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恶咒之变法 » 40 庆太子归来秦公设宴 卫鞅饮秦酒受风寒

40 庆太子归来秦公设宴 卫鞅饮秦酒受风寒

    (秦·咸阳城·秦宫)

    太子嬴驷再次回到咸阳城已是身高近八尺(秦尺)的青年。六年前赢驷触犯新法,给公伯、次傅、母舅造成难以挽回的大祸,那时在内心赢驷对卫鞅、对新法恨之入骨。

    可通过近五年在秦的游历、学习,让他渐渐明白:新法虽苛,但于国有利。新法之下,人人自危,法令上行下达,畅通无阻,府衙办事效率极高,几无过宿的积压累牍;百姓一心辛勤劳作,恭顺畏服。

    秦境内凡三十一县几无民众打架斗殴,听当地年老的人说,如今与十多年前游手好闲、不喜耕作,彪悍易私斗等民风大不相同…难怪卫鞅虽可恨,公父却宠信至极。

    秦公在宫廷宴请,太子旁坐,一众公室、大臣等陪坐。因无外国使节,规格尚俭。

    秦公道“驷儿果如大内侍所言,与寡人身量无二,已长大成人。这几年可是在外吃了不少苦?”,“回公父,驷儿这几年一边读书一边实地习得新法,眼界大开,乐在其中,不觉辛苦。”。

    “遍游秦地,有何见闻感想?”,太子略一思忖道“如今之秦地民风淳朴,不听淫乐,不衣挑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畏有司而顺,如古之民也;

    各地官员、吏员出其家门入公门,出公门入家门,无有私事,不比周,不朋党,莫不清廉、明通于公,如古之士大夫。”太子继续道,“儿臣以为秦有今日乃大良造行新法之功也。”。

    “大良造,太子在称赞你的新法呢!”,卫鞅闻言立即起身向太子一揖“太子谬赞,全赖君上信任,上下同心,新法乃行。”。秦公道“新法,不到二十年就让我大秦府库充盈、兵强马壮,吏治清明、庶民安居乐业。大良造于我赢氏有不世之功!驷儿代公父敬大良造一爵!”,“诺!”。

    大内侍景监立即奉上一精美酒壶。秦公道“哪里来的精巧玩意儿?此前似未见过。”,景监答道“此乃墨家制作的鸳鸯双栖壶,之前也进献于楚后,据说楚后与楚王非常喜爱。”。

    “为何名为鸳鸯双栖壶?”,“回君上,此壶外观虽精美,但最妙的是壶内可同时盛两种不同之酒,只需按一下壶外这颗位于鸳鸯交颈处的红宝石,就可喝到不同的酒。

    此壶由墨家相里大师的大弟子腹䵍设计制作,共三只。另一只腹䵍师傅说曾与太子有师生之谊,愿能献于太子,老奴还未请示君上,请君上示下。”。

    “既有师生之谊,送与太子未为不可。此壶当真出自腹䵍之手?几乎可与相里大师的作品媲美了。上次寡人见腹䵍改良的农具尚好,不想他亦能设计如此精巧的器物。”。

    秦公一边细看酒壶一边问,“大内侍,壶内盛的是何酒?”,“回君上,秦酒与赵酒。”。太子道“大良造喜赵酒,赢驷喝秦酒,用赵酒敬大良造。”,卫鞅却道“禀太子,自卫鞅带兵打仗与将士们同饮庆功酒后,突觉秦酒之妙,而后私下渐渐饮秦酒多,少有饮赵酒。不如卫鞅与太子共饮秦酒。”。

    秦公心想卫鞅还是有意防备太子,于是对太子道“就依大良造之意吧。”。景监斟了两爵秦酒,太子奉酒爵“赢驷恭敬大良造,为我秦国崛起呕心沥血!祝大良造身体康健!”言毕竟咳嗽数声。

    卫鞅与太子四目相对“不敢,谢太子!”,二人将爵中秦酒一饮而尽。卫鞅问道“太子身体可有不适?”,“回城时偶遇暴雨,可能有点着凉,无碍的。”。

    秦公意示众人不必拘礼,放开喝酒…众人逐一敬秦公、太子、卫鞅,雅乐声起,舞池中舞姬起舞…酒至正酣秦公突问太子,是否去探望了前太傅赢虔?场内言语声、碰杯声、欢笑声、饮酒声等一下安静,大家都竖起耳朵想听太子如何回答。

    太子清咳了两声向秦公一揖道“回公父,驷儿很想去探望伯父,毕竟伯父是代驷儿受刑,驷儿于伯父有愧;但听闻伯父受刑之后性情大变,开始诋毁新法、恶意中伤大良造。

    身为秦国太子,嬴驷绝不能助长反对新法之歪风邪气,故嬴驷未曾探望伯父,以后也不会去探望。”。

    秦公闻言道“真是寡人的好儿子!明是非、知轻重!赢疾、赢华好好向你们的兄长学习!”,“诺!”二位小公子应道。

    秦公手持鸳鸯壶对太子言“此壶里的秦酒已被太子与大良造喝尽,驷儿饮一杯赵酒如何?”,卫鞅道“太子有伤寒,刚已饮了不少,不宜再饮。”,“公父赐酒岂能不喝?大良造,无妨。”。

