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汉英雄传 » 第十四章三战三捷

第十四章三战三捷

    刘毓在襄陵破了黄巾军之后,又得了钱粮,正准备往绛邑征讨黄巾,刚离开襄陵不远,就有留守杨县的士卒来报:“永安县被黄巾围困,永安县令派人到杨县求救。”

    刘毓问来人:“可知道有多少黄巾?”

    “据说有不下三千人”

    刘毓连忙召集,卫仲道,裴潜,关羽,徐晃四人商议出兵解围永安之事。

    裴潜第一个说道:“永安在我杨县之北,而我现在杨县之南,路途遥远,我们现在回军,恐怕来不及,为今之计只能派骑兵支援,可我军也只有三百余骑,恐怕不够啊!”

    刘毓此刻也有些为难。

    “我也知道,可是又不能不救,永安若破,我杨县就暴露在黄巾兵锋之下,后路不静,如何征讨河东余下黄巾?

    只恨兵力不足,河东太守无能,竟只能困守安邑,黄巾不过一群民夫组成的乌合之众,能有什么战力,其若能联合各县共同守御,兵合一处,破之不过只在翻掌之间,岂能让黄巾贼寇如此猖狂。”

    这时关羽站出来说道:“关某愿领三百骑兵驰援永安,若不胜,愿提头来见。”

    “云长须知军中无戏言。”

    刘毓看着关羽,神色凝重。当然计算关羽没有完成救永安的任务,也不可能将关羽军法处置,这么说只是想给关羽一些压力,免得关羽小瞧了黄巾,造成损失。

    “关某视黄巾贼子如土鸡瓦犬而,必不会让将军失望。”

    刘毓郑重的叮嘱道:“不可大意,此战许胜不许败。”

    “关某知晓轻重,但请放心。”

    刘毓送走关羽,下令全军继续往绛邑出发,来到绛邑,有探马来报说:“黄巾军正在围攻绛邑,远远看去,有不下两千多人。”

    得知黄巾正在攻城,刘毓吩咐徐晃说道:“眼下黄巾正在攻打绛邑,其不知我等到来,后方必然无备,你我各领一军,在其后军左右夹击,如此黄巾必乱,到时就可乘胜追击,定可大败黄巾。”

    “末将领命”

    徐晃抱拳应命,下去准备。

    此刻绛邑城头,还有城下的黄巾军围绕着城墙展开激烈的战斗,到处都是残肢断臂,鲜血已经把城墙染红了,绛邑县令亲自在城头指挥作战。

    此刻传来一阵鼓响,刘毓在左,徐晃在右,一起领兵杀到。

    黄巾军哪想到会有官军从后杀来,顿时乱作一团,正在攻城的黄巾见自家后军大乱,匆忙后撤,前后两处黄巾挤作一团。

    刘毓,徐晃只一个冲锋就将黄巾军杀了个对穿。统领黄巾攻打绛邑的渠帅死在乱军之中,黄巾没了首领更加混乱,跑的跑,降的降。刘毓命人收押俘虏,让徐晃领兵追击逃跑黄巾,务必要将其肃清,免得又聚集作乱。

    绛邑县令,本想命城中军士出城协助援军剿灭黄巾,可是还未等打开城门黄巾已经败了,不由感叹。

    “何其速也”

    刘毓见城门打开,催马上前,和那县令相互见礼,才知那县令是颍川人,姓郭名曜字元照。

    郭曜将刘毓等人迎进县衙大堂,自免不了一番感谢之言,刘毓客气道:“元照客气了,同为朝廷效力,报国杀贼乃分内之事。久闻颍川郭氏家传小杜律,正要像元照请教。”

    两个人互相客套几句,郭曜问刘毓:“不知仲秀要如何处置黄巾俘虏?”

    刘毓问道:“不知元照有何高见?”

    “依我之见,不如杀之,以儆效尤,看其等还敢作乱。”

    郭曜这几日也是被黄巾逼得苦了,对他们尤其仇恨,只想将这些人杀之而后快。

    刘毓却摇头说道:“彼不过穷苦百姓,若不是活不下去,加上张角那妖道蛊惑,又怎会作乱,罪不至死,若都杀了,有伤天和。

    我欲将其首领和作恶多端者杀之,余下老弱发回原籍,壮者编练成军,随我讨伐张角妖道。”

    郭曜听了刘毓之言,觉得也有道理,赞叹道:“仲秀真乃仁义之人,我绛邑尚有些余粮,愿意献上,助仲秀讨贼。”

    “我正为粮食发愁,元照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刘毓得了绛邑粮草,没有多做停留,第二日就下令全军开拔,急行军像裴潜老家闻喜县去。

    因为他今天早上接到在安邑任户曹的好友贾逵的书信,言说:“黄巾军渠帅杨凤,于毒领五千黄巾围攻安邑,太守,县令都不在了,安邑现在群龙无首,望速速打通道路,发兵来救。”

    刘毓看完书信才知河东太守,安邑县令听到黄巾来攻的消息后,就想跑路,被贾逵撞见,将其拦住,并劝说道:“黄巾不过一帮农夫而已,未经训练,只靠股子气血之勇,安邑城高池深,休说五千黄巾贼寇,就是五万精兵一时也难以攻破,只需坚守几日,待其疲敝,我以逸待劳,破之何难,二位大人乃我安邑之肱骨,若去,岂不将安邑拱手让人,等将来平定黄巾,朝廷追究起来,到时如何跟朝廷跟陛下交代,二位大人三思啊!”

