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汉英雄传 » 第一章白水乡赤龙显圣

第一章白水乡赤龙显圣

    东汉延熹六年,公元164年,南阳郡、舞阴县白水乡,这里是一个山青水绿之地。进入五月已是一片花明柳绿,此刻天空万里无云,忽然之间狂风大作,自西北天空有滚滚乌云袭来,正在田间劳作的百姓看到有乌云自西北而来,俗话说云从北来,大雨倾盆,百姓以为大雨将至纷纷往家中奔跑,可是回到家中,但见天空电闪雷鸣,持续了有一会,却不见有一点雨水落下,此刻隐隐约约,百姓们看见天上有红光闪烁,游走不停,婉若游龙,百姓见了,都说这是赤龙王显圣,纷纷跪拜,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也有当地里正带着贡品到龙王庙上贡进香,跪地念道:“小人以后一定时时进贡,若有不周,还请龙王原谅,求龙王不要降罪这一方百姓。”

    在白水乡有一大户人家正是那汉室宗亲章帝玄孙成阳孝王刘淑之后。现为白水乡侯名唤刘仪。为人儒雅相貌堂堂,曾举孝廉只因身有咳疾发病时恨不得把肺都咳出来,因此也不曾做官。

    这日刘仪正在屋门外,走来走去,焦急等待,只因他夫人难产,稳婆说恐有性命之危。刘仪心里不安,将漫天神佛求了个遍,只求保佑夫人孩子平安无事。

    刘仪先前有一子一女,可是长子不到四岁就因病夭折,只剩一女。此回夫人又有了身孕。大夫说极可能是个男孩,这对身体本有咳疾不知什么时候就一命呜呼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喜讯,不然这家业宗庙谁来继承,可是他夫人偏偏难产。

    就在他焦急等待之时,忽然见到天空乌云遮日、电闪雷鸣,有红光闪动,又见那红光在自家上空转了一圈后,就直奔西北玄天而去。这时雷声渐止,天空一片乌云散去,顿时晴天白日,朗朗乾坤,好似刚刚发生的一切都只是幻觉。

    这时屋内传出一阵婴儿的笑声,这时有丫鬟从屋里出来面带喜悦对刘仪说道:“恭喜君侯,夫人生了,是位公子。”

    刘仪听后大喜,又问到:“夫人可有事?”

    丫鬟高兴道:“母子平安,只是有些虚脱,君侯快进去看看吧!”

    刘仪到了屋中,看着床上躺着的妻子问道:“夫人无恙否?”刘仪妻子也是舞阴人,姓谢也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谢氏此时已无力说话,只是摇了摇头,面有微笑,表示没事。

    这时稳婆抱着孩子过来道:“恭喜侯爷喜得贵子。”刘仪抱过孩子一脸高兴,又有些奇怪的问稳婆道:“婴儿生下之后不是都哭嘛,怎么这孩子不哭却笑?”稳婆说道:“老身以前也没听说过这种事,不过但凡这世间大人物,无不是生来就异于常人,小侯爷不哭却笑,这以后啊!一准儿能做大官儿。”刘仪点头笑道:“嗯,我儿天生不凡,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又吩咐府里管家道:给阿婆多拿些赏钱,另外给府中上下每人多发三月例钱”。又想到还未曾给孩子起名,便对夫人道:“我儿天生来异于常人,降生我家,可见我白水乡乃是钟灵毓秀之地,便叫刘毓(yu),又生来爱笑,小名就叫阿笑如何?”夫人谢氏点了点头,道:“依夫君就是”。那婴儿此刻也是呵呵直笑,似乎也很满意自己的名字。

    刘仪正在逗弄小刘毓,此时有下人来报说:“府外来了一名道长,说要见您。”

    刘仪平日乐善好施,以为是游方道人前来化缘,便道:“今日府上有喜,多给些银钱打发他去吧!”

