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绿林传说 » 第一卷 风起云涌 第六章 草蛇灰线 寨口相逢

第一卷 风起云涌 第六章 草蛇灰线 寨口相逢

    待柳青见到浪子港屠杀惨案后,更觉事情复杂,因此并未将来龙去脉对宁红和盘托出,一些关键之处和自己的猜测均有所保留,但即便如此也使宁红听了个目瞪口呆。

    望北泽坐北朝南,约有二里方圆,内外遍生参天大树,香樟、银杉、野榧、刺柏、水楠、花榈、巨松等不下数十种,寨内外还有多处杆形粗大的毛竹林,枝繁叶翠,秀丽挺拔。西面数里外是一泊大湖,湖边蜿蜒着几条水道,直通望北泽西边的侧门,可借以水运。北面与远山之间,则是大片的水田。四边寨墙由土石和成排的松、樟大木筑成屏障,高达数丈,延绵数里。

    等宁红稍稍平静后,柳青指了指不远处的望北泽,苦笑道:“希望那里能有线索吧。”

    二人不敢大意,各取兵刃在手,以作戒备。宁红手执“天敌”,柳青则拿出了那支判官笔。宁红首次有机会近距离观瞧,方才发觉此笔比一般文港笔长出几分,笔杆不甚光滑,非木竹所制,似金似铁,隐然湛着光彩,笔头也较为粗大,看来其中另有乾坤。

    越靠近望北泽,二人心下越是戒备,柳青冲着宁红打了个手势,意为自己走大门,让宁红从寨门右侧越墙而入,宁红点头表示明白,遂奔右墙去了。

    寨中不见人迹,不闻鸡犬,只有一片死寂,却看不出危险何在。

    宁红攀上望北泽大门右侧二十丈处附近的寨墙探头向内望去,直看到柳青稳稳当当地穿过大门,长驱直入寨中,扭头冲他招了招手,这才一跃而下,来到了柳青身边。

    柳青示意宁红稍候,向寨中吐气扬声喊道:“廷尉府柳青奉命前来查案,请望北泽当家现身说话。”柳青连喊三遍,声音在望北泽上空悠然回荡,却并无得到任何回应,柳青不欲再等,和宁红商议片刻,决定先一起探查寨中情形。

    正门处于南方,门内是一个长宽各约有二十丈的演武场,由五尺见方的青石板铺就,十分平整,场边立有七、八个兵器架,足以容下数百人同时操演,不难想象平时的盛况,不过现下空空荡荡。

    西北面稍远处是长长的一排马棚,里面同样一匹马也没有,只余下一列整齐的马槽。马棚外不远处有十多根拴马桩,旁边连着一片马场,比演武场更大。

    寨内每隔数十米远,就有一座约五丈高的四方形高台,由夯土筑成,四周搭着木梯。高台下宽上窄,平顶上一丈见方,围以栏杆,顶上撑起厚厚的竹编草席,应是平素警戒之用。

    寨中各处依地势建起大小不等的数百间单层木屋,只有一栋二层木楼位居山寨中心一处院落中。

    其它猪圈、羊舍、打铁房、桑麻织房等一应俱全。

    阡陌交错的几条石板路将诸多建筑连在了一起,使整个望北泽显得十分粗犷大气,和江南园林风貌大为不同。

    二人身手均非等闲,一路高飞低走,四顾查看,自南边正门向西绕了一圈,一个时辰后回到了原处,没有半点收获。此时已然是巳正时分,濛濛如丝的细雨已住,一轮红日升起,斜挂在如洗的碧空。

    粗粗地转了一圈,空耗了一个时辰,并无任何发现,柳青和宁红只得分头探寻,并约定正午时分仍到此集合,若是遇敌亦或发现重要线索,可随时呼叫联系。

    二人以望北泽中央一座警戒台为界,柳青负责西边,宁红负责东边,探查的主要场所是各种大小房屋内部,及视线难及之处。

    柳青先踏入一片毛竹林,视野所见并无人迹,林中不少毛竹色泽呈绿黄色,高逾五丈,竿型粗大挺直,至少已生长六七年以上,竹下生着大片青草野花,中间夹杂着三月泡、芸香、紫金牛等常见草药,林中泥土微湿,破土而出的春笋,多已高过二尺,身处林内,使人心神舒畅。

    柳青自幼家住山中,门前就有一小片竹林,知道每年初生之笋甚少,其味鲜嫩甘美,其价昂贵如金,应尽采不留,采后需覆土填平笋穴,以便其再生、多生,再生之笋就需选采,“小弱浅歪退”采去食用,强壮者留下成竹。此时正值春笋初生,却不见采摘痕迹,似是望北泽中已多日无人。

