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绿林传说 » 第一卷 风起云涌 第三章 涣然冰释 寻踪觅源

第一卷 风起云涌 第三章 涣然冰释 寻踪觅源

    汉代以来,廷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这执法三司均为皇帝直辖,权力极重,坊间惯称之为六扇门,本意指三法司衙门的大门三间六扇,后渐成官方所有执法机构代称。

    当朝晋帝司马德宗是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因司马曜长期嗜酒伤身,故司马德宗生就蠢笨,年过三旬尚口不能言,政事向由朝中重臣把控,其中三法司各项事务均为太子太傅明若辰所掌。

    数年前明若辰广邀武林好手,意在加强三法司的实力,其中廷尉以下成立执伞组,组内新进五人,均为武林中名噪一时的高手,司职查案追捕,称为执伞人,其中就包括柳青。他入组后屡屡克敌立功,素以行事公正,光明磊落著称,因此广为人知。

    宁红地犹豫是有原因的。

    一则柳青来自官府,而自己出身绿林,是许多名门大派眼中的黑道人物,眼下之事诡异难明,难保他能公正行事。二则自己来此是受刘裕的密托,无法公之于众。因此沉吟良久,难以回答。

    宁红这一犹豫,看在柳青眼中自然认为是心虚的表现。想到浪子港的惨状,此刻又要务在身,不欲让宁红再拖时间,沉声喝道:“小子,不必再搜刮肚肠,待本官拿下你到衙门去分说吧。”

    说罢,纵身扑上,再不似两人适才试探性的交手。

    刹那间柳青浑身爆出强大的气势,左手黄油伞急刺宁红前胸,破空声随之响起,伞尖未到,劲气先至,右手曲肘悬腕,文港笔扬空不住虚点,发出“嗤嗤”声响,隐隐罩向宁红面门各个穴道。

    柳青动了真气,宁红却是左右为难。

    他实是不想让双方的误会加深,况且眼下最重要的是弄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捉拿真凶,而不是任由事情继续复杂下去。

    想到此处,宁红身形向后飘去,右手熟练地向身后一送,那把“天敌”不偏不倚地没入背上星鲨皮鞣制的鞘中,仅余一节长柄从肩头露出,左手短刀也不知何时没了踪影。

    随后宁红四下游走,时快时慢,时东时西,步法殊为奇特。双掌交错,空中顿时弥漫出淡淡的芳香,掌面浮出数根金线,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红。

    他双手十指不停屈伸,发出阵阵劲风,如群花随风摇曳,变幻无穷,一时间身前红光耀眼,金丝夺目,似真似幻,令人目眩神迷。

    二人之间刹那间气息笼罩,犹如一个硕大的隐形气囊,压力惊人。

    柳青依然如影随形,伞与笔接踵而至,直迫宁红,连声闷响下,掌对伞、指对笔转瞬间已然交手十数合。

    宁红似是打定主意,并不抢攻,只将一对手掌护的全身风雨不透。柳青感觉到抗力愈来愈大,本打算换招再进,却发现宁红并无还手迹象,心中不由暗自生疑,突然间想起一事,急急后退几步。

    宁红一直只守不攻,柳青自然收发自如,他上下打量对手,沉声问道:“小子,你使得莫非是幻影叠云步,绣线绯红掌?”

    宁红闻言颇感意外。这两种绝技,正是东方羽传授给宁红的独门绝学。东方羽近年来少在江湖露面,自己又是初次在人前使出,没料到会被认出来。宁红想来以柳青的身份不会使诈,于是顺势敛气收招,静观其变。

    柳青沉默片刻,开口道:“如果本官没看差的话,你方才使的是山主的绝学,莫非你乃无尽之海的人,却不知你与山主是何关系?”

    宁红初时担心柳青对绿林道有偏见,因此没有直承自己的身份,现下听得柳青对东方羽的称呼中隐隐透着尊重,兼之自己也想尽快弄清事情原委,完成刘裕的嘱托,因此不再隐瞒,点头道:“大人法眼无差,在下宁红,师从山主,如今持令行走江湖。听大人口气,莫非与家师有旧?”