    那下人回道:“老管事已经给了,可那老道不要,说非要见侯爷。”

    “哦,”刘仪听了这话,便道:“那就让他到客厅等候,我稍后便来。”

    不一会,那报信的下人就将那道人请到客厅。对其说道:“道长稍等,我家侯爷一会就来。”那道人打了个稽首道:“有劳。”

    少时刘仪来到客厅,看见有一道长,身穿道袍,脚踏芒鞋,颌下三缕长须,仙风道骨。赶忙上前施一礼道:“有劳道长等候,恕刘某来迟。”

    道长还了一礼,说道:“贫道见过君侯,今日游方到此,忽见天生异象,贫道掐指一算,却是正应在君侯府上,又闻听君侯喜得麟儿,故特来相见,不知可否请小公子出来一观。”

    刘仪心中奇怪,“天有异象与我儿有什么关系?”不过还是叫人把孩子抱了出来。那道人见了孩子之后大笑了三声连说道:“好、好、好。”之后竟推门而去,眨眼间便没了踪影。刘仪愣了一下心说:“这道人莫非有疯病,怎么如此无礼。”也没多想,便将孩子抱回后院了。

    那道人离了侯府,来到一处山岗,见那里有个荒废道观,来到观门前,抬眼望天,自语道:“天下将乱,民不聊生,汉室江山当自此而终,不想却有麟儿降生,太平有望,不至有之后五胡之乱,此天下百姓幸也。”说完便推开道观大门,进了大雄宝殿,之后这老道便在此住下。

    春去秋来,转眼以过三载。刘毓如今也有三岁了,刘仪为他请了舞阴有名的儒者为小刘毓开蒙,如今以是能读书写字,不过他不喜读诗书,却喜读春秋、兵法。活泼好动,整日拿一根木棍在院子里玩耍,说自己要做大将军杀胡寇,每回都玩的不亦乐乎。刘仪见他如此好动,便想给他请个武艺师傅,只是一直也没遇到合适的人。

    这日谢氏夫人听闻中阳山三年前来了一个道长,是个活神仙,给人看病,几乎是药到病除,而且从不收钱,卦也算的灵。便想去见见。于是带着贡品香烛和一众丫鬟仆役领着小刘毓去中阳山拜神求平安。

    一路无话。来到了中阳山,时值六月,但见山峰苍翠重叠,林风忽起,宛如起伏波涛,山头云雾隐现,林间百鸟争鸣,好似人间仙境。

    众人走在林间,山路蜿蜒曲折,来到山中央,此间有一凤鸣坡,就见一道观耸立坡上,山门写有金霞观三个大字。观前站着一个道人,那道人上前稽首道:“贫道昨夜观星,知有贵人到此,有礼了。”

    谢夫人上前盈盈一礼说道:“信女刘谢氏冒昧来访,叨扰了,略备薄礼,请仙长笑纳。”

    那道人呵呵笑道:“夫人客气了,请”将谢氏迎到观中,来到了大雄宝殿,谢氏亲自点上香烛,又对神像拜了拜。起身之后,谢氏对道长问道:“听闻仙长卜卦甚灵,可否为我家测一测吉凶。”

    那道人笑了笑说:“夫人之命贵不可言”

    谢氏又问:“我夫君刘仪一直有咳疾在身,还请仙长在占一卦,看看有无大碍”

    那道人迟疑了一下说道:“未见其人不敢胡言”

    谢氏说道:“还请仙长卜一卦,我下次再来一定多捐香火。”

    道人无奈,只能答应,掐算道:“令夫,不亡于病而亡于攻”

    谢氏听后大惊,又对那道人一拜道:“还请仙长设法,让我夫君躲过此劫。”

    道人想了想说:“我这里有一玉符,戴在身上或可以避去此一劫”说罢自袖中拿出一个玉符,递给了谢氏。谢氏再次拜谢。说罢谢氏又拉过小刘毓问道长说:“我有一长子早夭,上天垂怜三年前让我又得一子,麻烦仙长在给看看。”

    那道人看了看小刘毓笑道:“此子天生不凡,大富大贵,贵不可言呐,贫道与他有师徒之缘,想收他做个俗家弟子,不知可否。”又说道:“夫人放心,贫道虽不敢说天文地理样样皆通,但所学也是经世济民之道,决胜千里之能,必不辱没了此子。”

    谢氏喜道:“我这孩子天性好动,一般儒家子弟也管不了他,我夫君一直想要给他找个有本事老师,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承蒙仙长厚爱,我可做主让他拜仙长为师。”回头拉过小刘毓对他说:“阿笑,仙长愿意收你为徒,教你武艺本事,还不快快磕头叫师父。”小刘毓这时不知为何,竟乖乖听话,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叫了声师父。

    道长高兴的说道:“好好好,今后你就是我广元子的徒弟了。你且随你母亲回家和你父亲说一声,然后来我山中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