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恶咒之变法 » 6 说服景玉赵良助变法 卫鞅开始一场豪赌

6 说服景玉赵良助变法 卫鞅开始一场豪赌

    (秦·栎阳城·雅筑·山高水长包厢)

    景玉一早订下了这个颇有特色的包厢与卫鞅、赵良三人小聚。他特地要了赵酒,因卫鞅喜赵酒醇厚清冽、回甘绵长。赵酒为七国最贵之酒,极不易得。侍女打开特制陶罐,顿时酒香四溢,令人沉醉。待侍女用木勺舀入铜觚,三人忙不迭地细品起来。卫鞅啜了一口“论酒,还是赵酒好。赵兄以为如何?”赵良握着酒觚慢慢道来“赵酒由衡山之清泉寒酿,中有萧杀肃静之气。然回甘,又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卫鞅点了点头补充道“饮赵酒如闻壮士慷慨悲歌,如见美人之回眸,实妙不可言也!”。一旁的景玉实在忍不住打断卫鞅“二位兄长说话总是这般一股子酸醋味,能不能好好说话?翠儿,上菜!堵住他们的嘴。”。景玉继续调侃道“对了,鞅兄,你现在在我秦国已家喻户晓。听说君上与你促膝长谈竟三天两夜!君上与君夫人都没呆在一起那么久,敢问鞅兄你们在...干嘛呢?”。“正如你所想:我们…一拍即合,犹如干柴之遇烈火。若想知道细节就附耳过来。”卫鞅做了个夸张的鬼脸向景玉招手。“怎么?不能让赵兄听吗?”,“赵兄,圣人门徒,是非礼勿听的。”,赵良一脸不屑“尔等什么恶趣味,呸!”。“哎呀,赵兄你竟口出恶语,忘了夫子非礼勿言的教诲了吗?”,“什么正经事一到尔等口中均是肮脏不堪,能否好生说话?”。卫鞅用眼神刀景玉“听见没,好好说话!”,景玉用手做抹脖子状“说你呢!好好说话!”。二人正打闹间,侍女翠儿已将大火煮的嫩羊腿、慢火卤的小鹿肉、清蒸的渭水葱香鲫鱼,枣木炙烤的乳猪排并葵藿、芥蓝、鲜韭、稷麦饼连同时令火红水晶蜜柿,一一铺陈上几,煞是好看。美中不足的则是上好的食材却盛于粗陋的陶碟,腰不粗的侍女却叫“翠儿”。卫鞅不觉好笑:秦人最豪华的酒肆也难免乡土气息,与魏国安邑仪春苑的气派讲究、精致奢华不可同日而语。还‘山高水长’,可见秦人终是自鄙,地处边陲却处处想攀附中原文化。东施效颦,不伦不类反而失之特色。不过...也正好让我一显身手。