    “驷儿当真无妨?”秦公道,“不可逞强。”。太子微微一笑“当真无妨,请公父赐酒。”。大内侍接过酒壶,按下红宝石,给太子爵内斟满,太子一饮而尽。

    秦公问“赵酒如何?”,“较之秦酒,入口清冽,回甘绵长。然秦酒虽辛辣、苦烈,饮后却感荡气回肠,此乃秦酒之妙,不知大良造以为然否?”,卫鞅点头“正是!”。

    秦公道“如此,今夜大家尽饮秦酒,除太子外不醉不归!”。

    (秦·咸阳城·锦簇宫)

    锦簇宫乃大韩夫人寝宫。这日二公子赢疾按例来给母亲请安。赢疾是秦公第二子,小太子一岁,与小韩夫人所出的赢华同岁。

    公子疾聪敏伶俐,在韩夫人精心教导下,自小酷爱读书,十五岁时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几乎都涉猎过且颇有见解。他的性格也如韩夫人一般温和恭顺、善解人意;

    容貌极像韩夫人嫡兄韩侯,清秀儒雅;身量却像秦公,也如秦公般骑马射箭、搏击、剑术样样了得,故公子疾深得秦公喜爱。

    公子疾见母亲愁容不展,忙问何故。姬明慧道“魏韩鏖战,韩国五战皆败。听说你舅舅没有向你公父求援,而求援的赵、楚、燕、齐又按兵不动。韩国百姓苦矣,你舅舅也苦,不知他那多病的身体能否撑得住!”,言罢明慧已泪流满面。

    “母亲想公父救援舅舅?”,明慧点点头“若你公父不答应,疾儿能否帮母亲说说话?”。

    “疾儿劝母亲切莫如此。”公子疾道,“莫说舅舅未向秦国求援,就算求援,公父也不会发兵去救的。秦刚与魏结盟,救援韩就相当于与魏撕破脸,于秦并无好处。”,

    “难道竟要眼睁睁地看到你舅舅身死国灭么?”,赢疾忙为母亲拭去泪水“母亲不必担忧。舅舅身体虽弱,但意志坚强;韩国也是,表面不强却有劲韩之称,不是那么容易就被灭掉的,更何况齐国哪能让魏灭了韩?

    不过是想让韩消耗魏罢了。魏若真要灭韩,哪个国家都不会坐视不管的…相信疾儿,齐国很快就会出兵救韩…

    母亲虽生于韩、长于韩,然现在却是我大秦的夫人,一切要以大秦的利益为重,否则不仅救不了韩,还会触怒公父…娘,放心,韩国会无恙的。疾儿一直陪着母亲,让母亲无忧。”,十六岁的少年抱住母亲,安抚着她。

    (秦·大良造府邸·卧室)

    卫鞅于那日宫宴后,竟觉头昏脑胀,时冷时热,浑身酸痛。起先以为不过是被太子传染,风寒而已,几日便好了,没想到竟有越来越严重之势。卫鞅平素很少生病,生了病也不愿喝汤药,仗着年轻体健,从不在意偶感风寒。

    说来也奇,宫宴后太子很快就好了,除了卫鞅,任何人都未被传染。卫鞅一病不起逾半旬,上朝之事均由车桓代奏。

    这日秦公来探望,家老道“家主吩咐,凡来探视的各位大人、故交一律谢绝,家主怕传染他人。前日内史赵大人来,家主挺高兴,但也没见。”。

    “是什么不得了的病,连探视都不能?”秦公内心焦急,不顾左右劝阻,直接入内府。卫鞅一身白衣素服,盖了凉被正躺在榻上看竹简,侍女小雪在一旁熏香、添加温水,见秦公到来,小雪跪拜。

    “可好些了?怎不好好歇息,还看什么竹简!”,“君上别靠近。小雪,把熏香换成熏醋,再给君上备粥茶。”,见小雪退下,秦公还是上前在床塌前坐下,用手摸了摸卫鞅前额,“没有发热,身上冷不冷?咳嗽么?”,

    “不太冷,也不怎么咳,其实好多了。但此将好未好之际最易传染他人,阿梁不该来。”。“我身体好得很,这点怕什么。”秦公边说边将薄被给卫鞅盖好,“脚不要露出来,好好躺着。听和太医说你不肯服药,为何?”,

    “鞅从小不喜喝药,以为多喝温水几天就会好,看来还是老了,不似从前。”,“就喝温水?难怪好不了。来人!”,小雪奉着粥茶和醋进来“君上有何吩咐?”,“把寡人带来的药给大良造煎了。”,“诺。”小雪把醋熏好,粥茶摆好,默默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