向他先低头...然放眼整个秦庭谁又能打破旧的藩篱让秦新生?自已已苦苦撑了三年...不能再拖了!秦国不仅禁不住战乱、动荡亦禁不住消耗。原来我亦是落魄之人!他已算准我必将抓住他这颗救命的稻草。可只要他能帮我达到目的,又何必拘泥谁让步于谁?各自求仁得仁不好吗?秦公再次看了一眼几案上的地图,不觉内心一动,吩咐立即传召大内侍景监!

    卫鞅站在驿馆门口,手中端了一角秦酒,出神地看着这漫天的雪花越来越大。两次面见秦公,已经可以肯定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了。其实观《求贤令》时,已猜得八九不离十。理想的天下就是让所有的人活得安宁,死得安详。而秦公要的强国不过是强一人之国。卫鞅深知这样的强策对绝大多数秦人来说,将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就像一件华丽的长袍,表面光鲜,里面全是蛆虫涌动。天道、王道都不走,霸道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与霸道标配的法家,表面上是法治实则是人治,只要能打破权力制衡,让国君独揽大权,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民力压制到极致而强国,继而王霸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曾经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的少年在十九岁的时候已经死去…只因这浊世配不上良善,如今的自己已无法共情他人之苦。透过漫天的大雪,卫鞅似乎已窥见了自己的宿命:投君上所好,以法为器,与形形色色的人艰难角逐,一步步走上权臣之路…然弄法者必作法自毙!若上天让鞅最终不得好死,那…鞅就让其他人不得好活!谁之过呢?要怪就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罢!而人最终都要活成自己当初厌恶的模样,悲夫!

    卫鞅一口饮尽角中秦酒,苦辣刺喉的液体性烈而上头。一个比自己年轻四岁的君主,却比之前见到的各国君主都不好对付:衣着朴素不掩勃勃的野心和气场;身材高大魁梧、眼神甚是犀利。此人头脑清晰、言语缜密,应是在战场上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不满自己的言论却能隐忍不发,面不改色…他的耐性和心胸完全不像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年轻尊者!基本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其性坚韧,其心似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主。从这样的人身上谋富贵,其难度无异于与虎谋皮…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有这样手段毒辣,性格强势的君主,变法更易成功。而鞅既不畏天岂会畏人?何况秦公亦是一个明白之人...明天,天晴的时候,应该就有第三次传召的消息了。

    “爹爹,为何给我起名为鞅呢?他们说我的名是遭央的央(殃),凡是和我在一起的人都会被我害死。他们叫我小祸害,没人跟我玩儿呢。”“孩子,你的鞅是晋国上大夫赵简子赵鞅的鞅。鞅,勒马的缰绳。制于人而不受制于人。记住,要做手握缰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