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汉英雄传 » 第十五章平定永安、安邑之围

第十五章平定永安、安邑之围

    关羽自刘毓那里领了军令,离开襄陵,带着三百骑兵,马不停蹄赶往永安,只在路过杨县时,补充了些粮草,只歇了几个时辰,又一路沿汾水北上。

    来到永安一座无名山中,关羽反而不急了,先派了探马去打探永安情况,毕竟永安现在有没有被黄巾攻克还不知道。

    探马假扮成黄巾在永安周围转了一圈,回来报告关羽。

    “禀关将军,永安城周围有大约五千多黄巾,未曾听见喊杀声。”

    “再探,务必混入黄巾营中,打探具体情况,永安城中如何我皆要明白。”

    “是”

    探子领了关羽命令又去打探。

    关羽在山中焦急等待,直到黄昏,探子方才回到山中,向关羽回报道:“关将军,已经打探清楚,永安城本有兵一千多人,这几日黄巾攻城,战死颇多,我听贼人说,如今城中已不足七百人。”

    关羽听后,心里暗思:“我要破这一支黄巾容易,可以三百骑兵全歼黄巾却难,到时其四散而走,我离开永安,其又复聚,奈何?”

    思索了一会儿,关羽回头对身后一身材高大,黑面虹髯的大汉说道:“周仓,交给你个任务,你今夜持我书信,潜入永安城,让其于明日夜间子时准备兵马,但听城外喊杀声起,便打开城门杀敌,同时安排民兵准备看押俘虏。”

    周仓本是猗氏县人,关羽奉刘毓之命驰援永安时,在路上招收的。

    当时周仓正在山中打猎,关羽在山下溪边饮马,被周仓看见,周仓早就听闻解良豪侠关羽大名,也听说过关羽样貌,于是快步赶到关羽面前。

    “可是解良豪杰关大侠当面?”

    关羽见周仓认识他,回道:“某家正是关羽,你是何人?我们好像未曾见过。”

    周仓单膝跪地道:“小人名叫周仓,仰慕将军久矣,今日得见实是三生之幸,望将军收留,今后愿为将军牵马坠凳,以校犬马之劳。”

    关羽见周仓如此,便收留其在身边,做个扛刀副将。

    周仓接了关羽军令,问关羽道:“将军,若那县令不信,当如何。”

    关羽从马上取下一封书信道:“这时当日永安县令写给君侯的求援信,将信交给那县令,他自会信你”

    周仓当夜顺利摸到永安城下,对城头巡夜永安军说是奉杨县县令刘毓之命前来助战的,守城军卒听后连忙去报永安县令。

    那永安县令姓王,所以手下人都叫他王大人或王县令。

    巡夜的校尉来到县衙,见到县令。

    “启禀王大人,城外有自称杨县来的使者,要见大人。”

    王县令听说杨县来人,立马起身道:“快将他带进来。”

    犹豫了一下又道:“不,本官亲自去迎。”

    王县令来到城头,赶忙命人用吊篮将周仓拉上来,直接问道:“你是杨县来的?我怎么信你。”

    周仓将一封书信递给王县令,说道:“有县令大人当日写的求援书在此,另有我家将军书信一封。”

    王县令将两份书信看完,顿时大喜,后又问了周仓几句话,说道:“有劳尊使,在走一趟,告诉你家将军,我定依计行事。”

    送走周仓,有王县令手下对其说道:“大人,不可疏忽,怎知那周仓不是黄巾派来诈我的?”

    “彼有我当日求援书,岂能有假。”

    “那信当日若被黄巾劫去,又如何?”

    听了此话,王县令答道:“黄巾贼寇若当真如此深谋远虑,我这小小的永安城岂能守到今日,不必多疑,下去准备吧!过了明日午夜,我永安就暂时太平了。”

    周仓趁着天还没亮,又潜回山里,见了关羽,将事情报给关羽。

    关羽见万事俱备,命全军休息一天,准备在夜间,马踏黄巾军。

    当日夜晚子时,关羽亲领三百骑兵,人衔枚,马摘铃,悄悄靠近黄巾大营。

    此时黄巾大部已经熟睡,少量巡逻的黄巾军也在不住的点头打着瞌睡,随着关羽一声令下,三百骑兵瞬时冲入黄巾军大营。

    黄巾大营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防御,只有一个简单的栅栏,关羽一马当先,手持青龙偃月刀将拦路的栅栏挑起扔了出去,三百骑兵冲入营中,见人就杀,见帐篷就烧,黄巾根本没想到官军竟然趁夜偷袭,黑暗之中只听见人喊马嘶,不知有多少官军杀来,黄巾军顿时炸营,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死在关羽骑兵刀下的没有多少,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永安城,王县令在城门处,正严阵以待,听到城外的喊杀声,立即下令打开城门,并对永安军大声喊道:“杀贼立功就在今日,活捉黄巾贼寇。”

    永安军出城时,黄巾已经乱成一锅粥,王县令明白让他们出来只是为了看住黄巾不让其跑了,可白捡的功劳不要白不要,吩咐左右冲人黄巾大营,喊道:“投降不杀。”