    出林后,柳青扫视了多处房屋,再来到位于山寨中心的那处院落。

    院落正面是一扇半开的枣红色木门,门上高挂一块大匾,上书捭阖楼三字。

    柳青迈步进到院中。

    院子约有十几丈见方,青砖铺地,西侧靠墙处植有两株高约三丈的桂花树,院中干净整洁,仅有十数叶片落于树下。院落前方是一高二低的八字影壁,壁座和壁身由青砖砌成,斗榫贴合,三块壁心均为整块青石打制。中间那块壁心刻着一个斗大的“義”字,两侧壁心分别雕着青龙、白虎图。壁顶由青瓦搭砌成檐,檐角雕以螭吻,意为镇火。

    柳青绕过影壁,穿过前门,来到正厅,门头匾额上书“议事厅”三字,两侧挂着一副黑漆木牌楹联,上书“三英结义捭阖楼名扬四海,群贤毕至望北泽威震八方”。

    正厅长宽各有三丈,一张八尺柳木床正对大门,床后一扇巨大的木屏风上画着桃园结义图。柳木床左右各设四张低案,案下铺有竹编草席与坐垫,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柳青在木床和矮案上摸了摸,看到手上有明显的灰尘,他拍了拍手,迈步进入偏室。

    左偏室西墙上的八扇破子棂窗糊着韧皮黄纸,使得屋内光线不甚明朗,窗下一张花架上摆着一盆云母石炮制而成的远山石景。

    西南角正对门处,一张案台上供着一尊二尺高的武圣关公的金身像,背倚三扇围屏,左右立牌上书“胸怀日月,气撼山河”八字。关公像前摆放一只七寸大小的青铜香炉和三盘供品,左右立有黄铜烛台和莲花瓶各一对,炉中香灰半满,供果已干枯腐烂。

    屋中靠北摆着一张矮几,一只软枰,矮几角上置一盏三足青瓷油灯,中间随意摆着两册书,一册是《六韬》中《文韬》之《兵道篇》,另一册是《抱朴子》中《内篇》之《金丹卷第四》。柳青拿起翻了翻,发觉两册书应是常为人翻看,尤其是《金丹卷第四》一书,已现残破之形,柳青心中一动,想起一事来,思索片刻后,将书册轻轻放下。

    右偏室无窗,更显昏暗,隐约可见靠内横有一张竹榻,榻前摆着一张短案和两只胡床,除此之外并无他物。

    出门穿过正厅,跨入比前院大逾一半的后院。院两边是东西厢房,房前植有龙爪槐和银杏各一棵,树荫下散有几方青石,可供人纳凉。厢房四角围以竹篱,其中遍植银丹草,多是作为祛除蚊虫之用。

    看过两间厢房,柳青来到正前方的二层后楼,进门是宽大的内厅,其间朱柱素壁、直梁斗拱,装饰极为简单。厅中几案、竹席、草垫、胡床比之前厅更多,且摆放随意,许是寨中头目用食闲谈之处。最里处左边有一扇小门,出门后可见此楼两侧均向北延出数丈,和院墙形成一处天井,另有一条长廊从左侧向西转去,通往偏院。柳青回转内厅,正欲查看左右耳房,忽然眉头一皱,好似听到二楼传来极为细微的声响,再侧耳凝神听去,却又杳然不闻,心中大是惕然。当即略一提气,足下顿时无声,从厅内东边扶梯处缓缓登楼。

    二楼大厅的墙璧上,一面挂着更始帝刘玄的画像,一面挂着绿林始祖王匡、王凤的画像,除此之外并无他物。大厅尽头两边的楼廊,通往各个房间。

    柳青功聚双耳,暗提真气,逐一进房查看。

    楼廊以东是一间书房、一间杂物室,转角后有两间卧房,四间房门虽关而未锁,直棂窗却是由内紧闭插住;楼廊以西分别是东厕和更衣室,转角后的第一间房柳青尚未及查看,却赫然发现第二间房门半掩,有光透入,忙快步向前,手中黄油伞顶着房门轻轻一推,房门应声而开,原来此门后是一个露台。

    露台一圈围有栏杆,约一丈四五尺见方,摆着一张竹榻,一块棋坪,两只装有黑白鹅卵石棋子的紫楠木棋罐,露台栏杆的外侧下方可见内厅后门的长廊廊顶。

    柳青站在露台中央,向长廊尽头的偏院看去,院中有一口方井,一眼大灶,一盘磨,应是伙房和佣人们的居所。

    他视线虽看着偏院,心中却在不停转念,默思适才声响究竟是否系出自人为。

    正在此时,柳青突然心生感应,随即双足点踏跃上楼顶,向寨门方向望去,只见一人身着青衣,负手立于二人进门处,目光穿过半个山寨,与柳青的视线对在一起。

    柳青神色无惊无喜,将黄油伞夹在腋下,口中发出一声长啸,腾空而起,直奔青衣人而来。

    与此同时,他听到了宁红传来的示警声。