    柳青面色一缓道:“多年不见,原来山主又收得高徒,你既是无尽之海的持令行走,不问可知应受命于山主,当无恶意,本官便不再细问你此来详情,至于本官和山主之间的旧事,将来你回山一问便知,此时应尽快合力查案为上。”

    宁红抱拳施礼,肃然道:“大人说的是,正该如此。”

    两人敌意既已消除,便开始各自整束行装。宁红看着自己身上挂出来的一个个破洞,对柳青自嘲道:“大人方才也不留点情面,在下连替换的衣服都没有,一会儿遇到旁人多有不便。”

    柳青一本正经回道:“出门不准备换洗衣物,只能说明你江湖阅历尚需提高,这样吧,今日你多出些力,如果对案情有帮助,本官可以考虑回城后送你一身衣服。”边说边对宁红眨了眨眼,又道:“不过先说好,本官很穷,只有从估衣铺中给你挑身好点的。”

    宁红哑然失笑,心中却想,原来六扇门中人也不都是不苟言笑。

    其实柳青平素虽不是冷颜冷面,但常年查办大案,缉拿要犯,浑身自是经常散发出阵阵寒气,令人敬而远之。如今在案情尚未明朗之前能对宁红有这样的态度,当是因为东方羽的缘故。

    二人边整束行装,边相互交换各自了解的信息。宁红将自己出山行走之事原原本本告知柳青,只是不提在建康暗会刘裕,而以自己想就近拜会望北泽泽主杜丰代之。柳青是老江湖,又多年查案,自是看得出宁红所言有所隐瞒,但既是宁红多半与此案无关,也就不去深究,而是向宁红讲述了自己近日的经历。

    柳青是因为一起劫案才来到江州。

    自晋元帝司马睿南迁建康,本朝有志之士莫不图谋匡复,祖逖、庾亮、殷浩、恒温等名士大将均曾先后北伐,却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

    直至近年来武功盖世的大将军刘裕领军北上,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收复失地扬威天下,北方诸强无不胆战心惊,退避三舍不敢与敌,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攻占长安,灭掉姚秦,大晋举国一片欢腾,百姓欢欣雀跃,官员弹冠相庆。

    岂料数月前,因至交好友、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故,本欲继续征伐的刘裕匆匆南归之后,留守长安的一众文武居然发生内乱,中兵参军沈田子擅杀征虏将军王镇恶,又被长史王修所杀,夏王赫连勃勃趁机出兵南下直逼长安,长安顿时陷于危机,朝野上下为之震动,均盼刘裕能早日再次率军北上。

    出身于江州寻阳陶氏、开朝大司马陶侃的后人,并为天下名士敬仰的“五柳先生”陶渊明曾为刘裕参军,两人年岁相近,颇为知己相得,后因故产生分歧渐行渐远。十多年前陶渊明厌倦仕林,辞官归隐,再未与刘裕有丝毫交集,如今已年过五旬。

    长安事变后,听闻刘裕苦于军资不足,一向淡泊的陶渊明毅然放下身段,多方奔走,联系江州诸多士族,旬月之间竟筹款百万贯之巨,用作刘裕再次北伐的军资。

    从江州豫章至扬州建康,官路何止千里。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为盼刘裕能早日北伐,陶渊明找到了江州官方驿站,经过协商,驿站承接了这单足足三十大车财物的护送之职。

    江州、扬州虽均在大晋腹地,却遍布群山大泽,绿林豪强众多,打家劫舍之事时有发生。兹事体大,江州驿正“铁臂铜头”郑中石受命后不敢大意,亲自出马护送,除了带齐驿站十八名武驿官,又抽调了三十名马快和两百名精兵。此外,江州别驾段广超延请来望北泽高手“镇三川”吴刚,豫章太守周楠则邀来飞鹤山庄的白道高手“卧虎藏龙”陶知秋、陶知雨兄弟,跟随驿站一起护送,希望借助黑白两道的势力威望,震慑宵小,确保万无一失。

    如此小心谨慎,理应再无问题,可偏偏事与愿违,两百多人的护送队伍,居然出发没几日就在途中神秘失踪,三十大车财物也不翼而飞。

    刚刚上任的抚军将军、江州刺史王弘不敢隐瞒,一边派人沿途调查,一边以最快速度将此事上报建康。

    刘裕闻讯大为惊怒,亲自找到执掌六扇门的太子太傅明若辰,希望他派专人查明原因。

    明若辰当即派出廷尉府和御史台多名高手,分头赴往事发相关地点查案,柳青就是其中之一。

    二月二十五日,柳青抵达豫章,他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镇三川”吴刚所在的绿林势力望北泽这条线。

    柳青办案注重细节,每一个相关线索都不愿放过,因此他先找上了江州别驾段广超,了解吴刚加入护送前后的因果。

    护送队出事的消息虽未外泄,但在小范围内已不是秘密,段广超身为江州官方第二号人物,当然不会不知道。他身属刘裕派系,和望北泽泽主杜丰相当稔熟,因此能请到“镇三川”吴刚参与护送,得知柳青的来意,心里有些不痛快。不过兹事体大,柳青又隶属廷尉府,虽然官位不高,职权却重,段广超只能强压不快,加之他也希望尽快破案,给刘裕一个交代,因此对柳青详细讲述了延请吴刚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