    河东太守和安邑县令两人听了贾逵的话,犹豫了一会,觉得贾逵说的有道理,就都回去了,并让河东郡尉整备兵马抵御黄巾。

    没想到当日黄昏接连接到闻喜、黾池,汾阴纷纷被黄巾攻破的消息,吓的二人哪还顾得上其他,当夜带着家人卷铺盖跑了。

    河东郡尉第二日听说太守跑了,也弃城不顾,扮成百姓逃跑。

    贾逵得到消息,连连顿足捶胸,大骂道:“蠢猪,安邑有精兵三千,粮草足有半年之用,殊不知安邑才是最安全之地,竖子不足与谋。”

    河东郡吏听说太守等三个最大的官都跑了,顿时惊慌失措,甚至有人提出投降黄巾,贾逵上前一剑将其刺死,对众人大声说道:“我等即为河东官吏,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誓死守城,如有怕死者现在就可以走,不过提醒诸位,将来朝廷追究下来,小心诛尔等九族,不走的就跟我与黄巾决一死战,再有言降者,此人便是下场。”

    将剑上血迹在死人身上擦了擦,还剑入鞘,吩咐士兵将死人尸体挂在郡守大门之上,道瞪眼看着郡吏们。

    “都愣着干什么,还不下去准备守城之事。”

    众郡吏早被地上躺着的死尸吓破胆了,听了贾逵吩咐都匆匆下去了。

    贾逵心里明白,众人只是一时被他吓住了,等黄巾来攻城时,能坚持几天还不知道呢!

    他前几日听说刘毓打败了襄陵黄巾,正在赶往绛邑,就立刻写了一封书信,叫来手下一个吏员,名唤杨奉的吩咐道:“你立刻出城,沿路往绛邑去寻杨县县令刘毓,把我书信送给他,让他速来安邑解围。”

    刘毓在得知闻喜已经被黄巾攻下,安邑也危在旦夕,立刻下令全军火速出发。

    准备先拿下闻喜,在援安邑。又叫来裴潜跟他说了闻喜被破之事。

    裴潜却并不担心裴氏安危,说道:“无妨,我裴氏有族兵千余,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黄巾一时半会儿还攻不下,我军攻打闻喜还可作为内应协助我军破城。”

    刘毓听了裴潜的话,这才稍稍放心。大军行有几日,来到闻喜附近,裴潜来找刘毓。

    “将军,我欲进城联络家主,到时在夜里举火为号,趁黄巾不备,里外夹击,定能迅速拿下闻喜。”

    刘毓担忧的说道:“城中到处都是黄巾,文行如何进的去?”

    “不必担心,黄巾不知道我军已经来到闻喜,必然无备,我只需乔装打扮,混进城中还不容易,将军今晚不必扎营,让士兵原地休息,今夜子时我在城头举火,左右各转三圈,到时打开城门,放我军进城,管叫他黄巾贼子一个也跑不了。”

    刘毓点头同意。

    “就依你之计行事。”

    裴潜找来一身难民衣服,头裹黄巾,拄着竹竿,轻松进入城中,来到裴家,见了家主,将事情对其说了一遍,裴家主二话没说,当即同意了裴潜的计划。

    当日夜里子时,裴潜领着家中族兵,摸到城头,此刻黄巾军正在呼呼大睡,被裴潜带着人一刀一个,抹了脖子,可怜黄巾军在梦中就被结果了性命。

    裴潜抄起一根火把,在城头左右各转三圈,命人打开城门,准备迎接刘毓进城。

    刘毓在城门外见到信号,和徐晃领大军火速进了闻喜县城,一路畅通无阻,连个巡逻的黄巾军都没看到,要不是知道黄巾皆是散兵游勇,不知兵法,兼且有裴潜为内应,刘毓险些以为中了埋伏。

    刘毓进了城门,见了裴潜,有熟悉地理的裴家人在前引路,刘毓军轻松占领四座城门,来到闻喜县衙,那黄巾渠帅昨天喝多了酒,此时正在县衙后堂睡大觉,对杀进城中的刘毓军是毫不知情,甚至徐晃已经带着人来到了屋里,其仍然呼噜打的震天响,在榻上就被生擒活捉,等被带到刘毓面前时,仍是一脸懵,刘毓也没多说废话,让人带下去直接斩了,那黄巾渠帅到死都没想明白,在城中待的好好的,怎么就被人在被窝里抓了。

    此次闻喜之战,可为出杨县以来打的最轻松的一仗,基本没有遇到抵抗,黄巾全部被捉,刘毓按之前的策略,剔除老弱,择选精装,整编入伍。

    刘毓高兴的对裴潜说道:“此番若不是文行,我等岂能如此轻松,兵不血刃拿下闻喜,文行当居首功啊。”

    “将军过奖了,潜即为将军部下,理当出力。”

    拿下闻喜之后,刘毓命徐晃为先锋,领军一千,火速赶往安邑,牵制黄巾,让其不能安稳攻打安邑,自己在闻喜整编黄巾之后,随后就到。

    同时给关羽去信,让关羽收服永安之后,继续像东,攻打浦子城,然后一路南下收复平阳,临汾,皮氏等县。

    徐晃领命之后,带领一千人马,星夜兼程,往安邑急赶。而安邑此刻也正面临黄巾渠帅杨凤领着五千大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