    卫鞅回过神来,正色道“与君上话有投机,所以相谈甚欢。一言以敝之:君上同意鞅的强秦策,但需要具体章目条陈,然后试行。具体事宜还请两位兄弟帮鞅谋划。”说毕,用箸夹了一小块鹿肉,无声地咀嚼起来。“鞅弟的强秦策所用何家显学?”赵良问道。“当今显学不过儒、墨二家,加上道家、兵家、名家、纵横家…君上皆不喜,唯法家的刑名之学受君上亲睐。鞅以为法家切合秦之现状,可因地制宜为强国之器。”,卫鞅继续道“先秦君献公,流亡魏国曾加入魏之‘西河学派’,时魏之贤相李悝大人主法家变革,魏国日盛,逐渐成为一流强国。西河学派乃推行李悝之学,其要义在于‘明法令律黔首,以耕战强国力。’先君得以精髓,回国即位后,避旧势力,迁都栎阳,小范围效李悝之法,二十年后微有所成。然变革不深入、不全面,国力依然贫弱。少梁一战虽胜却为惨胜。鞅观当今君上还河西、释公叔、固边境、平戈战、求贤良…已显全面变革之决心、继往开来。”,“所以鞅弟的强秦策即为李悝之策?”赵良问道。卫鞅注视二人,眼眸生辉“以李悝法经六部为蓝本,加上吴子(起)在楚之变革实例以及慎子(到)的势,再因秦之现状,鞅亦有原创。几者结合,相得益彰。我先做方案条陈,继而试行。”,景玉道“鞅兄需要人手?”,卫鞅点头“鞅需要能信任之人。君上推荐了一些,然鞅最需二位鼎力相助,可否?”。与卫鞅的慷慨激昂不同,赵良神情凝重地答道“刑名之法,苛政也!苛政猛于虎。百姓岂不苦哉!”,卫鞅一饮觚中之酒“兄长谬也!目秦之现状,百姓温饱不济,甚者衣不蔽体!头无片瓦,足无寸地,可谓实苦矣!邢名之法虽苛却如猛药能治将倾之国。若能富国强兵,则民无温饱、冻妥之忧。民无温饱、冻妥之苦,则何苦之有?况管子(仲)曰‘仓廪实而后知礼仪.’,待国富民强,再推行礼仪、仁政,岂不顺理成章?先法后儒方是长久、万全之策!兄以为如何?”,见赵良默不作声若有所思,景玉道“我大大谨慎,不让玉参与政事。玉与君上从小交好,仅为君上殿前一普通值守侍卫。玉只好寄情于博弈之道,整天游手好闲,无聊至极!”。卫鞅笑道“令尊不过是在等待时机。今日不同于以往,令尊荐鞅于秦公,秦人皆知,景弟如何置身事外?二位兄弟,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大丈夫一起成就一番事业如何?”。卫鞅心想:对赵良来说,实现圣人之道,让寰宇之内海清河晏才是士大夫的追求。可‘千里做官只为钱,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才是亘古不变的现实!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过也是各需所需罢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何况真君子少之又少,伪君子比比皆是…赵良应该不是坏,不过是迂腐而已…只见赵良露出笑容,举觚道“鞅弟大才,博众家之长助我秦国,良定当倾尽所有为君所用!愿我大秦强盛!愿秦人安居乐业!”,卫鞅闻言竟突然有点鼻酸。见赵良松口,景玉兴奋不已“其实我早就厌恶了无所事事的生活,若能上战场与敌人真刀真枪地博弈,报效大秦,才不枉此生!”,“兄长、小弟,总之一句话,我等兄弟三人,齐心协力,富国强民,彪炳千秋!”,“干!”,三人畅饮欢谈、击筑高歌至深夜…

    其实变法这条路,称之为荆棘之路也不为过。与秦公三天两夜的倾谈中,卫鞅历数春秋以来各国的变法:从最初的郑国子产的新田制、鲁公的初税亩、晋侯的减租法…都是围绕土地是否私有的名权展开,变法与传统势力之间经过激烈的博弈,最终旧势力得胜的例子不胜枚举:吴起的悲壮至今令人嘘唏不已,所以无论国君还是臣下都不敢轻言变法。但秦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公卿贵族的人数相对少,势力弱,老世族凭战功授爵。其他各国的世卿世禄制是世袭罔替,特权阶层只会越来越庞大,对君权的制衡就更大。所以各国变法重点都在特权阶层,而秦之变法重点在庶民百姓。秦之百姓十有八九都是文盲,心性朴实愚驽,相较于其他国家之民更好驾驭、压榨。这是卫鞅遍游秦地时得出的结论。所谓使秦富国强兵,两层防范老世族,八层之力来御民。卫鞅很清楚,秦之变法也许更易成功,秘密就在于此!当然,无论难易,变法始终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大事。变还是不变,这是一个问题;若变该怎么变,又是一个问题;变多久是第三个问题。这绝非头脑发热,干柴之遇烈火的一拍即合,而是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排除万难的一场…豪赌!对,说得再冠冕堂皇其本质就是豪赌!得胜者不是最冷静之人而是最冷酷之人,不是最无畏之人而是最无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