    黄巾听到官军呼喊,纷纷扔了武器,跪地高呼“饶命”

    天亮之时,黄巾基本已被肃清,王县令来到关羽面前,拱手道:“多谢将军解我永安之围,我已在县衙略备薄酒,为将军接风,另已备下酒宴,款待将军麾下兵马,请。”

    “多谢县令大人,有吃的就行,酒就免了,军令在身,军中不得饮酒。我整编了这一部黄巾之后,还要回军向我家将军复命,今日休整一天,明日启程,还望县令为我准备粮草。”

    王县令见关羽如此说,也不多加挽留。

    “粮草早已备好,明日定送到将军营中。”

    第二日关羽带领三百骑兵和黄巾俘虏离开永安,回杨县的路上,遇到了刘毓派来的传令兵,见到关羽递上书信一封。

    关羽接过书信,打开看了一遍,随即下令全军调头向西往蒲子县去。

    就在关羽接到刘毓书信之时。

    安邑也正遭受黄巾军的进攻,激战半日,贾逵指挥安邑兵卒将黄巾杀退,他知道黄巾今天不会再来了,望着退去的黄巾,贾逵暗叹道:“不知杨县援军到哪了?黄巾这两日攻势凶猛,定是后方出了变故,援军说不定已经离安邑不远了。”

    贾逵并没有料错,刘毓此时确实到了安邑附近,只是没有不漏风的墙,有从襄陵跑来的黄巾投奔杨凤,杨凤这才知道黄巾竟接连败在刘毓之手,于是连忙找来于毒商议。

    “渠帅,不知那刘毓现在到哪了,可过了闻喜?”

    杨凤道:“我已经在安邑周围安排了人,假扮成百姓盯着了,那刘毓一到我立马就能知道,这样就能有个准备,眼下必须快速拿下安邑,才不负大贤良师对我等的信任。

    只要占领了河东,就可打开洛阳关门,活捉了那鸟皇帝,再不济也可以引地公将军来河东,攻打洛阳。”

    于毒接言道:“既然强攻一时拿不下,不如让前几日捉来的河东郡尉去劝降,或者直接将他砍了脑袋,挑在竿儿上威吓那安邑官军一番,挫其士气。”

    杨凤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就按你说的办。”

    那河东郡尉先前化妆成百姓,逃离安邑,不料其平日里在安邑横行霸道,欺辱百姓,刚刚走出安邑县城就被安邑百姓认出,报给了黄巾知道,然后就被黄巾捉了,一直关在营中。

    杨凤命人将河东郡尉带到大帐,和其说了要他去安邑劝降的事。

    “你若能劝降安邑,饶你不死,若不能,砍了你的脑袋,明白了吗?”

    河东郡尉赶忙点头哈腰。

    “小人愿意效劳,愿意效劳,一定劝得城中官军来降。”

    当贾逵看见河东郡尉被黄巾押到城下,就知道其是来劝降的,为了避免影响士气,命令弓箭手准备,要将其射死。

    郡尉看到城头贾逵,大声喊道:“贾逵,我奉……”奉字刚出口,就见城头箭矢射来,吓的立马成了滚地葫芦躲避,那几个押送的黄巾就没那么好运了,当场死了两个,剩下的也是人人带伤,哪还敢停留,带着郡尉回去了。

    贾逵心里知道,只要那郡尉在城下露面,就是对安邑军士气的打击,眼睛一转,已有了注意,于是抬手指着跑远的郡尉骂道:“无耻叛贼,当初你弃城而走,不顾满城军民死活,如今焉有脸来见安邑满城军民,你既为汉官,食汉禄,本应为国尽忠,现在却贪生怕死做了贼寇,死后又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我朝廷援军不日既至,到时叫尔等皆化为齑粉。”

    此刻郡尉已经被带到黄巾大帐了,哪里听得到,贾逵不过是说给守城官吏们听的,告诉他们只要在坚持几天援军就到了,到时还怕少了赏赐吗。只是贾逵没想到杨凤很快又为他送来了一波助攻。

    杨凤知道劝降失败,看了郡尉一眼,吓的郡尉赶忙跪地求饶。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都是那贾逵顽固不化,怨不得小人啊!”

    杨凤只摆了摆手,郡尉就被带下去了,就听帐外传来一声惨叫,不一会那郡尉的人头已经被呈在杨凤面前。

    杨凤命人将其用竹竿挑起,拿到安邑城外,告诉守城的汉军,这就是在汉廷做官的下场。

    贾逵看见郡尉的人头,心里高兴不已,脸上不见喜怒,对左右官吏道:“黄巾贼寇果无丝毫信义可言,那叛贼虽然死有余辜,可其却是为黄巾效力,可转眼之间就被杀害,用其人头威吓我等,可见其何等残暴,我等若守不住安邑……”

    贾逵抬手指着郡尉人头。

    “此寮便是下场。”

    安邑官吏们听了贾逵的话,又看了看那郡尉脑袋,心里抵御黄巾的决心无形中又坚定了不少,毕竟谁也不想把脑袋挂在竹竿儿上晃来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